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西兰地震的几点思考

2017-04-05 03:30袁南生北京海淀
清风 2017年1期
关键词:南岛奶牛场新西兰政府

文_袁南生_(北京海淀)

对新西兰地震的几点思考

文_袁南生_(北京海淀)

帮助“流离失所”的海洋生物们回家的志愿者

2016年11月12日,笔者结束对法属波利尼西亚大溪地岛的访问,经日本东京回到北京,刚到家里就听到新西兰南岛发生了7.8级大地震。强震后当地发生多次余震,地震还引发海啸。法属波利尼西亚离新西兰不远,新西兰发生大地震,法属波利尼西亚难免也会山呼海啸,甚至地动山摇。笔者密切关注地震灾情,一些意想不到、闻所未闻、难以置信的情况使笔者感慨不已,由此引起了我连串的思考。

地震破坏力巨大

新西兰南岛大地震,波及范围极广,造成很多房屋倒塌,建筑物受损,地面破裂,大量公路被毁、被埋!部分地区的电力和通信都被切断,暂时跟外界失去联系。地震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同时对新西兰整个经济发展带来了长期负面的影响。其中遭受冲击最严重的就是新西兰的支柱产业之一——奶制品行业。

这次地震几乎给了整个新西兰的奶制品产业一次毁灭性的打击。新西兰的大多数奶牛场都在南岛,这次地震中心区域恰好覆盖了绝大部分奶牛场的所在地。从震源中心一直到北边的凯库拉地区的所有奶牛场都被损毁了,奶农们被迫全线停产。大面积的地震将多处电力设施摧毁,这里的所有奶牛场都处于停电状态,虽然一些大型奶牛场都有自己的备用发电机,但是单靠备用发电机中的电量根本维持不了几天。他们需要把仅有的一点电用在保存现有的新鲜牛奶上。

7.8级大地震除了给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同样也严重影响到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由于强烈的地震,导致新西兰凯库拉当地的海床拱起,甚至变得比地面还要高了两米,大量的海洋生物被“震”出海面,螃蟹和一些鱼类凭借它们灵活的身躯或敏捷的步伐成功保住了性命,其他的生物全都被留在了水面以上。这就让原本隐藏在海里的众多海洋生物,比如龙虾、鲍鱼和各式各样的贝类,包括青口、扇贝、贵妃蚌、月亮蚌,不得不被迫晒起了“日光浴”,并且因此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其中最招眼的就是密密麻麻的鲍鱼和龙虾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鲍鱼,而是顶级的新西兰黑边鲍鱼,新西兰的黑边鲍鱼,当地叫做Pāua,是当地的一宝。它们对生活环境要求很高:海水要冷,盐分要高,水流要急,水质要清,且还要背风、背流的岩礁区,才有足够多的海藻供应,鲍鱼才够肥。新西兰黑边鲍鱼只有在高级的餐馆中才能吃到。除此之外,岩石上还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其他种类的极品大鲍鱼,据报道称有数万只那么多! 新西兰政府规定只有一定尺寸的鲍鱼才可以捕捉,每个人每天也有数量限制。而这么多鲍鱼同时出现,连当地人都被惊到了!因为这数万只鲍鱼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啊,简直就是一座黑金山。

三个难得的景象

一是新西兰人民对生态平衡高度重视,对生灵非常怜悯。令人感叹的是,在灾难面前,所有的商家都没有趁火打劫,而是选择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成千上万的鲍鱼被“震”出海面,没过多久,好几支由大型渔船和多名职业潜水员组成的商业捕捞团队都已经抵达现场!但出人意料的是 ,他们并不是来抓鲍鱼的,而是来拯救这些鲍鱼的!他们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来到这里,却并不是为了“一饱口福”,而是为了帮助这些“流离失所”的海洋生物们重返家园!就是说,他们要放弃从天而降、唾手可得的“财富”,帮助当地人把这一带成片的鲍鱼放回海里去。

