中西医结合治疗猪脾虚泄泻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4-04 09:11向春勤
兽医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病畜主治运化

向春勤

(四川省仪陇县灯塔乡畜牧兽医站,四川仪陇 637615)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脾虚泄泻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向春勤

(四川省仪陇县灯塔乡畜牧兽医站,四川仪陇 637615)

腹泻是规模化养猪场猪群常见疾病,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易发生成年猪增重变慢、仔猪死亡等现象,为养殖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脾虚泄泻属腹泻病症之一,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多、大便稀薄。近年来,中医兽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畜脾虚泄泻症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本文重点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猪脾虚泄泻症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猪脾虚泄泻;临床疗效

脾虚泄泻又称慢性肠卡他,是临床常见症候,脾虚证严重危害动物身体健康,且易发展成其他病症,严重者能造成死亡,往往对养殖场造成重大损失[1]。及时有效治疗脾虚泄泻是临床兽医研究者重点关注的课题。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生素等西药进行治疗,虽然临床疗效尚可,但抗生素大量和长时间使用易发生药物残留,人食用后对健康不利,因此,目前国家在抗生素治疗畜禽方面有严格限制[2]。中药则不但能有效抑制病原菌,有效治疗脾虚泄泻症,而且毒副作用小、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猪脾虚泄泻病21例,均获得痊愈,现汇报如下。

1 脾虚泄泻病之病因病机

脾虚泄泻多发生于幼龄体弱、老龄体虚猪群。现代医学认为,该症多由于养猪场的饲养管理不善,导致对猪的胃、胆、胰、肠等重要器官产生伤害,或因猪注射疫苗、转圈、阉割、捕捉等原因导致其精神过度紧张、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猪的胆汁、胃肠运动、胰腺、胃肠等机能正常运转,最终导致腹泻。而中兽医学则认为,该类猪或因草料不足、久病而得不到有效诊治,或因其肠道虫积、脾虚不振等诸多原因,往往其机体脾胃运化不足、水草腐熟不够,其精微无法运化,最终导致机体阴阳失序、不分清浊,小肠不能吸收水液而直接经大肠排出,发生泄泻之症。

2 症状表现

患脾虚泄泻症病猪初患病时表现为食欲尚可,继而减少,饮欲随之增加,病久则表现为身形渐瘦,肷吊毛焦,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差,心跳稍快。触诊时见粪稀软不成形,鼻寒耳凉,肠内有肠鸣音,时而溏音,时而泄音,并见唇舌淡红,脉沉、细,较弱,该症发病缓慢、病期长,严重影响病畜正常生长,发病至后期时则出现脾病,进而累积至肾,最终导致脾虚肾虚,触脉则表现为迟细,久泻不止,则表现为行走无力、弓背夹尾。

3 治疗方法

3.1 中医药治疗方法

中药组方为党参30g、山药30g、茯苓30g、肉豆蔻30g、干姜30g、白术30g、猪苓30g、车前子45g、陈皮15g、炙甘草10g、天仙子15g,一起研磨成细末,掺入精料中投服,用量依据病猪体重而定,26~40g每次服50~70g,21~25kg重病畜每次服用30~40g;体重在15~20g的每次服用30g,依据猪的病情酌情加减,每日1次,病情严重者连续服用2~5d,病情较轻者连服1~2d。

3.2 西医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原则以补液、调节胃肠功能为主。采用补液盐口服进行有效补液,同时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1 次/d。

4 典型病例

病例1:2015年12月15日,本兽医站接诊由本镇李某养猪场的21头65日龄断乳仔猪出现腹泻之症。受邀诊后通过主诉了解到:该群病猪为自繁自育仔猪,至30日龄后断乳,之后陆续发生腹泻,初犯病时先后用痢菌净进行西药抗菌治疗,用药后症状见轻,但停药后又复发,终未痊愈。经检查发现:21头病猪体重为15kg左右,均有明显的畏寒怕冷表现,时有肌肉寒颤表现,食欲萎靡不振,饮水量多,进食后即泄泻,毛焦体瘦,稍加驱赶即不时作泄,臭味不重,诊断为脾湿泄泻。采用党参等中药组方(如前述),研成细末后投入精料中饲喂,每头猪每次用量30g,1次/ d。同时给予病猪口服补液盐进行液体补充,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6-10mg,取交巢穴为进针点,1次/d,连续注射2日。次日复诊,多数病猪泄泻次数明显减少,第3d复诊时,仅有3头病猪仍有泄泻,继续服用中药2d后痊愈,随访见所有病猪痊愈。

5 治疗体会

中兽医学认为,病畜脾胃虚弱则运化无力,随即出现消化不良或食欲减退,《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脾气虚则气血亏虚,则泄泻发,则不时作泄,因此身形日渐消瘦,久之伤津损液则致使元气大失,致肛门松弛、眼窝下陷。中药组方中的白术气温而味甘、苦,归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之功效;山药则主治脾胃虚弱,具有利消化、助运化的功效;党参则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和胃的功效;茯苓具有益气健脾渗湿的功效;肉豆蔻具有温中、下气、消食、固肠的作用,主治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及宿食不消等症;干姜则有渐肺化饮、温中散寒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肢冷脉微、呕吐泄痢;天仙子能止痛、定惊、脱固,主治久痢;猪苓气微、味淡,主治小便不利、泄泻等症,与干姜、天仙子搭配,主治肠冷泄泻症;车前子利水、清热、明目,有利于膀胱及小肠之水,能除湿痹、止泄泻;陈皮具有理脾燥湿的功能,主治肚腹胀痛;炙甘草则具有补气和中的功效,同时能调和诸药;以上诸药配伍,共奏利水止泻、补脾益气之功效。

同时,泄泻之症常引发严重脱水,导致机体缺乏钠、钾等微量元素,进而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因此,治疗泄泻症的关键一点是及时补充泄泻时丢失的电解质、体液等,以确保机体能达到正常循环容量,使机体的酸碱度达到平衡。因此,临床上对于泄泻病畜均给于口服补液盐进行液体补充,且该补液方法简单易行,能使得机体及时补充能量和一定的钾离子、钠离子等微量元素,有助于补充体液,对缓解酸中毒也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在临床治疗中,同时给予病畜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以起到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1] 童运保.中西结合诊治牛和猪脾虚泄泻[J].中兽医学杂志,2014,(6):27.

[2] 贺志有,张帆.常用脾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概况[J].内蒙古中医药,2012,(6):110-111.

猜你喜欢
病畜主治运化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牛“青草胀”的治疗方法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主治医的中国梦
浅析经方中厚朴的主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