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红松经济林的培育技术探讨

2023-08-03 13:17
新农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红松林立枯病结实

魏 旭

(国有清原满族自治县夏家堡林场,辽宁 清原 113300)

红松是一种果材兼优的乡土树种,也是我省森林经营主要树种之一。随着原始阔叶红松林的逐渐绝迹,人工营造的红松经济林逐渐成为主流。本溪县草河口地区营造的红松人工林,是我国较早的成片具有一定规模的红松人工林。由于在辽宁地区红松林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均较高,红松得到大力发展,近年来红松营林面积不断增加,在人工营造林中占比已经超过20%。

1 人工红松林生长发育特点

红松生长慢,在人工红松林抚育前期,可适当增加密度,通过对种植密度的管控,提升红松林种植的产量。但如果在前期种植密度过大,间伐利用不良,则会对红松林种植不利。

红松种子为深休眠种子,如果没有人为干预,常常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正常萌芽,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较高是其萌发延迟的主要原因。人工催芽可以显著缩短种子萌芽所需时间。催芽前也可以将外种皮夹裂,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发芽的速率。红松苗木属于春季生长类型,因而高生长期和侧枝延长生长期在东北地区并不长,在辽宁地区为2个月左右。

2 加强人工红松林抚育的策略

2.1 合理采伐,提供良好生长环境

综合人工红松林生长发育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的采伐,通过加强间伐可有效提升红松林的经济效益。在人工红松林抚育的过程中,判别最适宜生长空间极为重要,在生产实践中应综合考虑红松生长的冠幅,有效判别红松林的空间尺度。及时进行采伐,控制好人工红松林透光抚育密度,促进人工红松林的快速生长和产量形成。

2.2 采用针对性的抚育方式,实现重复抚育

结合红松林实际生长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株抚育,可显著提升生长空间。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促进林木快速生长。抚育间伐各项技术指标是森林经营工作中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对提升森林的综合效益关系重大。人工红松林间伐的间隔期以5~7年为适宜,50年后可终止间伐,抚育间伐方法以定量下层抚育法为好。在充分掌握红松苗木的生长习性后,合理制定抚育计划,减少育林费用。

2.3 加强树形修剪,提升树木结实量

抚育管理中的树形修剪工作应花大力气做好。去除单株顶枝,让侧枝充分生长最后形成丛生状顶枝,让红松林果园化管理提高结实量。红松的种子营养价值比较高,富含生命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如钙、磷、铁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红松人工林通常大约第9年开始结实,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红松结实量和实株率不断增加,一般会在第35年达到结实量的高峰,而且此时的种子质量较高。结实的周期变化一般为每两三年丰收1次。由于红松结实量也因林分密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通过合理间伐和树形修剪,常常可以起到增加红松人工林结实量的效果。

3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3.1 红松立枯病的综合防治

丝核菌和镰刀菌是红松立枯病的主要病原菌。这两种病原菌在春季容易侵染红松幼苗引起苗木发病。立枯病的发病时间通常长达数月,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免造成较大损失。可以采用松土、除草等栽培措施保障红松苗木健壮生长,增强对立枯病的抗性,也可以通过补施肥料增加红松营养供应,确保苗木健壮抗病。

3.2 红松疱锈病的综合防治

红松幼树容易发生疱锈病,受害早期红松幼苗的枝干部位树皮出现肿胀,同时产生裂纹,且随发病时间延长,后期会产生淡黄色蜜滴,内含大量疱锈病孢子。防治红松疱锈病的方法为通过及时抚育,幼林一旦郁闭,就应及时修剪枝条及进行间伐,确保林内通风透光,防止林内湿度过大。可用焦化的蜡柴油乳剂处理感病部位。

3 小结

在森林集约经营工作中,采用科学的培育技术是确保红松经济林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对红松经济林生长发育特点、间伐抚育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总结,有利于辽宁地区红松经济林的集约经营。

猜你喜欢
红松林立枯病结实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红松林采伐更新的确定方式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找出结实的绳子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结实的纸筒
东折棱河枫桦红松林与柞树红松林结构特征对比分析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高见的诗
汤姆开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