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红松林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0-03-06 07:32李颜良王世健蒋天竹李立群徐龙光
吉林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红松林辽源市果林

李颜良,王世健,蒋天竹,李立群,徐龙光

(1.东辽县国有林总场安石保护站,吉林 辽源 136200;2.辽源市国有林保护中心,吉林 辽源 136200;3.辽源市林业局,吉林 辽源 136200)

红松(Pinuskorainsis)既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又是驰名中外的名、特、优干果树种。红松果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开发潜力巨大。目前,红松果仁供不应求,红松果林产业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由于红松适生区域的限制,该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在我国仅东北地区东部适合栽培。辽源市地处东北东部地带,如何大力发展红松果林,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我们深入东丰、东辽两县横道河、沙河镇、建安、安石国有林保护站、东丰县三合乡红松果仁加工厂、市区国有林保护中心、龙山区金玉林场、东辽县安石镇昌盛林业合作社等地进行调研走访,现就辽源市红松林现状及发展对策报告如下。

1 辽源市红松林现状

1.1总体情况

1.1.1红松林总量情况

辽源市人工营造红松林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绝大部分为国有林。当时,辽源市林业局为提高林分质量,培育更多、更好的木材,采取按树种、按比例投资办法,积极鼓励各国有林场营造珍贵树种,至2018年末,全市共有红松林(包括纯林、含红松的混交林、未成林)12 872.87 hm2,蓄积量574 933 m3,都是人工林。详见表1。

表1 辽源市红松林现状统计

1.1.2红松林类别与权属情况

上述营造的红松林如按森林类别分,商品林11 070.7 hm2,占红松林地面积的86 %;公益林1 802.17 hm2,占红松林地面积的14 %。如按权属分,国有林8 440.63 hm2,占红松林地面积的65.57 %;私有林4 432.24 hm2,占红松林地面积的34.43 %。

1.1.3红松混交林情况

近些年来,辽源市采伐迹地注重营造红松纯林及红松混交林,2018年末,在辽源市9 820.98 hm2未成林地中,红松纯林及混交林4 339.57 hm2,占未成林地的44.19 %,其中,红松混交林2 433.56 hm2,红松纯林1 906.01 hm2。

1.1.4红松籽产量与产值情况

在辽源市红松林中可结塔的林分4 200 hm2,占红松林地面积的32.63 %,产红松籽380 t,产值可实现1 380万元。其中,已改培成省级红松母树林560 hm2,均是国有林,占红松林地面积的4.35 %。

1.1.5嫁接红松林发展情况

2003年,东辽县安石镇昌盛林业专业合作社带头栽植5年生嫁接红松苗,当年栽植红松2万株,16年累计栽植嫁接红松林10万株,造林35.89 hm2,累计投入187.9万元,从2010年红松开始结塔,到2018年累计产红松籽6 t。龙山区金玉林场2014—2019年累计栽植嫁接红松苗5.1万株,造林125.3 hm2,共投资180余万元。2019年,市国有林保护中心栽植嫁接红松苗1.1万株,造林22.1 hm2,投入资金15万元。2010年,东辽县建安镇万英村村民白清江,用樟子松作砧木嫁接红松造林10 hm2、1万株,现有部分红松果林已开始结塔。全市现有嫁接红松林222.8 hm2,其中纯林76 hm2,混交林42 hm2,未成林104.8 hm2。

1.2辽源市发展红松果林的优势和条件

1.2.1气候适宜

辽源市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5.2 ℃,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2.6 ℃,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1.1 ℃;无霜期131 d。年日照时数2 499 h,太阳辐射热年总量为121.2 Kcal·cm-2,年平均相对湿度70 %~75 %,气候条件优越。

