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松林天然更新体系途径的探讨

2017-04-06 02:41初宝顺
防护林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红松林阔叶树红松

初宝顺

(辽宁省林业工作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2)

关于红松林天然更新体系途径的探讨

初宝顺

(辽宁省林业工作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2)

阔叶红松林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其生长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保证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的更新方式,探索红松林天然更新体系途径的新方法,提高天然林分的更新质量,对于深入落实“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红松林;天然更新;体系;途径

由于红松林在自然发育过程中孕育着迅速恢复的可能,只要我们掌握其生长条件,就可以运用红松天然更新的客观规律,改造和发展我国东北的红松林,建立以红松为主的用材林基地,缩短森林培育周期。这对加速林区建设,具有实践意义。充分利用红松天然更新的能力,人工创造更新条件,促进天然更新,不仅可以减轻当前人工更新的压力,而且可以大量减少未来森林培育任务,使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相结合,加快国土绿化的步伐。这是发展以红松林为主的用材林基地的一条有效途径。

1 红松林区及其林缘附近区域建立红松林天然更新体系的途径

红松林区一般都具备红松种源和传播红松种子的动物,因此这里建立天然更新体系主要是创造红松更新条件林的问题。

1.1 人工营造各种类型的速生丰产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在红松原始林或其林缘附近营造各种树种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幼树形成之后,一定要使之达到郁闭的、杂草灌木稀少的丰产林结构。这样可以利用红松林墙进行下种。考虑到灰鼠的传播种子的距离,更新条件林不能离林墙太远。

1.2 结合森林采伐更新措施,建立各种类型的天然更新体系

根据采育结合的原则,森林采伐显然不是单纯利用森林的一种形式,而是在采伐开始,就得把采、育、更三者密切结合起来,在森林利用的同时,做好培育森林资源的工作。所以在森林采伐过程中和伐后的育林中,都要千方百计地为红松天然更新创造有利的条件,建立红松天然更新体系。为此,需要根据各种红松林或阔叶林的红松更新条件和更新的实际情况划分更新类型,以便分别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建立体系[1]。

1.2.1 仅有大量红松幼苗的类型 属于这一更新类型的森林是各种立地上高度郁闭的红松纯林。由于仅具种源和幼苗生长条件而缺乏幼树生长条件,所以每一次种子年后,都有大量的野生苗出现,但是只能存活若干年后就会死亡。如此不断地重复出现幼苗更新,而长不成幼树的现象常见于陡坡红松纯林。

1.2.2 红松更新好的类型 这里具有良好的种子传播和幼苗幼树生长条件,或者种子传播条件正在或已经消失,单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幼苗幼树的生长条件,属于这一类型的绝大多数是在陡坡上火灾后形成的柞树林或各种立地上的杨桦林,部分是撂荒地上或废弃耕地上杨桦林。这些森林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特征,即在红松天然更新开始时期均有林下植被稀少的森林群落结构,因此形成明显的红松更新层。后来由于林木稀少,杂草灌木繁殖起来,但是红松更新层始终保留下来,而且生长愈来愈旺[2]。

1.2.3 红松更新差的类型 种源和幼苗幼树生长条件均很差,这里更新不好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种源条件,尤其是种子的传播条件差。这一更新类型的森林,其群落结构都比较复杂,普遍存在的明显的林下植被层和很少量的红松幼苗幼树。这种类型常见于林下杂草灌木多的红松林和杨桦阔叶林。面积很大,分布也非常广泛。而前面两种更新类型通常面积较小多呈小块状或岛状零星分布。

对于只见幼苗更新类型的红松林,可以通过采伐为红松幼苗幼树创造生长条件,同时也为阔叶树的更新创造条件。这里可培育成红松林,起下种林的作用,与山坡下部的更新条件林形成并列式的更新体系。但为高产稳定,最好育成郁闭的混交林,成为混合式的更新体系。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伐后杂草迅速繁殖而压制幼苗生长,第一次采伐量要小,以后可加大,至幼树超出杂草层之后,可以全部伐光上层林木。

红松更新好的阔叶林,在其红松更新层尚未明显形成之前,一般是林分发育的幼状龄阶段,采伐不但不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破坏林分的郁闭状态,造成杂草灌木的大量繁殖,丧失红松更新条件,所以这时不宜采伐。至于红松幼林形成之后,而上层阔叶树又达到近熟或成熟阶段,则可以结合主伐或生长伐,采伐上层林木,根据更新层中阔叶树所占比重,培育成并列式体系中下种林或混合式的体系。考虑到幼树生长期在庇荫的条件下生长,土壤暴露往往会因环境的剧烈变化而发生枯死现象,所以最好要分批疏伐上层林木,保持林冠的郁闭状态,待幼树成林后再除上层林木[3]。