鲍鱼不能够离开水太久,如果离开水就只能活几天,特别是太阳出来的时候,它们甚至连几个小时都坚持不了,很快就会死亡。这些职业潜水员来到现场之后,娴熟地将一个个大鲍鱼从礁石上撬下来,迅速将鲍鱼放回到海里。并且他们要保证鲍鱼是正面朝下的,因为鲍鱼无法自己翻身,如果姿势不对,他们还会在几天后死去,或者被其他海洋生物吃掉。如果这些鲍鱼全都死掉的话,那么这个地区将再也不会有这么大的鲍鱼出现,甚至在今后的几十年中,这个地区都很难看到鲍鱼的身影了。写到这里,笔者忍不住真的要给这些商业捕捞队员的环保意识一个大写加粗的赞!他们拒绝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去做伤害自然的事情。当地的居民更是懂得,如果竭泽而渔地捕获这些鲍鱼,那么子孙后代可能永远享受不到这些大自然的馈赠了。

二是新西兰政府机关像保护人一样力所能及地保护鲍鱼及其他海洋生物。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发言人的说法是:“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单个体积这么大的鲍鱼,这么大的数量,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如果这些鲍鱼都死在了岸上,那么这个地区将再也不会有这么大的鲍鱼出现,甚至在今后的几十年中,这个地区都很难看到鲍鱼的身影。”新西兰鲍鱼产业委员会表示,他们“极其重视这个问题”,并且也已经与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联手合作,共同营救这片海域的鲍鱼及其他海洋生物。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委员会派出一架直升机前往,专门用于协助整个区域的救援行动。在发生特大地震的情况下,对人的抢救都困难重重,非常不易,但新西兰政府仍然特意派出直升机抢救海洋生物,就笔者来说是头一次听说有这种情况,这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新西兰政府机关和各行各业对鲍鱼的施救并不是简单地将鲍鱼扔回海里,一方面,必须小心翼翼地将鲍鱼从岩石上撬下来,否则一不小心鲍鱼就被“肢解”了。另一方面,必须找到适合它们生存的地方再将它们放生,否则对它们而言无异于慢性自杀。

三是虽然这次新西兰地震是7.8级的大地震,却只死亡2人,其中1人是地震诱发的心脏病而死,1人是被倒塌的书架砸死。相比之下,近年来很多地方发生的地震比这次新西兰南岛地震要低很多,死亡人数却远超此次新西兰地震。

对比国内地震的反思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有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汶川地震只比新西兰南岛地震高0.2级,死亡人数与失踪人数加在一起,高达87150人,新西兰南岛地震只有2人死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新西兰位于地震多发带,历史上地震频繁,但新西兰在历史上的多次强震中都出现了“零伤亡”的奇迹。奇迹的发生当然不仅仅是运气好,而是与新西兰的防震措施到位,包括建筑结构、防震技术和法律监管力度、国民的防灾教育等都密切相关。

新西兰防震技术世界领先,新西兰每一次发生地震,每一次的经验都会给结构工程的技术带来重大的突破。新西兰是第一个设计出能在地震中屹立不倒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国家,这种名为“能力设计”的抗震方案如今被全球广泛使用。新西兰的隔震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科研人员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将特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在一些大型建筑物及桥梁上设置隔震减震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地震来临时造成的损害。

新西兰在多次的大地震中,房屋屹立不倒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了轻型的木质结构。更重要的是,新西兰国家法规监管到位。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抗震既是技术问题,更是态度问题。

如何应对地震,也能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政风。新西兰对于房屋建筑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通过立法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新西兰的建筑规范中,对投资者、设计师以及设计图都有明确规定:图纸要送交专业部门审核;施工时建筑师和设计师可在场监督。新西兰政府在房屋建筑方面不断加强立法,例如《2003年建筑法修正案》《2004年建筑法》等详细法律法规及修正案的相继出台,为提高建筑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新西兰政府还非常重视对公民的防灾、减灾教育。

多年来,新西兰国家民防部都会向国民发放防御各种具体灾害的宣传品,内容包括灾害的识别预防以及如何自救、互救等,所有公民人手一套。这使普通民众大都清楚地震发生后该采取哪些措施,这能有效防止恐慌情绪的蔓延,帮助大家沉着应对地震灾害。

(作者系中国外交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前驻印度孟买总领事、驻美国旧金山大使衔总领事、驻津巴布韦共和国大使、驻苏里南共和国大使,应本刊邀请撰写专栏稿件)

猜你喜欢
南岛奶牛场新西兰政府
大薸对奶牛场废水中耐药基因的去除效果和驱动因子分析
高清大图
Floating dairy farm 漂浮奶牛场
真绅士
警报拉响,“愤怒的小鸟”来袭啦!
当前小型奶牛场在生产上存在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