1.2.2林地、土地资源丰富

一是需改造林分多。辽源市现有黑松林、樟子松林31 725.65 hm2,其中,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21 452.17 hm2,这部分林分树种不是乡土树种,其中,黑松林分大多遭受过日本松干蚧侵染,树势衰弱、生长不良、木材质地较差,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不高,需要进行更新改造。二是采伐迹地更新。近5年辽源市年均有各类采伐迹地961 hm2需要更新造林,以往更新树种为樟子松、落叶松,经济效益不高。三是改培资源雄厚。现有人工红松纯林、混交林10 803.19 hm2(去除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需要合理改培。红松幼龄林采用综合改培,中龄林通过抚育间伐进行改培。四是低质低产林改造。全市现有“小老树”、疏林地等低质低产林2 974.21 hm2,需要通过皆伐改造造林。五是辽源市从2019年开始开展百万亩造林工程,计划营造水源涵养林、储备林、特色经济林68 680 hm2。这些方面提供的林地、土地均为红松果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1.2.3培育技术成熟

红松果林培育经过大量实践,目前,无论人工红松林改培果林,还是嫁接培育红松果林在技术上均已成熟,为红松果林的营建、经营和改培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2.4市场需求广

红松具有果和用材两种效益,采伐前产松籽时间长,有持续的经济效益,而其木材材质好、价格高,远期经济效益更高。一株人工栽植的红松产松籽时间达80~100年,其结实量随着树龄增长也在逐步增加。15~20年以上红松果林(包括嫁接)普遍结塔,15~80年,每公顷红松果林年产红松籽100~800 kg,按市场价格每千克60元计算,销售收入每公顷可达6 000~48 000元,去除采摘、管护、调制等费用,净收入可达每公顷5 000~45 000元,效益十分可观。如适当地对红松人工林进行修枝、去顶、浇水、施肥,还可以大幅度提高红松籽产量,如培育红松与珍贵树种混交的林分,在红松结塔前,即前10年可培育珍贵树种作为绿化之用,经济效益也会很大,初步估算林地每公顷年均收益可达1 000元,如兼顾红松结塔100年后,每公顷可采伐90 m3木材,按2 000元·m-3计算,每公顷采伐木材价值为18万元。

红松籽是无污染的天然绿色食品,药用价值高,其果仁可食用和提炼红松果仁油、食品添加等。红松籽近几年来国内市场价格已达每千克60元左右,而国际市场价格每千克达10美元,每年出口松籽5 000 t,其价格必将继续大幅度攀升。伴随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广泛关注,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是必然趋势。红松木材市场极为少见,多数是从俄罗斯进口,现在市场一级红松木材已达3 600元·m-3。

总之,红松栽培前景看好。

2 辽源市发展红松果林的瓶颈

2.1发展红松果林需投入费用较高

正常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每公顷需4 500元,而营造5年生带营养钵的嫁接红松苗及其他珍贵树混交林苗每公顷需9 100元左右,营造嫁接红松林虽然成本高,但比造实生红松苗早结塔近10年、而且嫁接种穗好、结塔量多,间种珍贵树种3~5年后就可作为绿化苗木出售。此外,造红松果林后抚育、松土、浇水、修枝、防治病虫害、管理也要比普通造林地精细,费用也会大大提高。

2.2经济效益见效慢

嫁接5年红松苗,造林后需10年才能见到可观经济效益,普通红松苗造林后近20年才能见到经济效益。

2.3技术要求高

红松栽植、成活、抚育,尤其是结塔及结塔后技术要求较高,技术不到位也成为影响红松果林发展因素之一。

2.4抗病虫害能力弱

培育红松果林,绝大多数林分为纯林。纯林抗病虫害能力弱,极易受到病虫害危害。要大力发展红松果林,就要控制红松果林区域面积不易过大、密度不宜过密,并要做好周边伴生树种选择,最好以阔叶树为主,红松幼龄林阶段,也可与特殊果树混交造林。

2.5总量低、难以形成规摸

辽源市只有省级母树林和2003年营造的嫁接红松林属红松果林,面积为595.89 hm2,占全市红松林的4.63 %。其他红松林多是按用材林培育的,少量产籽。还有一些红松林为公益林。目前,全市需改培的红松林7 937.57 hm2,占全市红松林的61.66 %;红松未成林造林地4 339.57 hm2,占全市红松林的33.71 %。辽源市现有红松果林每公顷年均产籽量最高不足300 kg,其他可产塔的红松林每公顷年均产籽最低不足50 kg,全市红松果林无论从数量和产籽质量上都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低。

