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奢华的古董火器2

2017-04-05 20:57陈传生张翼
轻兵器 2017年6期
关键词:火器枪托枪管

陈传生++张翼

【上期回顾】 本文上篇呈示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早期簧轮枪、16~17世纪的德国簧轮枪、巴戈利亚宫廷火器、萨克森选帝侯及其侍卫的武器、欧洲象牙雕饰武器等,本篇则展现16~17世纪的法国火器、18世纪的法国火器、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火器、19世纪国际博览会上的法国火器——

3支来自法国王室收藏的步枪展品。为簧轮卡宾枪,产于1610年,整个木质枪托几乎全部被银和黄铜镶嵌覆盖;为燧发式霰弹步枪,产于法国利雪市,约1620年生产,是最早配备法式燧发装置的武器,为法王路易十三特制;为簧轮短步枪,产于1610~1615年,枪托/护手表面刷桐油,枪管上方由黄铜装饰,推测应是为少年时期的法王路易十三制作

16~17世纪的法国火器

1570年代,法国枪械工匠研发出一种结构更为紧凑的簧轮枪机系统,新的法式簧轮配上外形精美的枪身和更轻的枪管,再辅以多种技巧的装潢装饰,使得法国火器在很多方面超越了德国。进入17世纪以后,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创新,特别是燧发式枪机问世以后,法国火器制造技术已明显处于欧洲领先地位,各类火器的外形设计和装饰风格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个直接的促进因素,17世纪晚期,大批法国新教徒为了躲避国内的宗教迫害而迁出法国,移民中的枪械工匠将法国火器制造技术和装饰风格带到了他们迁居的地区。

口袋式燧发手枪,配枪盒,1800年制作

一对燧发手枪和配件,1810年制作于法国巴黎,雕饰内容为战争题材的神话人物

最能代表法国火器的是法国皇家火器,皇家火器集中了法国火器的精华。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统治期1610~1643年)酷爱武器收藏,其枪械藏品多达数百件,都被详细记录在法国皇室财产清单上。因此当后来皇室武器藏品流散到世界各地后,都可以通过这份清单加以确认。由于路易十三迷恋枪支,所以他鼓励枪械工匠、发明家、设计师不断改革创新,由此催生出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优雅的造型设计和精益求精的装潢装饰。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法国的枪械工匠们研发出了燧发式点火装置,这种简单耐用的燧发枪机机构,在接下来的200多年里支配了整个欧洲的军用和民用武器。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一个展柜,展出了7件原属于法国皇家武器博物馆的藏品。

簧轮卡宾枪,产于1610年,整个木质枪托几乎全部被银和黄铜镶嵌覆盖,精心设计的图案典雅而华贵,这是一种非常复杂和不同寻常的装饰手法。在木质枪托的底端,还镶嵌了法国和纳瓦拉(中世纪位于西班牙东北部和法国西南部的王国)皇家纹章与皇冠。

燧发式霰弹步枪,产于法国利雪市,约1620年生产,是最早配备法式燧发装置的火器,为法王路易十三特制。枪支装饰采用了多种技巧,如枪托上的钢制贴腮板镀铜,照门、准星镀金,枪托/护手上镶嵌银、黄铜、珍珠母、动物骨雕刻,枪托尾部呈现出一个卷轴状的优雅造型,枪管上方雕饰有皇冠和国王名字的花体字母。这件作品是枪匠皮埃尔·勒·布尔乔亚(Pierre Le Bourgeois,卒于1627年)在他的哥哥马汉(1550~1634年)的指导下制作的,据传,马汉便是燧发枪的发明者。一同展出的另外一对簧轮手枪,年代1610~1620年,也出自皮埃尔·勒·布尔乔亚之手。其握把尾部安装一个金属制纺锤状的柄头,握把上镶嵌银和珍珠母,融合了深沉拘谨的装饰与优雅的外观。

盒装燧发步枪和一对手枪以及整齐排列的一整套工具和武器配件,制作于1800年

簧輪短步枪,产于1610~1615年,木制枪托/护手表面刷有桐油,看起来颜色非常亮,枪管上方以黄铜装饰。枪托/护手表面刷桐油并不是火器装饰的常见形式,很难见到有同类作品流传下来,因此其很珍贵。根据生产年代和枪的尺寸,可以推测是为尚处在少年时期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三(9岁即位)所制。

6响转轮燧发枪与剑的组合式武器,由西班牙枪匠制作,约1620年制造,钢制枪身带有金波纹装饰。这件来自于法国皇家武器博物馆的组合式武器,是一种偏重于技术创新的非实用型武器,也是为路易十三特制的。

