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林

  • 小兴安岭南部2种红松天然林优势树种的空间结构和生态位特征
    人为扰动的阔叶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地调查数据,对其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相似程度、角尺度、大小比数以及混交度进行分析,阐释2种林型红松天然林优势树种的生态位特征及空间结构特征。通过生态响应及其速率预测2种林型红松天然林发展趋势,并通过相关分析揭示其生态位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为红松林生态系统的抚育和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1 研究地概况样地位于小兴安岭南部的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该保护区是以保护红松林生态系统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3年10期2023-11-25

  • 辽宁地区红松经济林的培育技术探讨
    。随着原始阔叶红松林的逐渐绝迹,人工营造的红松经济林逐渐成为主流。本溪县草河口地区营造的红松人工林,是我国较早的成片具有一定规模的红松人工林。由于在辽宁地区红松林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均较高,红松得到大力发展,近年来红松营林面积不断增加,在人工营造林中占比已经超过20%。1 人工红松林生长发育特点红松生长慢,在人工红松林抚育前期,可适当增加密度,通过对种植密度的管控,提升红松林种植的产量。但如果在前期种植密度过大,间伐利用不良,则会对红松林种植不利

    新农业 2023年8期2023-08-03

  • 红松林采伐更新方式
    属,常绿乔木。红松林的更新与采伐是东北地区红松集约经营的重要阶段,采伐与更新的主要措施直接影响森林营造,如何提供可持续经营的采伐与更新方式,既可以实现木材的可持续增长,又能够实现青山绿水,持续不断,永久利用,如果更新与采伐措施不符合生态生长的客观规律,轻则会导致红松资源大规模减少,重则造成严重的土壤荒漠化,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林区内与周边环境的人民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红松资源的更新与采伐措施,必须遵循森林经营技术规程,结合生产实践与具体需求提供

    中国林副特产 2022年2期2022-12-31

  • 小兴安岭原始椴树红松林与次生杨桦林土壤氮组分特征
    林群落原始椴树红松林中的典型群落—椴树红松林(Tilia PinusKoraiensis)成熟林与中幼龄林,及次生杨桦林(Secondary Poplar Birch)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椴树红松林成熟林与中幼龄林以及次生杨桦林的土壤氮组分特征,探讨不同发育阶段的椴树红松林以及次生杨桦林土壤氮组分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估算不同林龄的椴树红松林及次生杨桦林土壤氮库及评价东北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碳氮耦合机制提供数据支撑。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1.1 研究区域研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26期2022-10-10

  • 阔叶红松林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特征研究
    不尽相同。阔叶红松林是小兴安岭地带性森林植被,针对阔叶红松Pinuskoraiensis林群落均是从植被多样性或土壤理化性质单一方面开展研究,大多集中在群落结构动态(吴晓莆等,2004)、分布格局(侯红亚等,2013;董雪等,2020;杨晓惠等,2021)及其影响因素(刘少冲等,2011)、土壤理化性质特征比较(张玲等,2017)等方面,然而,生境梯度直接影响阔叶红松林群落物种组成(徐化成等,2001;李文华,2011),因海拔、坡度、光照等条件的不同,造

    生态环境学报 2022年4期2022-06-25

  •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实验林场主要森林群落结构研究
    业学院实验林场红松林、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天然次生林和灌丛5块样地的植物种类、盖度、生长状况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以红松为主的森林群落结构类型比较丰富,植被覆盖率度较大,生长状况良好,物种组成比较丰富。建议该林场在阴坡、湿润肥沃的立地条件下,造红松纯林或以红松为主的混交林,对目前存在的次生林应通过疏伐后林下栽红松,逐步诱导成红松阔叶混交林。关键词:森林群落;結构特征;红松林森林群落是最重要的植物群落之一,也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不同植物群落

    新农业 2022年9期2022-05-16

  • 红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与酶活性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景下,分析探讨红松林自身因素与环境因素对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影响,更加有利于认识红松林的固碳保水作用,充分理解土壤微生物、酶活性、植被根系的相互关系。在土壤环境中,土壤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的养分循环与能量流动,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5]。土壤酶是土壤环境中的“加速剂”,参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加快土壤营养元素的流转[6]。土壤的各种酶主要来源于土壤微生物与植物根系的分泌作用,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共同参与土壤物质能量循环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5期2022-04-08

