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混染症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2017-04-04 09:11何焕炳
兽医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耳病猪瘟母猪

何焕炳

(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南宁 530212)

猪蓝耳病混染症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何焕炳

(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南宁 530212)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相应的对于肉类食品需求度也在不断增长,大大促进了畜牧业发展。但是由于畜牧业自身特性,疫病问题尤为严峻,成为当前我国养猪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近些年来,猪蓝耳病混染症现象越来越严重,同其他病毒发生了交叉感染,为疫病诊断和防止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一旦发病将导致猪大面积死亡,为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本文主要就猪蓝耳病混染症诊断和防治工作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合理的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混染症;诊断;防治措施

猪肉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肉类食品,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相应对肉类食品需求度也在不断增长,对畜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猪肉较之其他肉类产品而言,价格更低,味道可口,同时具备补虚强身的作用,受到我国人民的广泛欢迎和关注。但是,由于近些年来猪蓝耳病混染症的出现,导致猪大面积死亡,为农户带来的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人们的食品安全。猪蓝耳病混染症是由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引发的疫病,对于猪健康生长影响较大,严重情况下导致猪大面积死亡,死亡率高达50%。由此看来,加强猪蓝耳病混染症诊断和防治措施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 猪蓝耳病混染症的诊断

1.1 猪蓝耳病混染症症状表现

猪蓝耳病混染症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十分严重疫病,危害极大。猪蓝耳病混染症发病期间,猪皮肤颜色改变,发病急,主要是在母猪身上发生,也可以在仔猪身上出现,发病症状为少食、高热、腹泻和行走无力等。

(1)猪蓝耳病和猪瘟疫病混合,新生仔猪会出现严重腹泻现象,甚至死亡,母猪则是死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即便是注射猪瘟和蓝耳病疫病仍然无法取得可观的效果。猪蓝耳病皮肤会发生病变现象,淋巴结改变,个别猪可能出现行走无力,行动受限的现象。

(2)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主要病状为腹泻诶、气喘、神经症状,常规药物治疗成效不明显,传染性较强,严重情况下导致大量仔猪死亡。仔猪在哺乳期间并无明显症状,断乳后表现出高热和眼睑水肿现象,蓝耳病皮肤病变,造成呼吸道感染,影响正常的呼吸系统功能,行走无力、迟缓。

(3)蓝耳病和伪狂犬病,无死胎,母猪繁殖并无障碍,但是仔猪会出现高热现象,进而大规模的死亡。仔猪在出生时并无明显症状,但是在出生一周内,将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高热、少食、皮下水肿和腹泻症状,神经系统受到严重影响。

(4)蓝耳病、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此种疫病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母猪繁殖障碍,运动神经受限,产后无乳,仔猪会出现高热和皮肤病变现象,死亡率较高。个别猪会出现喘气、伏卧和呕吐现象,蓝耳病皮肤病变、共济失调。

1.2 活检和病原检验

上述几种较为常见的猪蓝耳病混染症最为典型的病症就是淋巴结肿大,发生改变,通过对猪脾、冠脉、肠和脑的解剖检查,可以发现仔猪和母猪解剖中的表现存在一定差异,辅助检查作为最终诊断的参考依据,根据猪的临床病史和临床表现,选择而合理的检查技术,以此来缩短诊断时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解剖。蓝耳病和猪瘟的解剖分析,发现猪为出血性脾梗死,在猪的咽喉和膀胱部位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点,心和冠脉初学,肠系膜淋巴结红肿,病症严重的猪在解剖后可以发现腹腔内积液现象十分严重;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淋巴结肿大,脑髓样发生改变,心急灰白条纹,脾肿大,伴随着出血性梗死症状;蓝耳病和伪狂犬病,淋巴结肿大,伴随着不同程度上的出血坏死现象,脑部伴有化脓现象,胃肠道同样存在出血点;蓝耳病、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并,经过解剖后,猪的咽喉、肝门、肾门以及淋巴结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肿大,肠系膜表面出现纤维素伪膜,心、冠脉粘连在一起。