燧发手枪,1650年生产,高凸浮雕镌刻于握把、枪管、燧发装置处,雕刻内容丰富,包括军事题材的画面、17世纪的着装、武器战利品以及古代人物,没有作者的签名或标记。这类武器被认为产于法国东部,或者荷兰,或者比利时列日市。展出的这支枪原本为一对,属于瑞典将领、弗兰格尔伯爵卡尔·古斯塔夫(Carl Gustaf)的战利品,1651年他在列日市缴获了若干支同类型武器,均存放在瑞典的斯库科洛丝特城堡(Skokloster Castle),这些武器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一支燧发手枪,1676年产于法国巴黎,为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而制,枪管后部上方有瑞典皇家纹章,作者为贝尔特朗·比劳伯(Bertrand Piraube, 1663~1725年),其长期在卢浮宫为皇室服务,是路易十四统治期内法国武器制造工匠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被整个欧洲皇室追捧,其中就包括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1655~1697年),这支手枪是比劳伯最早有记载的作品。

双管燧发猎枪,附带可更换的撞击火帽式击发机和枪管,制作于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18世纪的法国火器

法王路易十四执政72年(1643年~1715年),是世界历史上有确切记录的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其在位期間,法国火器风格继续引领整个欧洲的火器设计风潮。巴黎的火器制造工坊雇佣了最好的设计师、银匠、雕塑家,将狩猎和打靶武器制作成地道的艺术品。路易十五(1715~1774年执政)继位后,继续保持这种态势,蓝、金双色和完美的洛可可风格代表了18世纪法国火器的品味。

燧发步枪,产于1735年,由法国圣埃蒂安皇家武器制造厂的3位枪匠路易·雅莱(Louis Jaley,活跃期1740~1773年)、尼古拉·卡特隆(Nicolas Carteron,活跃期1733~1763年)、约瑟夫·布拉琼(Joseph Blachon,活跃期1725~1735年)共同制造。作为一家军用武器生产商,圣埃蒂安皇家武器制造厂罕有地制作了这支豪华武器,此展品或许是其最佳的样品。古代神话中有关男神女神们的描绘,被镌刻在该枪钢制部件上,枪托用银镶嵌,描绘了群狗撕咬双头鹰(神圣罗马帝国的国旗、国徽均采用双头鹰标志——编者注)的画面,这个画面隐喻了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持续不断的政治和军事冲突。

燧发步枪,1750年产于巴黎,由枪匠勒·福尔(Le Faure)和毛里耶(Mollier)联手制作。这支细长简练的长步枪,表现了18世纪法国武器精密的结构、先进的设计、完善的功能,以至于成为一种模版在整个欧洲被广为模仿。枪托上精美的银线镶嵌样式来源于1705年的法式书籍装饰图案,燧发装置和其他部件上镌刻的图案,表现了1740年以后出现的洛可可风格的主题画作风格。

一对双管燧发手枪,产于1752年,由巴黎枪匠弗朗索瓦·亚历山大·夏史杜(Francois Alexander Chasteau,1741~1784年)制作。这种并排双管手枪,在18世纪后半期逐渐流行于英格兰和法国。这支豪华装饰的法式手枪,精心装饰的部分采用镀银和银丝镶嵌,展现了奇特的洛可可风格。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火器

拿破仑时代,即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后,拿破仑第一次作为执政官的统治时期(1799~1804年),以及再后来作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时期(1804~1814年),法国火器的设计和装饰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科技进步给火器制造工艺带来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以往崇尚的洛可可精致风格随着波旁王朝的倾覆而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男性化的古典帝国风格、古希腊罗马风格及古埃及渲染战争的主题风格。枪托一般使用金银薄片雕刻镶嵌,机匣部分通常都使用风格大胆的铸银浮雕,装饰图案包括古代战争胜利场景和缴获的战利品,以此暗示法国的军事荣耀。

这一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尼古拉·诺埃尔·布特(Nicolas Noel Boutet,1761~1833年),他在1792年作为艺术指导,在凡尔赛的皇家兵工厂任职。当时凡尔赛兵工厂是法军常规武器的主要生产商,布特也负责制作高级装饰武器,用来授予立战功的军人,或者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军政要员。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一个大型橱窗里,展出了布特及与他同时代的天才工匠让·勒培奇(Jean Lepage,1746~1834年)和弗朗索瓦·皮梅(Francois Pirmet,1779~1818年)等人创作的几件绝世佳作。

