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水草种植模式对河蟹养殖生产的影响

2017-04-05 16:07叶建生韩兴鹏陈小江魏荣成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种植模式河蟹水草

叶建生 +韩兴鹏 +陈小江 +魏荣成 +杨海春

摘要:探讨3种不同水草种植模式(伊乐藻;伊乐藻+苦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对河蟹养殖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水草种植模式优于单一水草种植模式。复合水草种植模式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其成活率、平均规格、平均667 m2产量、投入产出比均高于单一水草种植模式。其中,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种植模式优于伊乐藻+苦草种植模式,伊乐藻+苦草种植模式优于伊乐藻单一种植模式。

关键词:水草;种植模式;河蟹;养殖生产

中图分类号: S966.16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2-0294-03

收稿日期:2016-05-19

基金项目:江苏省泰州市社会发展项目(编号:TS201339);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人才培养专项;国家星火计划(编号:2015GA690184);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编号:TG[15]098)。

作者简介:叶建生(1981—),男,江苏泰兴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虾蟹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服务。E-mail:yejianshengye@sohu.com。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经济蟹类,主要分布于长江沿线,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适应性较强、养殖范围较广,近年来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为养殖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4]。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基础理论研究、品牌效应、实用技术推广,河蟹产业均已成为我国享誉世界、独具特色的水产主导产业。

种植水草已成为开展河蟹池塘养殖至关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水草不仅能够增加水体溶氧、调节水温、提供天然饵料、降解氨氮及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还可为河蟹栖息与蜕壳提供隐蔽场所,并在夏季起到降温的作用[5-6]。水草合理种植已成为影响河蟹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合理的水草种植模式对提高养殖河蟹的成活率、产量、规格具有重要意义[7]。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位于兴化市永丰镇刘葛开发区,该地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便于排灌。选取3口池塘用于试验,每口池塘面积为2 hm2,呈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坡比为1 ∶[KG-*3]2.5,土质为黏土,水深为1.5~2.0 m。在池埂内侧向四周开挖50~60 cm 深的环沟(深水区),占池塘总面积的30%;池埂四周采用钙塑板围成60 cm高的防逃墙;池内按0.15 kW/667 m2的标准配备微孔增氧设备,同时备有2台5.5 kW和1台 7.5 kW 的潜水泵。

1.2水草种植

将3口池塘(A、B、C)的水草覆盖率保持在50%,水草采用东西向、条块式种植。于2015年2月环沟移栽伊乐藻,植株间距为30 cm,行距为1 m;于2015年3月种植轮叶黑藻,沿池中央全池播种。在深水处种植苦草,并加设围栏设施,待水草长成后拆除。不同池塘采取不同的水草种植模式(表1)。

1.3苗种放养

1.3.1放养蟹种

在围栏外的河蟹暂养区投放大规格长江1号蟹种,放养密度为800只/667 m2,放养规格为40~50只/kg,放养时间为2015年2月底。

1.3.2放养鲢鳙鱼种

于2015年4月放养鲢鳙鱼,放养规格为100 g/尾,放养密度为40尾/667 m2(鲢 ∶[KG-*3]鳙为 3 ∶[KG-*3]1)。于2015年5月放养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2~3 cm沙塘鳢苗种,放养密度为400尾/667 m2(表2)。

1.4饲养管理

投喂金康达牌配合饲料,补充投喂冰鲜鱼、玉米,根据河蟹生长情况和摄食情况对饵料的投喂量进行调整。高温季节定期施用生物制剂,保持菌相、藻相平衡。河蟹蜕壳前采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以补充水体钙离子含量。

1.5生长测定

每月底随机捕蟹40只,计算平均体质量。于10月底全部起捕,统计河蟹的平均产量、成活率、平均规格、经济效益。

1.6统计方法

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水平。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水草种植模式对河蟹生长的影响

由表3和图1可知,随着养殖时间的不断推进,河蟹的平均规格差异较大,C塘口优于B,B塘口优于A。C塘口的河蟹长势最好,平均规格最终达到191.16 g。

不同水草对河蟹成活率和667 m2平均产量的影响较大(表4),C塘口优于B,B塘口优于A。C塘口的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70.82%,平均667 m2产量為108.30 kg。结果表明,复合水草种植模式可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为蟹的活动和蜕壳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提供多种食饵,使其快速生长[8-9]。