(2)辅助检查。经过对蓝耳病和猪瘟细菌血检验后发现并无明显的异常情况,但是临床检查出PRRS抗体阳性,扁桃体猪瘟检测同样呈现阳性;蓝耳病和圆环病毒并检测后呈现阳性,细菌检测则为阴性;蓝耳病和伪狂犬病血清实验抗体检测为阳性;蓝耳病、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检测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副猪嗜血杆菌和猪蓝耳病检测均为阳性。

2 猪蓝耳病混染症的防治措施

2.1 预防措施

其一,养猪户应该坚持自繁自养,封闭式饲料管理,健全和完善相应制度和规范,确保饲料营养均衡,多种饲料搭配,更好的满足猪生长所需营养。同时,防止饲料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进一步细化猪饲料管理,尤其是对于仔猪和母猪的养护,尽可能的规避其中各种不利因素影响。

其二,严格控制生猪市场和屠宰加工厂的生猪检疫,条件允许情况下应该加强对生猪的疫病病原体进行检测,确保疫病防治工作落实到实处,一旦发现疫病症状,及时采取解决对策,防止疫病蔓延。

其三,应该严格控制猪种的引进,对于危险区域的种猪应该做好疫病检测,尽可能的规避疫病传入养猪场。购猪前对猪疫病检测后,对于合格的猪应该隔离饲养4周左右,坚持对猪疫病的临床检测,确认无误后才可以混入到养殖场的猪群。

其四,加强猪场工作人员防疫意识,转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将猪场卫生管理和防疫措施落实到实处,定期对猪舍消毒处理,做好粪便的清理工作,防止细菌的滋生,对污染物和垃圾做无害化处理。

其五,猪在接种时,应该选择进口疫苗,做好抗体检测,最好在接种前选择几头猪进行试验,一周后猪并无出现异常现象再进行全面接种,一旦出现问题应该及时更换疫苗厂家。根据当地常见疫病,有针对性选择疫苗,尽可能的将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出现猪蓝耳病混染症。

2.2 猪蓝耳病混染症控制措施

养殖场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一旦发现猪蓝耳病混染症,应该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封锁猪场,进行充分消毒处理,并对猪群进行体温检测,如果有出现高热的猪,应该立即清除猪群,隔离检测和治疗。对于检测出阳性的仔猪和繁殖母猪应该隔离诊断和治疗,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将育肥淘汰,或是进行抢救。对于病死猪、流产胎、污染物、分辨和垃圾采用无害化处理,定期消毒处理,对于出现猪蓝耳病混染症的猪群则应该全群扑杀,进行无害化处理,尽可能的抑制疫病的传播,降低损失。

对于感染猪蓝耳病混染症的猪,会表现出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受到周围细菌和病毒的侵害,从而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混染症,并且快速蔓延到其他地区,造成其他猪的感染。故此,应该做到及时诊断和检验,争取提早发现感染源,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防止大规模的猪蓝耳病混染症爆发。

治疗猪蓝耳病混染症,应该坚持提早治疗,不要拖延,组织消毒处理,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一旦发现疫病蔓延,不要恐慌,冷静处理,制定合理的治疗控制方案,根据疫病发病特点,结合饲料管理和卫生消毒等多项措施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3 结论

猪蓝耳病作为当前一种常见的疾病,在不同程度上威胁到猪的肉质健康,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猪死亡。应该做好疫病的预防和监测,提早治疗,规避发规模疫病爆发。

[1] 钱慧,程广凤,戴广峰.猪蓝耳病及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120-121.

[2] 陈小平.猪蓝耳病混染症的诊断和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2(7):198.

[3] 曹学勇.猪蓝耳病混染症的诊断和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5,22(14):184.

[4] 陈明军.猪蓝耳病混染症的诊断和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9):94-95.

[5] 王妍.猪蓝耳病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12(2):143,232.

猜你喜欢
耳病猪瘟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一例母猪子宫脱出的整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