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林阴道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文脉特色

2017-04-05 15:29魏家星姜卫兵荐晓峰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植物群落群落结构南京市

魏家星++姜卫兵++荐晓峰

摘要:对南京市最具代表性的18条林阴道中的16条道路43个样段的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以三板四带式剖面形式为主的林阴道中,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乔木20种,灌木25种,其中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 (Ait.) Willd.]、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和雪松[Cedrusdeodara (Roxb.) G. Don]为优势树种,通过调查可见,城市林阴道较一般城市道路承载更多更集中的文化信息,承担着城市文脉传承的廊道作用。建议增加观花观果植物,加大乡土树种应用的比重,注重植物景观的搭配和后期养护。研究结果对南京市林阴道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可为其他地区的林阴道建设提供经验。

关键词:林阴道;群落结构;文脉传承;南京市;植物群落

中图分类号: TU985.12+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2-0235-04

收稿日期:2015-07-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200530)。

作者简介:魏家星(1986—),男,河南南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应用。Tel:(025)84396964;E-mail:weixing061206@163.com。

通信作者:姜卫兵,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园艺园林树种资源、栽培生理的教学、科研和园林规划设计工作。Tel:(025)84396964;E-mail:weibingj@sohu.com。

城市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必然趋势,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带来城市绿地面积减少、绿化覆盖率下降及游憩空间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林阴道是位于城市化程度较高区域的具有交通、景观游憩、生态、历史人文等社会功能[1],道路绿化覆盖率高且能够形成林阴空间的城市次级道路或城市景观大道,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关键要素[2]。对于南京市而言,城市林阴道系统更是作为城市的历史文化廊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本研究在数量化研究城市林阴道的群落生态特性的同时,试图发掘其内涵特色,对进一步优化南京市林阴道的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同时为国内其他城市林阴道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自然概况

南京市位于31°14″~32°37″N,118°22″~119°14″E,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5.4 ℃,年极端气温最高39.7 ℃,最低-13.1 ℃,年平均降水量 1 106 mm。长江穿城而过,沿江岸线总长近200 km。紫金山风景绝佳,幕府山气势雄伟,秦淮河、金川河萦绕其间,玄武湖、莫愁湖点缀城中;土壤类型为粉壤土;植被类型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特征,现状植被为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4]。

1.2调查对象及方法

2013年,南京市园林局公布了南京市首批18条城市林阴道。本研究借助江苏省遥感影像图和南京市相关地图[5],根据道路绿化现状并考虑调研可行性,对其中16条林阴道43个样段进行实地调查测量,详细记录各样带内道路的绿化形式及植物种类组成[6]。在统计各乔木树种总数的基础上,分别在同一树种中抽取总数的10%作为样木,测定所有样木的胸径,以胸径平均值作为调查单位内乔木树种的量化指标;灌木一般以片植形式存在,植株数量难以调查,因此只测算灌木的覆盖面积,间接反映其数量的变化[7]。

乔木胸径(DBH)等级采用Ⅵ级立木划分标准。Ⅰ级:DBH≤20 cm;Ⅱ级:20 cm60 cm。

1.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参照《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数量生态学》的方法[8-9],通过计算乔木和灌木的重要值(important value)来反映各个物种的优势程度。

重要值是综合性指标,能较全面地反映不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乔木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灌木重要值=相对频度+相对投影盖度。

2结果与分析

2.1南京市林阴道道路剖面形式调查与分析

在所调查的16条林阴道中,有11条的断面形式是三板四带式,占68.75%。实地调查可知,这些道路大多是城市主干道,此断面既可以丰富景观层次,又可疏导交通。其中有3条林阴道断面形式为一板两带式,属交通便利、管理简单、历史比较悠久的特色型生活型道路。另外,在所调查的道路中,梦都大街属于四板五带式道路,该道路位于河西新城且属于交通要道,因此具有中分、侧分绿化带,植物景观也比较丰富。

2.2南京市林阴道植物调查与分析

2.2.1乔木种类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16条林阴道中,共有乔木20种,共计4 652株,其中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16种,隶属于15科19属。其中常绿乔木6种,落叶乔木14种,常绿落叶树种比例为3 ∶[KG-*3]7。重要值位于前10位的树种的数量特征指标见表1。

京市主要的林阴道中已经被广泛應用,而二球悬铃木作为南京市近代绿化的代表,已经成为南京市的城市名片。在43个取样样段中,有25个样段中乔木运用了二球悬铃木,占73.53%,在这其中有15个样段中乔木树种只有二球悬铃木1种。由表1可知,二球悬铃木的重要值达到163.11%,远远高于其他乔木。而二球悬铃木在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和相对显著度等指标上也远远高于其他乔木,说明该物种在南京市林阴道中优势明显。但从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南京市林阴道主要乔木种类比较单一,外来物种已经完全适应了南京市的环境。