  • 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养分含量特征研究
    东地区柞木林、红松林、落叶松林3种不同森林类型为对象,通过测定其表层土壤中氮素(全氮、硝态氮、铵态氮)、磷素(全磷、有效磷)及有机碳含量,探索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为今后合理调控森林土壤氮、磷、碳,改善森林土壤养分环境,并对制定有利于增加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森林持续经营的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辽宁省新宾县木奇镇境内,地理位置124°27′E,41°40′N,平均海拔400 m,该区为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余脉,属于温带大陆

    辽宁林业科技 2021年3期2021-07-08

  •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实验林场环境效益研究
    光照强度。其中红松林减弱的最明显,距地表20 cm处可降低199.9~9064.4 Lux,距地表150 cm处可降低600.4~9185.8 Lux;灌丛降低的光照强度的能力最弱,距地表20 cm处可降低40.5~190.9Lux,距地表150 cm处可降低162.0~2139.5Lux。图1 不同样地距地面20 cm处的光照图2 不同样地距地面150 cm处光照强度日变化从光照强度的日变化看,样地红松林、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天然次生林日变化不大,而样地

    湖北农机化 2021年10期2021-06-18

  • 小兴安岭3种原始红松混交林土壤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特征
    数保护区外原始红松林已基本消失[2],保护和维持红松林生态系统稳定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红松作为温带地区顶极群落红松混交林的建群种,在红松幼苗更新、次生演替、通过竞争达到顶级群落的过程中,反硝化微生物在土壤氮素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不同原始红松林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助于了解原始红松林土壤的氮循环过程。然而,目前采用功能基因研究原始红松林土壤中的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相互关系鲜见报道。为此,本研究以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4-07

  • 吉林蛟河不同林分腐木甲虫(鞘翅目)多样性分析*
    级植物群落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经过多年的过量采伐干扰形成了面积较大的次生阔叶混交林,仅在部分地区保存有零散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代力民等,2004)。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位于长白山区张广才岭南部,其区内保存了面积较大的原始阔叶红松林和其他阔叶混交林(李良等,2004)。本次研究通过系统调查吉林蛟河杨桦林、水胡林、阔叶红松林中腐木甲虫物种多样性,分析林分类型和林分因子对腐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阐明腐木甲虫与森林境变化的相互关系,为制定基于腐木甲虫物种多样

    林业科学 2021年1期2021-03-13

  • 原始红松林皆伐后穿透雨对凋落物淋溶过程的影响
    能的研究。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部山区的地带性顶级植被,是全球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内最典型、最多样、最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11]。原始红松林的碳汇作用十分突出,每年对CO2的吸收量 (NEE)达1.7~2.9 t/(hm2·a),说明红松林具有很强的土壤碳截获能力[12]。由于历史上掠夺式采伐及生产建设的需要,原始红松林被破坏严重,多数进行了皆伐干扰,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次生阔叶林,森林生态功能必然发生变化。原始林遭皆伐恢复演替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碳源碳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2-02

  • 红松林采伐更新的确定方式
    113311)红松林的采伐更新是红松林经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采伐更新方式对经营生产影响深远。合理的采伐更新方式,不仅能满足国家建设用材的需要,而且可促进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采伐更新方式不合理就可能导致红松资源日益枯竭,出现大量荒山荒地,严重地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林业丰产。所以红松林的采伐更新方式,必须遵照国家森林采伐更新规程,考虑红松林的自然历史特点和经济条件,适当地加以确定[1-4]。1 合理利用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

    中国林副特产 2020年5期2020-10-09

  • 生境梯度影响下的天然红松种群空间格局与种内关联
    为建群种的阔叶红松林长期存在于东北亚地区,是该区的山地地带性顶级植被,具有复杂的动植物成分[20]与系统稳定性。建群种红松(Pinuskoraiensis)具有较宽的超体积生态位,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与不同树种混交,构成不同林型原始红松林。曾有学者探讨过地形因子对原始红松林型的影响,认为阔叶红松林林型的变化主要是由坡位、坡度等地形因子变化,进而造成土壤水分条件变动引起的。在同一分水岭内随着坡位下降,坡度不断减小,土壤水分形成干燥、潮湿、湿润、重湿润的环境梯度,