一支燧发步枪,系布特1800年的作品,枪管、燧发机构采用钢制,枪托采用胡桃木材质,枪管、枪托上的金、银镶嵌雕刻,装饰大胆简洁,枪托上的嵌银雕刻及呈现的神话人物形象,突出了拿破仑上台执政的第一共和国时期法国火器的古典帝国装饰风格。

口袋式燧发手枪及枪盒,是布特于1800年制作的一件超小型武器精品,流线形枪身和可折叠的扳机使这支枪可以很舒适地放置于口袋里。枪身雕刻精细,嵌银,类似的构图大多来源于法国18世纪中后期的书籍图样。

盒装燧发枪,包括一支豪华步枪、一对手枪,以及整齐排列的一整套工具和武器配件,制作于1800年,枪身不同部件分别采用钢凿、木雕、金纹、银铸、镌刻等各种装饰手段,是布特工坊出品的最奢华的产品之一。

一支双管燧发猎枪,制作于1801年,属于布特制作的火器中最低调却又最精巧细致的作品,水平排列的两根枪管采用传统装饰,镀金机匣表现出皇家风格,闪亮的钢制燧发机构采用凿刻浮雕,呈现出18世纪早期火器的传统装饰风格。胡桃木枪托上镶嵌金饰图案,这种装饰风格同样也存在于同时期法国皇家的家具上。

一对燧发手枪及其配件,是1810年布特与弗朗索瓦·皮梅联手完成的作品,枪管上方饰有金纹,枪托采用铸银雕刻,大面积的附着装饰表现的内容均为战争题材的神话人物。

一支双管燧发猎枪,附带可更换的撞击火帽式击发机和枪管,是布特在1815年制造的一件堪称极品的奢华型武器,枪管、机匣、击发机及枪托分别采用钢凿、镶金及金、银浇筑镌刻,并镶嵌动物角。这支枪制作于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丰富的装饰是在追忆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时髦风格。布特本人非常喜欢这支枪,在1860年,他组织了一个技艺超群的工匠小组,与枪管工匠列奥波尔·贝尔纳尔和击发机工匠B.蒙塔尼昂(B MONTAGNON)共同设计创作了一个可替换的相同装饰风格的枪管和击发式套件。

一对双管燧发手枪,产地法国圣埃蒂安,1800年。这对制作精美的口袋型手枪由枪匠让·勒培奇(Jean Lepage)和雕刻工匠福勒里·蒙塔尼(Fleury Montagny)共同制作,其中一支枪上刻有法文“GRAVE PAR MONTAGNY”,意思是蒙塔尼雕刻。在武器上只签署雕刻工匠的名字而没有枪匠的名字,是非常少见的。当时,圣埃蒂安是法国非常著名的火器生产城市,蒙塔尼家族在圣埃蒂安从事武器雕刻装饰名气很大,在凡尔赛布特的工坊里也有蒙塔尼的作品。这个精美的握柄似乎是黑檀木制,机匣两侧及底部镶嵌金饰,其上雕刻有狩猎场景及女妖美杜莎和酒神巴克斯的头像。

双管燧发猎枪,1809年产于巴黎,由枪匠弗朗科·皮梅(Francois Pirmet,1779~1818年)和让·勒·克莱尔(Jean Le Clerc)共同制作。皮梅是韦斯特法伦国王杰罗姆·波拿巴(拿破仑的幼弟)的御用工匠。与这件火器一同展出的还有一把装饰豪华的宝剑,也是这两位枪匠的作品,是为卡米洛博格塞(Camillo Borghese)王子制作的。该王子系拿破仑的妹夫,幫助拿破仑统治意大利。剑的装饰图案为传统狩猎主题,在剑护手的背面雕刻有卡米洛博格塞王子的姓名字母缩写,剑鞘上雕刻了制作者皮梅的名字和头衔“韦斯特法伦国王的御用工匠”。

19世纪国际博览会上的

法国火器

在1844~1862年间,一系列国际展览在巴黎和伦敦举行,这给法国工匠们提供了向全世界展示他们作品的绝好机会,他们展览的枪支多为奢华型运动武器,包括狩猎长枪、霰弹猎枪及打靶手枪,装饰风格有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洛可可式、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不拘一格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装饰艺术在武器制造领域的应用和体现的不同文化品味,同时也反映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工业生产给枪械制造带来的巨大变化。自17世纪以来,法国主导了欧洲枪械的设计风格走向,到了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年)便进入衰退期。展出的这些展品,代表了法国枪械在蓬勃发展的最后阶段和由盛转衰的年代生产的产品。

