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的困境与出路

2017-04-05 03:19
传媒 2017年4期
关键词:主播内容用户

网络直播的困境与出路

微观点折射大问题,微言论参透大道理。欢迎您留下精彩的微观点,并请关注我们的微信——

传媒

@郑春晖:由于行业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众多网络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因内容同质化问题,用户已经出现审美疲劳,此时,只有更富特色的直播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象。网络视频直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之中的,网络视频直播的兴起,为受众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场景化交流体验。所以,把握好场景化社交直播将是视频直播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近期,政府针对直播行业加大了监管力度,各大平台纷纷把违规内容下架,直播业将面临整改与大清洗。然而UGC模式作为直播的核心,未来如何对内容进行把控将成为关键。直播行业是回归到秀场模式,还是继续坚持UGC分享模式,前途难料。但无论如何,经过整改后,直播市场将逐步告别传统模式,对未来盈利模式进行全新的探索。

@韦坤泰:当前,直播行业人与环境的互动太少,大多都是主播一个人在不停地说,众多从业者陷入内容同质化的困境,也造成了用户选择直播平台时的窘境。大部分主播所呈现的内容严格上只能算是无法组合的信息,单调的唠嗑、假装走光等“才艺表演”,根本就构不成故事性,并不能很好地激发用户的想象。当用户满足窥视欲后,自然就会离开。显然,这一趋势违背了用户的消费习惯,也完全与用户消费“有趣故事”的需求相背离。那么,高流失率就是必然的结果。同时,故事的连续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吸粉利器。反观大部分直播所输出的内容,很难说得上有连续性。因此,突破现有的非连续性壁垒,尝试连续性可能会是直播内容展现的新形式。对于企业来说,连续性能很直观地带来固定的流量,削弱巨额的流量成本。对于从业者来说,连续性将会让用户更加愿意掏钱消费。

@于晓源:直播平台是依靠流量生存的,细分的直播平台各显神通,在资本与流量的表现力与扩展性上产生了差异。对于同质化、低俗化严重的直播平台而言,在内容资源上差异化布局,才能够有新的盈利点出现,这也是当前直播平台最好的自救模式。而且从长远考虑,差异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它不仅细分了市场,更能使一些优质的资源在新生代中被充分利用,从而避免因真伪鉴别而造成的精力浪费。2017年我国的直播平台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些平台拥有越来越多的“粉”,有些平台则悄然“隐退”。但不管如何,在政策许可、资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专业而细分的内容以及可持续的盈利模式都是直播平台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所需要考虑的。目前,直播行业发展趋势已相当明显,如果平台内容优质,将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目光,并为之买单。

@董荣杰:直播是一种伴随式、偏平化的内容形态,除了互动,高频是一个核心因素。当前拼明星直播、互挖主播红人成为各直播平台吸粉引流的主要方式。但明星直播不能作为一种目标和追求,它虽对用户的拉升作用明显,但因其自身职业特征,为保持神秘感,曝光必须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明星类的直播更多是一个市场行为,而非内容行为。真正能撑起直播平台的,还是那些天天陪伴用户的网红。同时,追求大主播、顶级主播也是个陷阱。顶级主播就像明星,平台控制不了,如果一个直播平台所有竞争力只依赖于顶级主播,一旦面临竞争对手挖角,处境是很危险的。而且从实际运作来说,用户需求是丰富的、有层次的,用户时间是24小时覆盖的,不能指望大主播去满足所有需求,所以,数量更多的中型主播和小主播同样重要。直播平台的竞争力,更多来自于腰部主播的竞争力。衡量一个良性直播平台的真正标准是包含中型主播、小主播在内的整个生态是否健全。

@邱锋:现在直播行业大量资金涌入,而各大平台还没有合适的内容制作模式,但又希望有更多用户流量以获得投资,因此“尺度”才成为一个无奈的选择。当前的直播平台,更类似于之前的论坛视频版,相当于一个内容中介,还没有自己生成内容的能力。许多大平台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正在做出尝试,但是迫于投资压力,还未能有突破性的进展。很多平台提出的“直播+”更多是一些简单的组合,为了满足其营销诉求。直播平台应从内容上着手,注重平台原创节目的培养,例如,在平台上直播真人秀或者综艺节目,或在平台的用户交互层面利用VR和远程体感等新技术。

@刘根生:网络直播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形态,它的诞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过,在粉丝经济不断催化,网络直播逐渐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时候,主管部门就不得不出手对网络直播行为进行规范了。据统计,目前我国有3万多个违规账号和近9万个直播间已被“封杀”,网络直播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重组,但是这并不意味网络直播的前景一片黯淡。网络直播也是一种劳动,在粉丝经济时代,允许一些人通过网络直播获得回报,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这也体现出社会对劳动的尊重。但同时也要明确,粉丝经济必须要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网络直播如果固执地坚持“低俗产生效益、迎合占领市场”的道路,结果只能是自毁前程。文化传播只有坚持内容为王、创新播出样式,才会有市场、有出路、有未来。

@钱玉娟:“2016年既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坏的一年。”这句话在直播行业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年里,大量热钱的涌入给直播行业带来火箭式增长,也由此诞生了“直播元年”的称号。但就在风头看似正盛之时,人们也开始担忧,直播究竟会继续势头不减地走下去,还是会进入震荡调整阶段?毫无疑问,直播行业已然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且争夺已经进入下半场,人口红利正在消退,取而代之的将是内容为王。与此同时,行业监管政策正日渐规范和严格,以往靠低俗营销搏出位的内容炒作模式将难以为继。

@大连创业:网络直播成为时下最火热,争议最多的话题产业。在这一环境下,物质利益作为平台、主播及其背后赞助商等各方势力从中斡旋的主要筹码,对于产业的不良导向也逐渐显露出来。主播身价水涨船高,主播间的勾心斗角,以及管理人员和主播间的“潜规则”问题纷纷曝光。其中最为业界诟病的就是直播平台目前的主流运营方式——烧钱买人砸名声,让直播平台间的竞争演变成了赞助商之间的资本竞争。然而市场是以资本为重的,不可能任由直播平台无限地烧钱,一旦到达某个节点,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的赞助势必撤资,直播平台极易面临致命性的打击,其中的主播利益也难以保障。资本市场近两年面临着较大的波动,依赖资本市场注资的直播平台必须尽快找到养活自己的方式,否则将必然面临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猝死”。

@歪道道:一直以来,互联网创业都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个行业越火,那么其冷却的速度也越快。所以,当某个行业成为互联网风口的时候,虽然众多创业者摩拳擦掌,资本闻风而动,但看似火爆的表象之下,却往往意味着整个行业将迎来最为惨烈的厮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让整个直播行业陷入了一场诡异的沉默期。商业巨头纷纷试水,已经使得直播平台竞争更加激烈,现如今这一管制势必会加速整个行业的洗牌。行业将从火爆期进入冷却期,甚至可能直接进入寒冬。而在洗牌之后,幸存的直播平台也许将会长期难以恢复元气,毕竟,他们博得大名是靠整个行业的火爆带动的,而不是因为自身商业模式和产品创新。因此,所有直播平台都在一条船上,只是热潮退却之后,有的平台会掉进水里淹死,幸存者也依旧难以下船。但不论是哪个互联网商业巨头接盘,直播最后的归宿都可能会成为某个平台的一个功能,想要独立创造一片天地,似乎已经不太可能。

本栏目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猜你喜欢
主播内容用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人气』主播
第一次做小主播
中国蓝主播
我是小主播
关注用户
主要内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