    生态学报 2020年15期2020-09-17

  • 不同间伐强度对辽东地区红松林木生长的促进效果
    条件下,能促进红松林木正常生长发育,增加有机物质的积累,提高材积生长量,进而提高林木的材积和质量。在红松的培育过程中,随着林龄的增长,对光照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范围也在逐渐变化。本研究以早期培育的红松林分为研究对象,对采用不同强度抚育间伐后的红松林分经营效果进行研究,通过调查林分的各项因子,分析在经济属性和生态属性方面的效益变化,以期得出能促进红松林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合理间伐强度,为指导营林生产提供参考。1 研究区域的概况以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实验林场的红

    现代园艺 2020年15期2020-08-17

  • 森林植物园红松林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
    江省森林植物园红松林密度稀疏,树冠开阔,红松林下栽植郁金香等草本花卉。红松林分林龄约50年,林分密度5 m×5 m,林分郁闭度为0.5,平均树高10 m,平均胸径25.7 cm。2 材料与方法2.1 观测仪器。利用日本产的KEC900 型负离子测试仪进行观测。2.2 观测方法2.2.1 固定观测点选取。在植物园红松林内,在距离红松林分边缘30 m 左右的树下,设置2 个固定观测点,2 个固定观测点距离3 m。放置仪器的2 个三脚架高度为1.6 m,每次观测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7期2020-07-17

  • 阔叶红松林树种间竞争关系及其营林意义
    从实践中来看,红松林是在阔叶树种下逐渐发育而来的,随着幼树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当红松的径级达到了20厘米以上的时候,就表现出特别强的竞争能力,树种之间的竞争式群落或者生态系统渐渐趋向于稳定的状态。所以,针对天然红松林的保护方针而言,就是要贯彻落实“裁针保阔”的基本方针,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恢复天然阔叶红松林的植被。二、竞争强度与对象木个体大小的关系林木之间的竞争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植株的个体大小所处的发育阶段,个体生活能力的高低,周围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3期2020-06-09

  • 长白山不同演替阶段温带森林林下草本植物对乔木幼苗的影响
    大面积原始阔叶红松林被次生林或人工林所取代,次生针阔混交林与原始阔叶红松林在物种组成、种群结构上均存在着较大差异,主导幼苗生长与存活的因子也可能不同。有关长白山不同演替阶段幼苗更新的研究已有一些[8,15,24],而草本植物对乔木更新幼苗直接作用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和次生针阔混交林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将草本植物对乔木幼苗的直接影响加以分析,旨在通过探讨:(1)探讨草本植物对不同演替阶段下乔木幼苗高度生长的影响;(2)探讨草本植物对不同演

    生态学报 2020年7期2020-06-03

  • 阔叶红松林树种间竞争关系及其营林意义
    程度上发挥阔叶红松林所具备的整体性功能,探求生态系统当中植物种群的生态学研究路径,本文就對于阔叶红松林树种间竞争关系及引领意义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为切实强化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总体生产力水平起到有利的作用。一、研究区域的自然情况日本子研究当中,我们所选取的研究地点位于某地的一处有名自然保护区内,该区域地势宽阔平坦,主要树形为椴树阔叶红松林,1ha小牧树种株数大约为700株,主要以水曲柳、红松以及子段为主,同时也包含一些其他类型的乔木树种。研究区域内部的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8期2020-05-11

  • 红松造林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
    这对于未来提高红松林的质量来说十分重要。一、 红松树育苗技术探析在对红松进行造林之前,需要重视红松的育苗过程,选择科学的方式进行育苗啊,通过对红松的成长特性进行了解,并且对育苗过程当中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提高红松的育苗质量,提高植树造林的效果。红松林主要是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分布比较广泛,但是由于我国东北地区气温比较低,不适于红松树苗进行发芽,所以在种植之后需要选择在冬季过后进行催芽。一般来说是在八月份之后进行选地,选地以地势高的地方为主。同时还需要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7期2020-04-08