1844年法国工业展览会展品。一对盒装火帽击发式打靶手枪,作者加斯蒂内·雷奈特(Gastinne Renette)。枪上的镀金件展示了人物形象,在那个时期是很少见的,表现了中世纪哥特式与文艺复兴式艺术风格的融合。另一对击发手枪由阿尔弗莱德·格文(Alfred Gauvain,1801~1889年)和米夏尔·连纳(Michel Lienard,1810~1870年)共同制作,获得了本次展览会银奖,其精妙之处是枪的装饰图案为凿刻的哥特式建筑。

1851年伦敦水晶宫展览会,即第一届世博会展品。一对火帽击发式手枪,由法国枪匠穆迪埃·勒培奇(MoutierLe page,1810~1887年)和装饰师安东·维其特(Antoine Vechte,1799~1868年)共同制作,枪上只有枪匠穆迪埃·勒培奇的署名,没有雕刻装饰师安东·维其特的署名,其实安东·维其特名气更大,被赞誉为19世纪的切里尼(切里尼系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金银匠雕刻师,一款很流行的劳力士手表以他的名字命名)。安东·维其特与切里尼一样精于金银饰品精巧雕刻,在铁和钢件上的浮雕,都是文艺复兴题材。展出的这一对手枪,装饰的内容结合了精巧的人物形象和怪诞风格,表现了风格主义艺术形式。

1855年巴黎万国博览会展品。一对火帽击发式打靶手枪,属于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所有,是巴黎枪匠加斯蒂内·雷奈特(gastinne Renette,1835~1870年)为他制作的若干件手枪中的一件,以蜿蜒的葡萄藤为装饰特色,是专为参加本届世博会展览而制作的。一支击发式手枪,出自巴黎著名枪匠阿尔弗莱德·格文(Alfred Gauvain,1801~1889年)之手。另一对供展览用火帽击发手枪,是他与枪械设计师米夏尔·连纳(Michel Lienard,1810~1870年)共同完成的,在本届博览会上获得特别荣誉奖。这件作品在当时被描述为可以媲美法国博物馆展出的很多经典旧式火器,并被誉为“把现代艺术应用于功能性器械上的成功范例”。一支后膛装填发射边缘发火式定装弹的打靶手枪,枪身不同部位分别采用凿刻、镶金、象牙雕饰,作者奥古斯特·福楼拜(Auguste Flobert,1819~1894年),是最早的金属定装枪弹的发明者,这支手枪是带有制作者署名的优秀作品之一。一对火帽击发式打靶手枪,作者加斯蒂内·雷奈特(活跃期1835~1870年),是法国皇帝和西班牙国王的御用设计师,还成功运营了一家商行,专营高度装饰的定制武器,他的作品在1840~1870年间的国际博览会上多次获奖。这两支枪的特色在于枪身上丰富的雕刻和铁质镀银扳机护圈,枪上铭刻有作者的头衔“皇帝拿破仑三世御用工匠”。展出的另外一支黑檀木握把、金饰的火帽击发式击发手枪,是他1856年在巴黎的作品。

1862年伦敦世博会展品。一对盒装火帽击发式打靶手枪,作者巴黎枪匠J.C.A.布兰(J.C.A.Brun,活跃期1849~1872年),枪管及击发机构镀金,表面镶嵌银饰,握把为黑檀木材质,表面雕刻有精美图案。与过去的哥特式或文艺复兴风格不同,图案内容转到了对动植物和自然形态的刻画,这种装饰风格在1862的伦敦世博会上受到广泛赞誉。一支双管火帽击发式霰弹枪,两根枪管水平排列,是路易·佩林(枪械工匠)和列奥波德·贝尔纳尔(枪管工匠)的杰作,先后在1855年巴黎万国博览会和1862年伦敦世博会上展出。毫无疑问,这是那个时期法国最值得炫耀的武器之一,其银质击发机构体现了非凡的制作工艺,枪托雕刻成镂空状,整体图案是一个中世纪猎人的形象,立体感很强,反映出文艺复兴风格在那个时代仍然有着持续性的影响力。

编辑/刘兰芳

猜你喜欢
火器枪托枪管
弯枪托与直枪托
高空灭火器
大口径机枪枪管失效规律研究
父亲离去
明代火器的运用与军事学术的发展
宋代的初级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