2.6采伐技术规程制约红松果林改培

一是现有人工红松纯林(中幼龄林)都是用材林,要改培红松果林,只能使用用材林抚育采伐技术规程(由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对红松母树林的面积、年龄等有严格技术要求,抚育采伐指标省里单下),导致采伐后,林分仍然过密,空气、水、肥等营养空间不够,红松侧枝伸展不开,继续高生长,树木营养空间过小,树下自然整枝,到产塔年龄后只有林缘和个别树尖结塔,产量很小,绝大多数树木失去结实能力,严重影响红松果林经济效益。二是红松混交林生长15~20年后,红松因幼年生长速度较同龄混交的其他树种(如落叶松、樟子松或白桦)慢,红松因蓄积量过小,成为林分非目的树种,成为被压木,按现有采伐技术规程规定,应采伐,这失去了当初营造红松混交林的目的,这部分林分不能成为红松果林。

3 辽源市红松果林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学习先进做法,积极转变观念

走出去,向红松果林发展好的地方如黑龙江省伊春市、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红松果林嫁接基地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转变发展理念,为调整产业结构、助推经济发展寻找“良方”。通过解放思想,遵循“用好人、用能人”这一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以发展经济林为龙头的新兴产业,引领辽源市林业职工和广大林农增收致富。

3.2分类筛选试验,科学规划发展

红松是长期受益树种。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对过密红松林分通过抚育采伐、疏枝、疏层、移栽等措施,使其能够发展为红松果林。在开展分类筛选试验中,要通过对红松纯林、混交林生物多样性和产籽调查研究,对现有红松纯林进行改培。对红松混交林筛选最佳混交树种、混交方式、混交林龄和混交株数,寻找红松混交林最佳疏伐强度。调整营养空间,改善林分通风条件,加上适度修枝和推广嫁接技术等科学经营措施,促进结实。多元发展,使红松果林实现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培育技术人才,发挥示范作用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开展林业科技攻关。聘请专家,定期对国有林保护站技术员、民营林场职工、林农进行红松果林营造、改培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题授课,全面提升人员素质、技术和管理水平,培养一支重科学、懂技术、精通业务的红松果林建设专业队伍,为红松果林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4引入战略伙伴,加大资金投入

为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全市要打造营建、改培红松果林5万hm2,其中百万亩造林工程中营建红松果林1.3万hm2,现有红松果林及改培1.2万hm2,采伐迹地更新红松果林0.3万hm2,黑松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改造更新红松果林2.1 hm2,“小老树”林改造更新红松果林0.1万hm2。如果全市能营造、改培这些红松果林,前10年红松果林中培育绿化苗木年均收益可达5 000万元,从第15年至20年开始,红松开始结塔,第一年经济收益可达2.5亿元,以后逐年增加收益,至第80年达到最大值,红松果林年最大收益可达22.5亿元。红松木材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其到成熟林后木材价值18万元·hm-2,上述所有红松林木材产值可达90亿元。为此,我们要积极营造、改培以红松为主,珍贵阔叶树或优良经济林树种为辅的针阔混交林或红松经济林树种混交林。在资金投入上,积极引入战略伙伴,加大资金投入。要充分利用国家林草局、中林集团的政策优势,借助其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发行的信贷支持政策,更多依靠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来解决投资问题。

3.5培育企业骨干,完善市场体系

要制定出台辽源市红松果林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开发红松果林等特色产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打造具有辽源特色的生态林业产业发展格局。要加强示范带动,推进产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通过政策扶持、规范引导、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面提高基地规模化水平。要大力推广“企业+基地+科研院校+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引进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利用,要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尤其是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培养,通过提高林产品附加值,为完善市场体系做保障。着力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打造生产经营新主体。引导各类生产要素通过合作组织进入林业发展的各领域。

猜你喜欢
红松林辽源市果林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果林修剪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以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为例
红松林采伐更新的确定方式
退耕还林经果林种植后的经营管护浅论
浅析辽源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
辽源市气候特征分析
闵行区经济果林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探
辽源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思考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植被考察与演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