  • 辽源市红松林现状及发展对策
    访,现就辽源市红松林现状及发展对策报告如下。1 辽源市红松林现状1.1总体情况1.1.1红松林总量情况辽源市人工营造红松林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绝大部分为国有林。当时,辽源市林业局为提高林分质量,培育更多、更好的木材,采取按树种、按比例投资办法,积极鼓励各国有林场营造珍贵树种,至2018年末,全市共有红松林(包括纯林、含红松的混交林、未成林)12 872.87 hm2,蓄积量574 933 m3,都是人工林。详见表1。表1 辽源市红松林现状统计1.1.2

    吉林林业科技 2020年1期2020-03-06

  • 不同林型红松林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
    始,大量的原始红松林被砍伐,使其遭到严重破坏,除了少数保护区外,原始红松林已基本消失[2]。欲保护和维持红松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分析原始红松林对环境的适应、重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及规律。土壤真菌作为分解者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中,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的传递[3-4]。它们在分解森林凋落物、转变有机质、改善土壤环境和为树木根系提供营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5]。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的研究对于红松林保护,食品和医药工业的真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

    土壤学报 2019年5期2019-11-18

  • 东北阔叶红松林群落分类、排序及物种多样性比较
    的适应性。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地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13],具有复杂的群落结构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作为北温带地区特有的森林类型,其在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14]。我国东北地区分布着保存较好的天然阔叶红松林,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15-16]。近些年来,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迅速增加导致气候变暖,气候变化可能已经对阔叶红松林产生一定影响[14]。因此,研究阔叶红松林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揭示影响其分布的

    生态学报 2019年2期2019-02-20

  •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森林细根生物量的研究
    态的研究。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但是由于历史原因,阔叶红松林在不同时期已遭到大面积采伐和破坏而发生次生演替,并由破坏程度、持续时间及环境条件等分异形成了不同的演替系列,主要形成3个演替系列(中生系列、旱生系列和湿生系列)。在这些复杂的演替系列中,细根养分的周转起重要的作用[7,10~11],不同演替系列的细根生物量大小及其活死根的比例是其养分周转的关键。然而,有关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细根生物量是否具有差异、不同径级细根及空间分

    植物研究 2018年4期2018-07-24

  • 森林管护工作中阔叶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的分析
    种地区的选择对红松林的成活以及健康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气候温度对红松幼苗的生长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过于干旱的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树的成活,从而导致红松林成活率低下。因此,在冠下红松造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适时适地造林。通常情况下,常采用适地适树以及高台整地的造林方式进行冠下红松造林管理。其中,适地适树主要是注重对红树林地区的选择,一定要保障土地养分的充足性、土壤的排水性以及生长环境的湿润度,在特殊情况下需进行特殊处理。例如,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0期2018-01-18

  • 小兴安岭原始阔叶红松林与枫桦次生林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特征的比较研究
    兴安岭原始阔叶红松林与枫桦次生林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特征的比较研究耿兆鹏 毛子军*黄 唯 韩营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40)原始阔叶红松林是我国温带典型的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枫桦次生林是其典型的次生林类型之一,对二者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准确评价该地区的碳平衡。本研究主要测定了2013和2014年2个生长季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枫桦次生林土壤呼吸(RS),并量化了土壤呼吸的各个组分(异养呼吸RH和自养呼吸RA),

    植物研究 2017年2期2017-11-09

  • 中国温带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
    1中国温带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张 玲1,2, 张东来3, 毛子军1,*1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40 2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 150081 3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哈尔滨 150081土壤有机碳矿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密切,为准确评估中国温带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变化规律。以年代序列法代替群落次生演替过程,采用室内恒温培养(碱液吸收法)测定阔

    生态学报 2017年19期2017-11-02

  • 东折棱河枫桦红松林与柞树红松林结构特征对比分析
    昱东折棱河枫桦红松林与柞树红松林结构特征对比分析詹劲昱(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沈阳110122)针对小兴安岭林区典型地带性植被阔叶红松林,采用设置标准地的方法,对东折棱河自然保护区中的枫桦红松林与柞树红松林林分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林分物种组成都比较丰富,垂直结构层次性明显,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都有特殊代表种;在枫桦红松林中,红松、紫椴、枫桦构成乔木层的重要种,毛榛、光萼溲疏、绣线菊组成灌木层的重要种,人字果、粗茎鳞毛蕨、毛缘苔草构成草本