除二球悬铃木之外,其他树种的重要值均不到25%,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 G. Don]、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在林阴道中也得到了适当的运用。像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C.)这种虽然遮阴效果好,但生长年限较长的乔木,并没有得到过多的运用。而在调查区域内,常绿乔木只有香樟、女贞、雪松、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和含笑(Michelia figo)6种,其中大多数道路只有落叶乔木,不利于冬季景观的营造。

此外,剖面形式为三板四带和四板五带的林阴道除行道树乔木外还配置其他乔木,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鸡爪槭(Acer palmatum Thunb.)成为最常见的组合,其相对多度之和达到15.20%。在所调查的区域之中,彩叶树种有银杏(Ginkgo biloba L. )、鸡爪槭、红枫(Acer palmatum ‘Atropurpureum)和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f. atropurpurea),仅仅占所统计乔木的 6.23%;而观花乔木有紫薇、紫叶李和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 var. lannesiana)3种,占所统计乔木的1331%。由此可见,所调查林阴道中彩叶树种和观花类乔木的应用频率极低。

2.2.2灌木种类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16条林阴道中,共有灌木25种,共计25 387.5 m2,隶属于18科21属。其中有5种属于木樨科,占20%,其中包括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 )、女贞(Ligustrum ovalifolium)、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云南黄素馨(Jasminum mesnyi Hance)。灌木中重要值位于前10位的树种的数量特征指标见表2。

由表2可知,无论是在投影面积、频度还是重要值的特征指标方面,海桐[Pittosporum tobira (Thunb. ) Ait.]都远远高于其他灌木,在南京市林阴道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而海桐也是林阴道中作为中分、侧分绿化带最普遍的植物。而其他灌木植物中,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日本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Gawl var. awabuki (K.Koch) Zabel ex Rumpl.]、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 Levl.)、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和小叶女贞的频度也较高,这些灌木通常与海桐搭配或互相搭配出现在林阴道中。在上述10种灌木中,金边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cv. Aureo-ma)和洒金桃叶珊瑚(Aucuba japonica var. variegata D.Ombr.)應用频率也较高,说明这种彩叶植物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此外,与大部分道路采用常绿灌木作为隔离带的形式不同,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棣棠[Kerria japonica(L.) DC.]、山茶(Camellia japonica)和云南黄素馨等花篱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总体看来,观花类灌木除上述几种外,还有红花檵木和美人蕉(Canna indica),共计6种,总投影面积占灌木总投影面积的6.6%。总体来看,观花灌木的比例较小,林阴道灌木的应用还是以常绿灌木为主,灌木层景观季相变化不明显。

2.2.3主要乔木年龄结构特征分析由于很难测定林阴道中乔木的具体年龄,因此根据主要乔木的胸径情况来对乔木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10]。根据胸径划分标准,南京市林[JP2]阴道的乔木可以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老型3个类型。根据胸径的划分标准分别对主要乔木进行各级树种统计(表3)。

由表3可知,二球悬铃木在6个径阶上都有分布且数量都很丰富,从第Ⅰ到第Ⅵ级处于递增状态,第Ⅵ级二球悬铃木数量达到600株,占总数量的26.65%,总体来看径阶结构层倒金字塔形,年龄结构属于衰老性,但二球悬铃木作为南京市林阴道树种的代表,其粗壮的树干更是南京市的象征。

其他5种主要乔木中,香樟有98.77%的苗木胸径不到30 cm,女贞全部个体胸径不足30 cm,其径阶结构为金字塔形,因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而雪松和水杉虽然没有胸径大于60 cm的个体,但大多数都处于30~50 cm之间,第Ⅲ级立木和第Ⅳ级立木较多,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表3)。

而从表3总体看来,胸径大于30 cm的个体数量占总体的60.56%,这也说明城市林阴道中老年壮年树木比较多。由于城市林阴道的特征中对城市道路的绿化覆盖率有较高要求,故城市林阴道树木普遍规格要求较高,从调查结果中也有所反映 。

2.2.4乔木树高特征结构分析城市林阴道的行道树树高的标准差体现了数据相对于平均数的混乱程度,即行道树树高的混乱度。从图1可以看出,南京市林阴道行道树的树高混乱度不高,林冠线效果统一有序,除去最高的北京西路达到6.37 m以外,其余15条道路标准差相差不大,均为2~5 m之间。主要原因是行道树修建技术规程中对于树冠形状及规格有着定量的要求,而北京西路树高标准差过高,反映目前城市林阴道的树木用材并不统一,死株或其他原因更换的新树规格与道路原有行道树规划不统一也是原因之一。

[FK(W13][TPWJX1.tif]

