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审美基础及存在问题研究

2017-04-06 15:33房芳
山西林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造景园林植物古典

房芳

(山西省林木育种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31)

园林植物造景审美基础及存在问题研究

房芳

(山西省林木育种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31)

随着近代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园林植物造景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分析了园林植物造景与审美基础不相适应的原因,以期为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园林;植物造景;审美

我国园林建设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不同时期园林建设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积累总结,形成了一系列体系完整的园林建设审美文化以及内涵,这些常常被称为传统的园林审美文化。随着近代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园林植物造景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继承传统园林建设文化的基础上,更加体现了现代园林的审美特征,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当然,不同地区园林植物造景上也存在着形式单一、美学特征不显著等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问题终将会得到解决。

1 园林植物造景审美主体和价值基础

从园林植物造景审美主体上看,我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主体以文人和官僚阶层为主,植物造景以反映统治阶级意志为主要的造景目标,广大劳动人民虽然创造了园林,但是并不能享受和享用园林,并且植物造景服务对象以及审美主体非常狭隘。现代园林的审美主体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公共园林,其服务主体以及审美主体均变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主体以及建设主体均变成了专业建设工作者,其设计思想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为目的。这种植物造景形式,是以满足所有人休闲娱乐审美需要而建设,这种开放型的园林植物造景主体思想决定了现代园林审美主体的大众性,特别是各类旅游景区植物造景设计,重点体现了审美主体的参与性。审美主体的变化也使得园林植物造景美学基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从审美价值上讲,传统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由于审美主体的不同,使得园林的审美价值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但是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美化环境是其共有的功能。我国古典园林代表的是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的私家园林,由于审美目标和服务主体不同,在建设形式上也存在很大不同,特别是私家园林,由于面积有限,因此园林植物造景上强调的是意境的创造。现如今,园林服务主体的变化使得园林造景形式和对审美的要求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园林建设中除了吸取我国古典园林建设的精髓之外,更加注重园林植物造景美观性和人们游赏的需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园林俨然成为了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植物群落组合体。在大众的审美观念中,园林植物造景除了美观之外,还需要满足野生动物的需要,要突出人与自然的协调性,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得园林植物造景的价值功能更加突出。

2 园林植物审美情趣和标准基础

在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形式中,自然式风格是主要的形式。这就使得古典园林成为自然界植物群落的高度浓缩,人们的审美情趣偏向于自然,这些审美情趣至今在我国各种园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植物造景中的孤植、对植、列植、林植等形式。同时,由于古典园林审美情趣中重视“小而精”的植物造景形式,人们在植物造景中常常以房前屋后栽植花坛、放置盆景等点缀形式,使得人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能够因不同人的审美情趣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联想。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西方规则式园林造景形式的传入,使得我国园林植物造景与西方规则式园林相结合的综合性园林造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上当前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公共园林造景美学基础也发生了改变。例如,配置的植物形式也以传统的草花为主改变成为了乔木、灌木、藤木、草花、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造景形式,并且造景组合也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情趣的需要。

园林植物造景审美标准与植物种类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植物选择以及审美标准上,我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从江南园林植物造景植物选择种类上来看,目前一共使用了200余种各类植物,这与我国具有庞大的园林植物种类不相适应。同时,从目前比较出名的古典园林中看,白玉兰等园林植物造景应用的重复率达到了100%;不同园林植物造景形式中,有70种园林植物重复率达到了50%,这与古典园林服务对象的审美标准有关。同时,古典园林在植物造景的审美标准中,以植物的文化寓意作为重要的标准去选择,很少追求植物生长茂盛的园林,大多数以植物的生长畸形或者特殊色彩变化作为选择的主要标准。现代园林中,植物造景审美上要求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外在景观表现,需要满足城市生态的需要以及生产功能上的需要,并且造景形式更加多样化,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标准。

3 园林植物造景与审美基础不相适应的问题

第一,很多地区园林植物造景中种类比较少,不符合当前人们求多求知求美的审美标准。我国虽然植物种类繁多,符合现代人们审美观点的植物种类也很多,但是实际应用中数量比较少。一般情况下,部分城市园林造景的植物种类均在400种左右,而国外有些城市植物选用数量在千种以上。在华北地区的一些城市,悬铃木、大叶黄杨重复率很高,千篇一律,很难突出城市特色,这与人们较高的审美基础不相适应。在草本花卉造景上,北至黑河,南至邯郸,造景植物应用最多的无非是一串红、三色堇、万寿菊这几种花卉,部分地区还从国外引进新的植物种类,忽视了乡土树种的应用,特别是我国比较著名的花卉如月季、报春等,在很多城市已经不再使用。

第二,我国园林植物造景中植物功能比较单一,与现代审美和传统审美观念不相适应。园林植物种类多样,功能多样,很多都具有美化、观赏、除尘、净化空气等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古典园林审美观念被标本化使用,很多植物配置方式都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配置,植物寓意以及造景方式仅仅以单一的审美角度去配植,很少考虑传统审美观念和现代园林审美观念的结合。有些地区植物造景中过分重视审美价值,强调植物造景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对于植物生态适应性以及群落组成稳定性考虑比较欠缺,这也使得很多地区园林植物景观退化速度较快,养护成本较高。

第三,园林植物造景形式与现代审美观存在差异。人们对现代园林景观审美较多的是关注形式、色彩以及种类的多样性,以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但是现实园林造景建设中,地方特色园林植物在造景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这也使很多地区人们对传统植物审美与现实的不相适应,例如河北衡水的榆、苦楝等特色树种是人们传统审美观念中非常喜爱的树种,但是园林造景中却很少应用。在灌木选择上,我国南北方城市大量选用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甚至连大庆市都选用了紫叶小檗,千篇一律地造景设计使得人们审美疲劳感凸显,并且不能显现地方特色。加上植物造景形式的模式化,使得景观形式单一性问题突出,难以满足当前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

4 结语

园林植物造景审美基础是不同地区人们长期形成的对园林植物的审美习惯,常常被视为一种文化。尽管当前园林审美与古典园林审美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审美基础还是值得传承的,因此在未来园林植物造景中,综合考虑古典园林审美要求和现代园林审美要求非常重要。从当前我国植物造景与人们审美基础不相适应问题来看,这些问题固然在很多地区存在着,但是随着园林建设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正在逐渐被解决,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国各具地方特色并符合当地人们审美标准的园林植物造景形式会陆续出现。

S731.2

C

1005-4707(2017)03-040-02

房芳(1971-),女,1997年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毕业,现任山西省林木育种研究中心工程师。

2017-04-10;

2017-05-15。

10.3969/j.issn.1005-4707.2017.03.019

猜你喜欢
造景园林植物古典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怎样读古典诗词?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