    防护林科技 2017年7期2017-09-01

  • 关于红松林天然更新体系途径的探讨
    0032)关于红松林天然更新体系途径的探讨初宝顺(辽宁省林业工作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2)阔叶红松林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其生长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保证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的更新方式,探索红松林天然更新体系途径的新方法,提高天然林分的更新质量,对于深入落实“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具有重要意义。红松林;天然更新;体系;途径由于红松林在自然发育过程中孕育着迅速恢复的可能,只要我们掌握其生长条件,就可以运用红松天然更新的客观规律,改

    防护林科技 2017年2期2017-04-06

  • 东京城第六经理期红松定向培育方向及措施
    培育措施1 红松林概况东京城林业局现有红松林面积16386 hm2。其中人工红松林面积15902 hm2,天然红松林面积484 hm2。在人工红松林中,幼龄林面积14449 hm2,中龄林面积1445 hm2,近熟林面积8 hm2;在天然红松林中,幼龄林面积140 hm2,中龄林面积213 hm2,近熟林面积67 hm2,成熟林面积64 hm2,还有部分冠下造的红松。2 红松定向培育方向及措施对红松林的培育,应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林分状况划分用材林、果材

    林业勘查设计 2017年1期2017-03-11

  • 气候变化对阔叶红松林潜在地理分布区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阔叶红松林潜在地理分布区的影响贾 翔1,2,马芳芳1,2,周旺明1,周 莉1,于大炮1, 秦 静3, 代力民1,*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016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 辽宁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沈阳 110036物种地理分布主要取决于它对气候、地形等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基于22个环境因子和阔叶红松林的4类主要建群树种——红松、紫椴、水曲柳和蒙古栎的地理分布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模拟了

    生态学报 2017年2期2017-02-08

  • 黑龙江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植物群落多样性*
    林公园臭冷杉-红松林和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臭冷杉-红松林8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66种,隶属34科56属,阔叶混交林6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77种,隶属33科62属。从不同群落类型同一植被层看,臭冷杉-红松林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小于阔叶混交林,两种群落类型乔木层和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而草本层差异明显,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仅臭冷杉-红松林

    西部林业科学 2015年6期2016-01-27

  •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植被考察与演替分析*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植被考察与演替分析*徐克学1,马欣堂1,李敏1,周繇2,孙忠林2,尹航3,金慧3,赵莹3(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2.通化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吉林 通化;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二道白河)摘要:文章对来自长白山5个地区的18个红松林样方进行考察,马尔柯夫链数学模型成功地应用于森林植被的演替分析,定义演替系数来表示森林植被的演替状态,根据转移概率矩阵更精确地计算其不动点向量,k(k=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2016-01-27

  • 生态学
    P24).阔叶红松林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吴志军,苏东凯,牛丽君,等天保工程实施后,为了促进次生林向原始阔叶红松林恢复,不采红松只采伐阔叶树种的经营方式在长白山地区被广泛应用,部分林区陷入可采伐资源匮乏的困境.为了探究阔叶红松林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针对红松(蓄积)比例不同的阔叶红松林次生林,利用林木材积生长方程与保留系数模型,模拟了预设经营方案下林分总蓄积量与可采蓄积量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禁止采伐红松的经营方式下,红松(蓄积)比例较高的次生林将无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5年5期2015-10-29

  • 牡丹江地区红松林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1)牡丹江地区红松林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贾丹1,王琪瑶1,陈迪2,刘滨凡2(1.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森林持续经营与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1;2.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哈尔滨150081)红松的分布呈逐年缩小的趋势,这和红松生存环境的恶化有关。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植物的健康,土壤的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到了三种红松林土壤物理和化学指标,同时应用传统培养法得到了红松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红松;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以其自

    中国林副特产 2015年3期2015-02-27

  • 小兴安岭两种林型的土壤有机碳研究
    兴安岭两种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采样分析了云冷杉红松林与椴树红松林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两种林型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垂直分布特征一致,均自上向下逐渐减少;土壤总有机碳与易氧化碳含量表现为: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 云冷杉红松林; 土壤有机碳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源、汇、库的作用,具有重要地位[1]。在土壤碳库中,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养分