城市林阴道树木构成了城市林阴道的立体骨架,行道树形成的树木条带形状决定了城市林阴道的平立面结构的一致性,因此树木的形态一致性应当相对较高。

2.3南京市林阴道与城市文脉格局

历史文化的传承,其载体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历史文化景点,城市林阴道由于其悠久的历史、较高的林木覆盖率,相比一般城市道路,其景观条件更为优质且承载更多更为集中的文化信息[11],调研的16条林阴道中,13条林阴道均与民国文化密切相关,2条体现了六朝文化,1条作为明皇宫御道体现了明文化(表4)。强烈彰显了南京市作为封建都城的历史文化和具有近现代中西结合意义的民国首都遗风。

因此,以林阴道为线性轴线所形成的城市文化廊道,其防止城市文脉割裂的作用值得关注,林阴道引导城市空间形成文化上的时序感,可以直接感受到城市的底蕴,能够很好地将隐含的历史文化表象化,实现文脉的传承。

3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调查可以发现,南京市林阴道的道路剖面形式以三板四带式为主,占总数的68.75%,其整齐有序的植物林冠线和承载的历史信息一直是南京市的特色名片。

南京市林阴道所调查样段中共有乔木20种,灌木25种。其中乔木层优势树种有二球悬铃木、雪松、香樟、水杉和女贞,共占乔木总数的71.67%。灌木层中,海桐、石楠和日本珊瑚树应用最为广泛。南京市林阴道主要乔木年龄结构中,主要是以增长型和稳定型为主,这也为今后林阴道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不断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对南京市林阴道的建设有以下建议:

(1)注重乡土树种及色叶、开花植物的应用,提高植物配置多样性。针对南京市骨干树种构成单一,在城区道路中悬铃木占绝对优势、香樟单种优势明显的情况,应提高对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生态效益较好的适生植物的应用频率。像秤锤树、巨紫荆等南京市特色乡土树种,金枝国槐、银姬小蜡、红王子锦带等色叶和开花植物,打造当地生态特色,提升林阴道的观赏特性。

(2)丰富绿化形式,提高单位面积绿量。总体看来林阴道的行道树种类比较单一,缺乏形式上的变化。如何在有限的道路绿带内争取更多的绿量是更有落地性的选择。老城区原有绿化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为乔木或乔木与灌木模纹的种植形式,在此基础上,可采用增加小乔木或灌木、增加灌木修剪的高度、进一步推进垂直绿化来缓解绿化用地紧张的矛盾[12]。

(3)延续城市文脉,打造林阴道文化体系。林阴道作为南京市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廊道,目前只有长江路一带道路小品较丰富,而在其他林阴道中,除沿线原有历史文化建筑,对其所属文脉缺乏暗示和引导,建议结合林阴道建设与相关历史典故,以路名、景墙、雕塑、地铺装等形式为载体,将文化用设计语言体现在林阴道的建设中来,既是对林阴道景观形象的提升,也是对隐性文化的表象体现。

(4)开展林阴道养护技术研究,建立林阴道景观长效维护机制。林阴道效果与设计、施工及后期养护这3个环节密不可分[13]。但林阴道树木与一般行道树的养护技术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如林阴道对树木绿量要求较高,平衡树木生长势与增加有效绿量需要通过养护技术措施来实现,如何确保绿阴更浓与平衡树势的关系值得研究。同时,通过改善行道树生长环境、提高土壤肥力等,不断提高树木长势,增加固碳释氧能力,实现低碳化低成本维护,为生态效益最大化奠定基础。

[HS2*3][HT8.5H]参考文献:[HT8.SS][HJ1.86mm]

[1]日本土木学会. 道路景观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

[2]王建国. 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3]支建江,刘勇,张明娟. 南京市主要广场的木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分析[J]. 浙江林學院学报,2007,24(6):719-724.

[4]王翔. 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适生植物[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史照良. 江苏省遥感影像地图集(城市分册)[M]. 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2004:A1-A38.

[6]易军. 城市园林群落生态结构研究与景观优化构建[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89-110.

[7]王冠,芦建国. 南京市道路绿化植物调查及分析[J]. 江苏林业科技,2011,38(4):11-17.

[8]张金屯. 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9]张金屯. 数量生态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6-23.

[10]严巍,张建宇,靳思佳,等. 城市林荫道景观综合评价体系构建[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30(3):82-87.

[11]王云,崔鹏,江玉林,等. 道路景观美学研究初探[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206-208,233.

[12]邵青. 北京城区行道树现况调查分析和建议[J]. 北京园林,2008(2):26-33.

[13]窦逗,张明娟,郝日明,等. 南京市老城区行道树的组成及结构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16(3):53-57.

猜你喜欢
植物群落群落结构南京市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海南省红树林区浮游动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海南省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上海外环绿带植物群落邻体干扰特征分析
谈城市滨水植物群落的构建
济南流域轮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研究
黄河兰州市区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及水质初步评价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