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新闻节目出镜记者的素养

2017-04-06 07:10王伊蕾
新闻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出镜记者人格魅力

王伊蕾

【内容摘要】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观众越来越注重信息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除了传统的声画对位,同期采访,出镜记者对每一条消息,每一档节目的提升、影响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出镜记者如何在现场更好的把控新闻。

【关键词】出镜记者 人格魅力 现场把控

所谓出镜记者,在教科书里并没有准确、严谨的定义,但普遍意义上我们理解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除演播室主持人以外,在事件现场准确报道新闻为目的,用语言和表情传递信息的电视工作者。出镜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担负着质疑者、交流者、见证者和验证者的多种角色,对受众来说,出镜记者是距离新闻现场最近的人,他的话语最值得信任,那么怎样才能肩负起受众的期望呢?

一、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修养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人格魅力、他与被采访者的关系决定着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观众看到的采访者是否值得信任。敬一丹在新书《我遇到你》中介绍,有一次她去采访一名少年犯,在大家的认知中,采访少年犯就要厉声厉色,就要谴责教育,但是敬一丹没有,刚一见面,她就摸了摸孩子的头,整理了一下衣服,说阿姨想和你聊聊,如此邻家般的对话,直接拉近了和被采访者的距离,后续的采访交流非常顺利。敬一丹事后说,这并不是采访技巧,而是一种习惯,一种尊重每一个人的习惯。我想这样一个例子体现了出镜记者的行为修养的重要性,不仅本次采访得以顺利进行,对今后这个孩子重新走向社会更是一个有意义的转折。

同样,面对现场错综复杂的千头万绪,只有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才能更好把握新闻事实的真实性,才能尊重新闻原貌。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修养,才能在新闻事件不清、有不同看法与说法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的深入调查,做到准确、完整、客观、公允。今年8月,天津港爆炸,坊间各种传闻,央视记者蒋林的现场报道,得到一致认可,他的报道条理清晰,理性客观的同时更具人文关怀,这种在悲伤大事件下独具人文关怀的报道与蒋林平时的个人修养分不开。

二、必须具有扎实的采访基本功和对现场的把控能力

我们说,出镜记者在现场必须自信、冷静、有激情,自信是要相信自己看到的,说出的会与事实相符,凭借过硬的采访基本功,能在短时间对现场有所了解掌握,对每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不能说外行话,当然这也要求平日的知识积累;出镜记者大多面临的是突发事件,特别是在做直播连线报道时经常会状况频出,这就要求出镜记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学会冷静面对一切。新闻的采制本就是一个创作过程,所有创作都离不开激情,天长日久采的多了难免会模式化,这就需要出镜记者爱上采访工作,学会享受这种形式。要全情投入,让新闻现场的所有因素不断刺激自己,产生创作欲望,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神态,甚至情绪影响观众,完成报道。自信、冷静、激情都需要有扎实的采访基本功做支撑。对现场的把控能力,决定着出镜记者是主动采访还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如此,出镜记者就需要在现场为自己搭建两个平台:一,动用一切手段使采访对象配合、接受采访;二,调动一切智慧使自己和谈话对象的聊天出彩。

三、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采访技巧

出镜记者在现场,最主要的作用是把现场的状况讲给受众听,通过自己敏捷的思维、清晰地语言,流畅地表达告诉受众想知道的所有。出镜记者一定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不仅能说,更要会说,要说在点子上,由此即兴的口语表达和打腹稿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同样是蒋林报道天津港爆炸的例子,他在现场临危不惧,逻辑清晰,组织表达无瑕疵,陈述无瑕疵,直播做的和录播一样。这在8月13日《新闻1+1》节目中与白岩松的互动中可见一斑。

新闻现场转瞬即逝,如何在很短的时间让方方面面的新闻参与者接受采访并说有用的话,考验着出镜记者的采访技巧。同样的内容,有的记者就会引导,有的记者就做不到。这样,出镜记者就要培养锻炼自己的采訪提问技巧。注重采访技巧,不但能使节目在深度上更为拓展,甚至能得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采访对象由于存在某种特定思维,回答问题往往容易说套话重复的语言,这时就可采用出奇制胜的方法,提一个对方想不到的十分具体的问题,打破其贯用的思维方式和思路,获得自己想要的采访效果。

四、必须不断学习,以丰富的知识底蕴作支撑

出境记者除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积极的应变能力、较强的文字驾驭语言表达能力外,还需要博览群书,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出镜记者在现场,要用自己的知识去判定、了解、发现各种问题和现象,采访专家学者前要多做功课,在一定基础上平等对话,不能够遇到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就演变成学者、专家对你的知识普及和讲解,要通过平时的日常积累和采访前有针对性的准备,变成共同对观众的解疑释惑。白岩松的新书《白说》是他从业十多年来在各个行业做过的演讲汇编,从不同的演讲地点:医院、慈善总会、国家发改委、城市大讲堂等,就能看出他知识的跨度有多大,别说简单的了解,好多都是他在为相关部门、行业提出建设性、规划性的发展思路,提出自己的远见卓识。作为央视的评论员,他该是每一位出镜记者的学习榜样。

五、必要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是一个记者知识含量、知识结构、理性思辨能力的全面考量,是记者运用知识分析事物、抓住本质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表达能力。出镜记者需具备出色的思辨能力,他对现场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判断。面对舆论监督方面的选题,有的一眼可辨,有的错综复杂难以判断,加上被采访者大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出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这就要求出镜记者有较高的思辨能力,不能在任何地方、细节上有漏洞,在表述当中更不可以出现“似乎”“大致”“差不多”等字样。

六、必须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电视是一门合作的艺术,通常都是优秀团队完成的。在进行直播报道时除了出镜记者之外,还包括灯光、音响、编导、摄像、演播室主持、导播等,策划和出台一场成功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能够实现的,它需要各个部门和队员之间的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出镜记者作为最出彩的部分一定要和各部门沟通协调好。白岩松在回忆报道香港回归时曾介绍,直播前,工作人员早已经把出境地点选好,并做好了所有准备工作。可是在他细细琢磨播音稿,想着怎样说才能让观众更加深切感受现场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脚下的罗浮桥,想着驻港军警将踏上这里的那一刻意味着主权的回归,当即做出了新的决定,要把直播地点改在这里。可这样一来,全组人员提前做好的各项准备工作就需要全部放弃,但正是由于之前和同事们打下的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和全组人员团结协作做一流节目的理念,大家二话不说,听着他的建议连夜准备,第二天呈献给全世界观众一个实实在在的回归报道。由此可见,日常工作中的的团队意识太重要了!

综上所述,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出境水平和报道效果,出镜记者一定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在专业上练就深厚的基本功,时刻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完成采访任务,做出有思想有深度,值得观众信任的节目。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

编辑:白 洁

猜你喜欢
出镜记者人格魅力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传播讨论
电视新闻直播中出镜记者素养提升路径探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彰显“人格魅力”,提升班主任素养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突发事件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的报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