    水土保持研究 2014年5期2014-09-21

  •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分结构与修复
    红松生长。阔叶红松林是中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典型的温带针阔混交林,具有建群种独特、物种多样性丰富、含有较多的亚热带成分等特点。在阔叶红松林中,针叶树代表种主要是红松,阔叶树主要有紫椴(Tiliaamurensis)、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水曲柳(Fraxinusmandschurica)、春榆(Ulmusjaponica)、裂叶榆(Ulmuslaciniata)、大青杨(Populusussuriensis)及槭属的色木槭

    森林工程 2014年6期2014-08-23

  • 凉水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1)
    样性指数除人工红松林外,差异均不大;聚类分析表明,原始红松林天然演替系列林型地表甲虫群落的组成结构较人工林存在较大区别;地表甲虫群落时间动态反映出,原始红松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变化趋势在整个生长季均较为稳定,而人工红松林波动较大,时间序列上各生境地表甲虫多样性和丰富度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土壤温度对各生境地表甲虫群落均产生较大影响,降雨量对天然植被演替生境中地表甲虫群落有重要调控作用。地表甲虫;群落结构;多样性;生境类型;聚类分析;凉水自然保护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年1期2014-08-02

  • 伊春红松林资源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故乡”。伊春市红松林资源丰富,但过度的滥砍滥伐,红松林资源已从当年的100万hm2,锐减至现在的5万hm2。近些年,伊春人工红松林的栽植和培育从未停止过。但总体来看,不尽如人意。人工培育的红松林即使成林,也难成材。因此,天然红松林的培育非传统人工培育可以取代。因此,保护天然红松林才是重中之重。2 红松林资源的保护对策天然红松林的保护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内红松林保护,保护天然林不是简单的发布禁止滥砍滥伐的禁令,也不是简单的封山育林。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

    防护林科技 2014年9期2014-04-18

  • 采伐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
    部分的原始阔叶红松林和大部分破坏后恢复的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活动直接使阔叶红松林植被的物种组成和数量产生变化,而对其植被和凋落物碳密度产生巨大影响[8-10],而植被的改变又会导致微气候的改变,进而影响到土壤碳密度[11-12]。为了明确森林经营活动对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各子碳库碳密度的影响,本研究选择长白山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露水河林业局,基于该林业局经营管理资料和野外调查数据,以原始阔叶红松林和经采伐干扰后形成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采伐对阔叶红松林植被

    生态学报 2013年10期2013-12-16

  • 小兴安岭3种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出现了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森林面积锐减和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这与地表植被破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研究草本层植被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能够为恢复森林地表植被及生态系统提供合理依据,通过分析林下土壤微生物种群分布的时空动态可以为森林植被多样性进行评价[6]。目前,关于土壤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等方面,但是对于森林地表草本层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还比较少[7]。本研究以探索小兴安岭原始阔叶红松林草本层植被土壤微生物为目的,

    草业科学 2013年12期2013-10-17

  • 红松林下土壤化学性质及对生长状况的影响1)
    取研究样地,对红松林下土壤化学性质指标进行测定,同时结合生长状况,明确了土壤化学性质对红松优势生长状况的影响。1 研究方法和研究地概况1.1 研究方法本项研究选取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选取相近林龄林分,对其林下土壤进行了取样并对相关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对林分内个体生长量进行了测定,结合化学性质结果进行分析。土壤pH值采用土壤酸碱度计进行测定;土壤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土壤水解性氮采用碱解扩散法[2];土壤速效钾的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法

    中国林副特产 2013年6期2013-09-18

  • 小兴安岭4种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分解特性
    生态系统(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沿海拔梯度分布的4种不同阔叶红松林,其中云冷杉红松林为针叶林占优势,其他3种林分为针阔混交林,推测不同群落类型在土壤有机质的组成上会有不同,而且不同海拔梯度下每种林分的温度、湿度、以及其他环境条件可能会有不同,从而对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组成以及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分析不同林分以及不同土层下的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的变化情况,并且最终量化表达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的含量以及周转速率。研究结果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