2.2不同水草种植模式对河蟹养殖效益的影响

3个塘口采取相同的放养模式和投入,平均667 m2投入6 156元。根据全年的养殖投入和销售收入,对3个试验塘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表5、表6)。结果表明,C塘口的经济效益较好,在3个试验塘中最高,667 m2平均产出12 743元,667 m2平均净利润达到6 587元,投入产出比为1 ∶[KG-*3]2.07,明显优于B塘口,而B塘口优于A。

3结论与讨论

3.1水草种植方式与河蟹生产的关系

于2—3月栽种伊乐藻,于3—5月分期播种苦草,在河蟹生长的夏季阶段移栽轮叶黑藻,在水体中形成复合水草种群,确保水草覆盖率达到50%左右。提倡以伊乐藻为主,以苦草、轮叶黑藻为辅,水草覆盖率分别为30%、10%、10%。水草采用东西向、条块式种植方式,为虾蟹生长提供栖息、蜕壳、避敌、活动、觅食的场所。

在7—9月高温季节,单一种植伊乐藻的A塘养护难度较大。伊乐藻可耐低温而不耐高温,水温5 ℃时就能生长,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疯长现象,部分水草因高温而腐烂死亡,从而恶化了蟹池水质,影响河蟹蜕壳和增质量[10-11],并可能导致最后一次蜕壳的增质量率下降和规格偏小,最终使 667 m2 平均产量和养殖效益偏低。轮叶黑藻、苦草均与伊乐藻相反,在水温较低时生长较慢,在高温季节长势稳定,很少出现“封塘”现象。轮叶黑藻和苦草河蟹喜食,也是河蟹中后期生长、避暑、栖息、蜕壳、避敌的理想场所。

3.2水草覆盖率与河蟹生产的关系

水草覆盖率过高不仅会影响水体上下对流、阳光照射、光合作用,还会影响河蟹的行动、觅食等,并会出现“懒蟹”或“爬草”等现象,影响河蟹生长。水草覆盖率过低则会引起河蟹争相抢占空间,引起个体间的残食,在河蟹蜕壳期尤为严重,导致河蟹成活率下降,降低了蟹池单产和经济效益。前期种草应选择多品种的搭配,且种足草,要求伊乐藻数量适中,密度太高时要及时割草头,苦草与轮叶黑藻数量要适当。

将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合理搭配种植,由于3种水草的旺发季节不同,需进行科学组合种植(伊乐藻30%、苦草10%、轮叶黑藻10%),确保在不同季节保持池塘水草覆盖率,发挥3种水草间的优势互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将3种水草合理搭配种植,一方面能为河蟹营造更加良好的生长环境,比单一种植伊乐藻更能抵御极端高温气候,降低河蟹养殖风险;另一方面,轮叶黑藻和苦草可为河蟹提供部分青饲料来源,降低饲料系数,提高经济效益。[HJ1.85mm]

[HS2*3][HT8.5H]参考文献:[HT8.SS]

[1]杨志刚,刘启彬,姚琴琴,等. 养殖密度和饵料组成对河蟹仔蟹生长和存活的影响[J]. 生物学杂志,2015,32(6):34-39.

[2]郝俊,马旭洲,王友成,等. 河蟹生态养殖池后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动态[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5,24(4):523-531.

[3]叶建生. 河蟹健康养殖技术要点(上)[J]. 农家致富,2010,24(22):40-41.

[4]叶建生. 河蟹健康养殖技术要点(下)[J]. 农家致富,2010,24(23):40-41.

[5]杨维龙,张关海. 河蟹生产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淡水渔业,2005,35(2):61-64.

[6]谢国兴,陈正锦,鲍胜华,等. 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池塘中水草的栽培[J]. 水产养殖,2003(12):45-47.

[7]陈小江,叶建生,王权. 河蟹养殖中的水草搭配[J]. 農家致富,2011,25(11):41-41.

[8]金刚,李钟杰,谢平. 草型湖泊河蟹养殖容量初探[J]. 水生生物学报,2003,27(4):345-351.

[9]苏刚,苏应忠. 水草种植以及养护方法[J]. 科学养鱼,2012(1):87.

[10]何杰. 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群体生长特征研究[J]. 水利渔业,2005,26(5):10-13.

[11]张列士,陆锦天. 中华绒螯蟹蜕壳和生长的研究进展[J]. 水产科技情报,2001,28(6):246-250.

猜你喜欢
种植模式河蟹水草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
“长江1号”河蟹蟹种培育技术
水草冒泡的秘密
为什么金鱼缸里要放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