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自贸区申建下大连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7-04-06 22:42刘钊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1期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自贸区中小企业

刘钊

摘 要:2016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辽宁、河南等七个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作为辽宁自贸试验区重要成员的大连将迎来开放发展新机遇。辽宁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为大连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外贸发展及国际竞争力提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大连全力推动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应抓住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进一步推动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自贸区;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1.015

1 辽宁自贸区申建概况

2016年8月31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这代表着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启新的航程。辽宁自贸试验区设立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举措。辽宁自贸试验区重要成员——大连将迎来开放发展新机遇。

大连作为环渤海经济圈重点城市和东北经济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处于东北亚经济区中心位置,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一带”的桥头堡和“一路”的延伸点,在东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开放优势,大连将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辽宁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为大连企业尤其是大连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大连企业队伍中,中小企业占99%以上。在大连全力推动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应抓住试验区建设机遇,进一步推动企业国际化大发展,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2 大连中小企业外贸发展状况

总体上讲,大连市中小企业数量多,比重大,分布范围较广。根据大连市中小企业局公布数据显示,大连市现共有中小型企业21.9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

大连这些中小型企业大多分布在六个行业,一是消费类产品制造业,这些消费类产品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是以都市型工业为主;二是机械制造业,这些机械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是以为相关大企业生产配套产品为主要业务;三是流通及服务业,这些流通及服务业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是以市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企业;四是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这些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中小型企业大多是以精细化工、农药以及日用化工品为主营业务;五是建筑及建材制造业,这些建筑及建材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是以城市建设为主;六是电子器件及软件制造业,这些电子器件及软件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是以高新技术为主。

2015年大连市GDP为7731亿元,大连市进出口总额为3476.4亿元,其中中小企业经营贡献达65%,中小企业已成为大连市经济贸易贸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大连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3.1 技差效低是影响大连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因素

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市中小企业90%左右处于服装、医药、旅游工艺品和食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领域中,并且处于这些传统产业链中低端。这些中小企业大多存在高耗低效、产能过剩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企业转变经营方式以及调整产业结构十分困难。同时,由于这类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在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人才方面的获取能力较差。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落后的地位。

3.2 融资问题是制约大连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普遍性难题。究其原因在于市场与技术的错配。国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一般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管理经验,但市场相对饱和;而国内市场虽然广阔,但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相对落后,有些中小企业还存在“高污染、高能耗”问题。就大连中小企业而言,90%左右处于服装、医药、旅游工艺品和食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链中低端,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差。这使得金融机构融资服务意愿比较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而这一问题极大地制约着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3 信息不对称是制约大连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大连的中小企业大多自身规模小,信息获取能力较差。一方面,国内有对外合作需求意向的中小企业由于对国外得市场环境不够了解以及对国外的交易对手不够信任的原因,很难及时全面的获得境外市场的合作信息;另一方面,国外对国内有合作需求意向的中小企业由于对国内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以及对国内政策不太明确的原因,也很难找到比较合适的合作对象。因此,国际信息不对称是制约大连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4 辽宁自贸区申建下的大连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措施

4.1 大连中小企业应逐步提升技管水平,稳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大连市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处于医药、服装、旅游、工艺品和食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领域。这些中小企业大多技术落后、产能过剩,国际竞争力较差。

因此,这些传统行业中小企业应当紧跟大连市企业转型及产业升级步伐,努力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大连中小企业应积极建立技术创新体系,要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共同开发合作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工艺包装水平和现代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4.2 大连中小企业抓住自贸区政策机遇,加大国际竞争力提升力度

首先,借助辽宁自贸区的建设,在自贸区建设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大连政府应加大对当地中小企业投融资、并購合作等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其次,大连政府应切实落实工信部《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文件要求,积极推进大连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供给侧改革,不断创新及完善投资机制和融资机制,积极解决大连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实际问题,提升跨国经营风险防范能力,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等。

最后,在落实国家新兴产业政策中,对符合生物医药、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制造2025”、高端制造、“互联网+”行动计划、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新兴产业对中小企业予以适度倾斜,促进大连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提升大连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4.3 大连中小企业应把握跨境电商发展机遇期,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大连中小企业除了参加展销会等方式之外,还应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来扩大寻找国外资源和开发国际合作业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2015年“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16年初,大连已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标志着大连对外贸易发展步入电子商务大发展高速路。

因此,有条件的大连中小企业应抓住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和大连跨境电商大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推进企业跨境电商经营战略。尤其是在辽宁自贸区建立后,跨境电子商务必将成大连进一步推动外贸发展的核心手段。中小企业实施“互联网+”转型和跨境电商经营必将成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4.4 大连中小企业应借助跨境撮合平台,提升国际信息竞取力

工信部组织搭建了“政银企”对接网络平台,该平台主要提供产业信息、在线金融、跨境撮合等服务,提高对接效率,方便有需求的中小企业在线提交跨境撮合意向和相关信息,参加跨境撮合活动。同时,工信部联合中国银行以及相关机构对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业、节能环保业、信息技术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等重点行业的中小企业开展跨境专题撮合,积极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及优质资产。

因此,大连中小企业应密切关注“政银企”对接网络平台,积极参与跨境专题撮合,尤其是针对“一带一路”、自贸区等跨境专题撮合。大连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及时掌握跨境专题撮合的最新信息,为自身国际发展战略推进创造更多合作机会,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信息竞取力。

参考文献

[1]赵志军.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中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2,(15).

[2]薛红梅.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6).

[3]张爱荣.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问题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34).

猜你喜欢
国际竞争力自贸区中小企业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