    生态学报 2013年2期2013-09-11

  • 小兴安岭十种典型森林群落凋落物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
    对顶级群落阔叶红松林[9,11-12]或个别天然次生林[11,13],对该地区多种典型森林群落凋落物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小兴安岭地区10种主要群落类型凋落物的研究,探讨了原始红松林和典型天然次生林的凋落物产量、组成特征、季节动态变化间的差异,为丰富我国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的数据和资料,为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养分循环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1 实验地概况本实验样地位于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8°02'N,128°58'—129°15E),研究

    生态学报 2013年6期2013-09-07

  • 草河口地区人工红松林自然生长及自然稀疏规律的研究
    树种之一。人工红松林在辽宁东部山区面积大,分布广,是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这些人工林主要是解放后营造的用材林,现已成林,面积达到2万多公顷。如何经营、管理好现有这些人工红松林,促进其迅速生长,是当前林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对草河口地区未经人为干扰自然生长的红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以探明红松人工林的自然生长规律和自然稀疏规律,掌握其自然生长及枯死状况,为合理经营人工红松林提供科学依据。1 试验地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1.1 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设置在辽宁省本溪

    吉林林业科技 2013年4期2013-08-16

  • 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的植被多样性
    )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是我国温带针叶林带内最典型、最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稳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环境逐步恶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导致原始红松林遭到严重的破坏,而这种破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原始红松林生态环境的恶化、群落结构的破坏、植被多样性的丧失及森林面积的骤减,而群落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又是衡量森林群落健康的基础内容[2-4]。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保护红

    草业科学 2013年8期2013-04-25

  • 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林经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为主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林分产量高、质量好、物种多样,森林环境最佳。近100多年来,经过历代封建王朝、反动统治阶级掠夺式采伐、乱砍盗伐、放火烧山,使大面积原始阔叶红松林已砍伐殆尽、残破不堪。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对林业发展十分重视,并提出:“辽东山区以封为主,封、管、育相结合”的林业方针。在辽东山区迅速恢复起了大面积天然次生林。这些天然次生林,林地产量低、质量差。如何经营、管理好现有次生林,提高林地生产力,是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因此,从20世纪

    防护林科技 2013年1期2013-04-18

  • 利用RAPD技术对牡丹江地区红松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
    样性,可以揭示红松林土壤结构和肥力等信息,有助于改善红松林土壤条件,从而更好地保护红松[15-16]。1 研究区域概况及土壤样品的采集研究区域为穆棱县,海拔高度在400m左右,地势多为丘陵漫岗,年平均气温2.3℃。平均降水量500~550mm,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森林植被以中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以红松为代表树种,除红松外还分布着云杉、冷杉、枫桦、椴树和蒙古栎等。林下灌木以毛榛子、胡枝子、榛柴、刺玫果和马林等为主。多年生草本植

    森林工程 2013年6期2013-03-30

  • 东折棱河地区不同类型天然红松林林分结构比较
    )1 引言阔叶红松林是分布在北温带的多物种、多层次、多价值、多效益的一种森林类型,具有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量高、自我维持能力强的特点,是被普遍认同的高价值、高产量的森林资源。前苏联林业专家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于建国初期50年代就开始对阔叶红松林进行了大量研究[8]。至此已有关于阔叶红松林的林型分类、结构、动态、物种间的关系、个体生态、采伐更新、经营技术以及阔叶红松林人工造林等方面的数百篇研究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红松及阔叶红松林的研究结果

    绿色科技 2012年11期2012-11-16

  •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及杨桦林下草本季节动态及环境解释1)
    内,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的草本层片也是生态学家关注的热点。刘琪景[9]、邵 国 凡[10]、赵 秀 海[11]、于 凤 英[12]、夏 富才[13-14]等对早春草本层的群落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郝占庆等[15]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发现阔叶红松林下的草本植物1 a之内,水平和垂直结构变化较大;为了深入了解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草本层的季节动态,李步杭[16]、常新华[17]、夏富才[18]等随后对阔叶红松林下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2012-06-28