对红松更新差的红松林或阔叶林,也可以结合各种采伐方式建立更新体系。

凡是中小径级木多,或有各种针阔叶树天然更新的、采用采育择伐的林分,应结合采伐为促进红松天然更新创新条件。其具体的办法是,除充分做好保留母树和保护幼树外,可通过机械集材,破坏杂草灌木层,使生土裸露,为促进阔叶树迅速更新创造有利条件,也可以通过伐前或伐后播种或栽植措施,让一些阔叶树和针叶树迅速更新,与上层林冠一起构成郁闭状态的更新体系。这样就可以为红松或其他阴性树种更新创造条件。

在缺乏条件实行采育择伐的林分,特别是山坡中下部的过熟林木多,藤条灌木和杂草多的红松林与阔叶林,可结合小面积皆伐或带状皆伐建立红松更新条件林,与附近的红松林或择伐过的针阔混交林分构成体系。更新条件林可以用人工营造珍稀树种,也可以进行天然更新。但是要掌握时间,有计划地破坏地表,方能收到天然更新的效果[4-7]。

为了充分发挥红松林墙和择伐后所保留的林分起天然下种的作用,对其临近的皆伐所建立的更新条件进行下种,要根据因地因林制宜的原则,在采育择伐与小面积皆伐或带状皆伐灵活结合起来,交替应用,使一个伐区上采育择伐与小面积皆伐交互排列构成体系。

2 红松林的次生阔叶林区建立红松林天然更新体系的途径

在抚育间伐的同时,林冠下引进红松或其他耐荫的针叶树种,到上层林木生长成熟,采伐利用之后,这些引进红松就与伐后保留下中小径木和新的萌芽幼林,迅速构成混合式的更新体系。当体系中大量阔叶树郁闭状态时,就可以达到限制杂草灌木的发展,为红松种子的传播和幼苗幼树的生长创造条件。

其次,结合改造措施,用带状更新的方式,间隔一定距离,伐开带上的林木,营造红松。而两边保留带上可进行抚育措施,结合引进或补植针阔叶树种,利用上层成熟林木后,保留的中小径木与萌芽幼树迅速形成丰产结构的林分,这样就与营造的红松下种林构成完整的更新体系,为了促进幼林迅速郁闭,可以有意识在保留或培植一些容易更新的树种。

3 红松宜林荒山建立红松林天然更新体系的途径

我国东北红松宜林地区的荒山迹地很多,是发展以红松林为主的用材林迹地的好地方,应尽快地绿化起来,这是扩大森林资源,彻底改变我国东北自然地貌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措施。因此,荒山迹地的绿化工作,要有长远的观点,不仅要考虑当前对木材的迫切需求,还有考虑将来森林有利特性的充分发挥和国家建设发展对用材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目前的造林任务和尽量设法减轻将来造林的负担。这就为建立红松林天然更新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把培育红松林与发展速生树种结合起来,把发展森林主产利用与开辟森林副业生产结合起来。

[1] 刘长海,倪淑清.天然红松林下的更新和林分类型的关系[J].林业科技情报,2007,39(2):26-27

[2] 李昕,徐振邦,陶大立.小兴安岭丰林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红松天然更新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9(6):1-7

[3] 王战.对于小兴安岭红松林更新和主伐方式的意见[J].林业科学,1957,3(3):281-288

[4] 董仁凯,刘锦波,郭峰,等.辽东山区不同立地条件对红松根系生长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6,151(4):74-75

[5] 刘锦波. 不同光照强度对4种针叶幼树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2016,41(3):17-19

[6] 刘锦波. 人工落叶松林带状间伐下省力化育林效果评价[J].林业科技通讯,2016,525(9):10-19

[7] 卢华,刘锦波. 辽东山区红松再生长的研究[J].林业科技,2016,41(6):12-14

1005-5215(2017)02-0097-02

2016-12-14

初宝顺(1986-),男,工程师.

S791.247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2.037

猜你喜欢
红松林阔叶树红松
绕口令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实验林场主要森林群落结构研究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红松林采伐更新的确定方式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
树的种类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
福建省阔叶树二元材积方程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