  • 红松次生林高效经营技术
    叶混交林。阔叶红松林是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所形成的,是最适宜本区域生态背景的,具有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量高,以及自我维持能力强的地带性顶极群落,是具有多物种、多层次、多价值、多效益的一种森林组成和结构类型[1]。然而,经过多年的过度采伐,绝大部分的阔叶红松林已经演变成过伐林及各种类型的次生林,现阶段小兴安岭林区阔叶红松林只在少数的自然保护区内有分布,阔叶红松林基本上已经消失殆尽。而红松次生林,就是在这样自然与人为干扰历史进程中,所形成

    森林工程 2012年5期2012-04-13

  • 小兴安岭过伐天然林结构特点及经营策略1)
    林是指原始阔叶红松林经过不合理的中度或强度择伐后残余的林分类型。过伐林中建群种红松及其它伴生树种的大径木被砍伐,使林分构变得不合理,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下降。但由于过伐天然林仍保存有红松及其它针叶树种采伐前长成的幼苗及幼树,因此它比次生林更容易恢复成原始状态的针阔混交林。若继续加以干扰破坏,过伐天然林即变成次生天然林;如能进行合理的经营,则过伐林是向阔叶红松林恢复速度较快的森林类型。小兴安岭林区现阶段的过伐林面积约占森林总面积的17%,是森林经营的主要类型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年10期2011-08-09

  •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中几种微量元素的循环
    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中几种微量元素的循环进行初步探讨,以便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出部分基础依据。1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在位于铁力的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中选择两个采样标准地,每个标准地的范围为30m×20m。1.1 植物样品采集植物样品是采集优势树种,样品按树干、枝和叶分别随机采集,即每个树种的各器官样品,是由数棵至十数棵随机样品混合而成。风干后用塑料袋盛装。在室内再将树干样品木质部和皮质部分开分别制备。采样期集中在植物生长旺季的8月中下旬。土壤样品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1-19

  • 小兴安岭过伐林红松种群分布格局1)
    伐林和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红松种群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在不同类型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红松在主林层和演替层中的分布格局各不相同,在过伐林的演替层中红松种群呈现负二项分布格局。过伐林;红松种群;分布格局种群分布格局是种群在一定环境内的空间分布结构,每个种群由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或选择,形成了其在森林群落中的分布格局。植物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影响种内及种间的生存竞争,是左右群体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红松是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的建群种,在森林群落的主林层和演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年6期2011-01-17

  • 抚育对不同坡向“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结构的影响
    向“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结构的影响于晓梅 屈红军(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以长白山区“栽针保阔”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网格调查和重要值研究法,研究了不同抚育方式对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透光抚育强度加大,不同坡向的“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中,红松优势地位提升,阴坡和半阳坡应保持较低郁闭度,阳坡应保持中等郁闭度;半阳坡红松重要值提升幅度(0.300~0.708)>阳坡(0.271~0.516)>阴坡(0.119~0.470)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年6期2011-01-17

  • 红松大苗移植与改造技术
    来越少。在营造红松林过程中,提前郁闭,缩短结实期,降低造林成本和红松母树林改造,促进结实能力是急待解决的问题。2 红松大苗移植营造技术2.1 营造红松林林分条件通化县三棚林场自2001年在采伐基地移植红松大苗,营造红松林试验。营造红松林36.5hm2,重点培育红松果林。2.2 营造林及经营管理利用造林已4年生(苗龄为8年)的红松优质苗木,平均苗高65cm,平均地径1.4cm,于5月中旬土壤解冻20~25cm时进行顶浆移苗造林。株行距为3m×3m,人工移植红

    绿色科技 2010年8期2010-08-15

  • 黑龙江林区大型经济真菌伞菌目种质资源*
    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及张广才岭西北部小岭余脉帽儿山林区(尚志市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杨桦次生林及人工落叶松、红松林。现已鉴定整理出154种(食用菌、药用菌、外生菌根菌、木材腐朽菌、毒菌),隶属担子菌门5目、27科、75属、145种,子囊菌门3目、6科、9属、9种。本文报道其中伞菌目Agaricales 12科、34属、81种,名录如下。1 牛肝菌科Boletaceae黄粘盖牛肝菌Suillus flavidus (Fr.)Sing.,阔叶红松林

    中国食用菌 2010年2期201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