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营养” 创建现代动物园

2017-04-07 06:43撰文蒋国红
浙江林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休斯敦大猩猩饲养员

■撰文//蒋国红

汲取“营养” 创建现代动物园

■撰文//蒋国红

动物园的设立,拉近了人与动物的距离,普及了动物知识,一定程度上也向社会大众传播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但随着动物园的不断发展和市民观赏动物的需求提高,国内动物园如何向现代动物园转型,融合科学性、趣味性和游客的体验感,是摆在动物园管理人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笔者在杭州动物园长期从事科普教育工作,其间有幸到美国休斯敦动物园学习“取经”。杭州动物园和休斯敦动物园的占地面积类似,如何取长补短?笔者结合平时工作所感和美国休斯敦动物园的学习体会,认为动物园不仅仅是各种动物的简单展示,更应在“福利”“体验”“教育”上精耕细作,将动物园真正打造成为动物保护教育的中心。

不求大而全重在提高动物福利

杭州动物园位于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管理区内,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山林式动物园,占地面积300亩。近年来,杭州动物园陆续完成了涉禽、羚羊、黑猩猩等动物展区设施的改造,但因场地限制,无法给予动物们更多的展区空间。而休斯敦动物园占地面积330亩,与杭州动物园差不多大,让这两个动物园有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先决条件。

走进休斯敦动物园,处处体现着小而精的特色,每个场馆都很精致,不盲目追求展区面积,根据不同动物特性,通过精巧的设计,保障动物福利需求的同时提升游客观赏体验的感受。比如休斯敦动物园灵长类展区,赤猴、节尾狐猴等小型灵长类动物也是通过外覆盖铁网的形式展示,不过笼内植被品种丰富且遍布高大树木,栖架也非常丰富,游客通过栈道进行观赏,仿佛身处丛林之中,观赏后会到达通过自然屏障隔离的大型灵长类动物展区。这样的展示模式对杭州动物园今后笼舍改造也是种借鉴,杭州动物园山林式的结构,园内绿树葱茏,借助原有地势与植被,力争达到每个笼舍都是小的精品,游客在不同笼舍间的行走,更像是在生态良好的山林中观赏,不同的动物点缀其间,形成一个个自然生态的小精品笼舍展区。

杭州动物园也可从休斯敦动物园展区设计理念中获得“营养”,休斯敦动物园动物展区设计以提升动物福利为目标,以最大化提升动物福利为导向的理念,使动物园在展区的改扩建及新增展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30多年来,多个场馆经过改造、扩建,几乎每年都会呈现新的亮点展区。2015年5月,大猩猩展区建成后,闲置2年,以确保展区内移植植被的丰富度及牢固度,7头大猩猩也来自3家不同的动物园,以确保基因多样化。新建的大猩猩展区,从展示设计上充分考虑动物的福利待遇,在休斯敦这一平原地区营造了延伸的低地山谷的感觉,通过大型倒地的仿真树,延伸出一片开阔看不到边际的丛林,并将与西部低地大猩猩、同一栖息地的非洲野猪在一起展示,物种间的互动更有自然奇趣的效果。游客也仿佛在非洲的山谷丛林间,未到达,即已闻丛林及瀑布声,室内参观厅也辅有非洲动物壁画及艺术品。

杭州动物园在物种结构优化与展出方式上也可有一番作为,通过在现有动物种类上,依据物种管理原则对动物品种进一步梳理,适当保留游客喜爱、展出效果良好的动物。同时,依据动物自然史特点,建设自然生活的展区,使游客仿佛置身于自然中观赏美景与动物,使动物呈现出更多的自然行为。杭州动物园金丝猴展区无论是基因多样性、性比、年龄结构等,这几年一直保持不错的态势,这与杭州动物园注重与兄弟动物园交换动物,注重保持物种基因活力,避免近亲导致种群萎缩等做了大量努力也有关系,也可以从类似金丝猴这样的种群着手,逐步推出精品化物种,向全园扩展。

自然展示提升游客体验感

游客来到动物园,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猎奇,有的是陪伴家人游玩,有的是科普教育。笔者认为,游客来到动物园的首要需求是欣赏自然生动的动物,但由于动物习性、展区布局等使这一需求以矛盾的形式存在,即一方面游客希望看到自然生动的动物,另一方面,很多野生动物天性机警,越少的人为干扰越好。

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使动物能展现更多自然行为?这成了动物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部分游客不文明的参观方式,给杭州动物园带来了困扰,这也是全国其他动物园共同面临的困境。比如,游客会用拍玻璃的方式,甚至扔手中物品,来吸引动物的注意力,尤其当动物沉睡时。其次,随意“投喂”现象也较为突出。

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游客文明游览的教育;其次,休斯敦动物园做了大量动物行为丰富化、行为训练与讲解展示等工作,也值得思考与借鉴。休斯敦动物园在每一个展区均可见到丰容。何谓丰容?简单来说,给迁地保护的动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动物的行为尽可能地接近其野外的自然行为,减少其不适,保持健康。丰容主要包括环境丰容、社会丰容和行为丰容。动物行为训练也是如此,饲养员每天花大量时间在动物行为训练上。以休斯敦动物园的9头亚洲象为例,每天基本能保证6名饲养员在岗,除了基本内外场清洁外,需要给每头象冲洗,完成腿部检查、躺下站起等各种训练后,才会放到外场。上午,到处可见饲养员忙碌的身影,清扫、丰容、训练,甚至带着猎豹在非洲丛林展区游走,以促动猎豹更多自然行为的表达。上午10时,游客可以通过亚洲象展区内室打开的玻璃橱窗来观赏亚洲象洗澡的场面,同时现场还会有饲养员讲解,园区内基本每半小时就有一场。正是得益于饲养员在丰容、训练等方面的良好工作,休斯敦动物园的动物治疗也简便不少。

杭州动物园近年来也引进大批高学历人才,担当饲养员。饲养人员的定位不再满足于只是简单的清扫,可以更深入地做些圈养条件下动物行为的研究,使动物更富有活动性与展示效果。动物行为训练亦是如此,良好的动物训练不仅有助于医疗保健的需要,同样科普教育活动也能起到神奇的效果。而饲养员可以说是连接动物与游客的一座桥梁,在与动物的相处过程中积累着无数趣味故事,如果饲养员以保护教育大使的形象向游客宣传正确保护动物的理念,拉近游客与动物的情感距离,其效果一定非常好。杭州动物园这几年也将丰容、训练、科普作为新时代饲养员的一项本职工作之一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充分调动专业饲养员的积极性,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受。

保护教育彰显动物园价值

保护教育与综合保护是现代动物园的中心使命,作为迁地保护的中心,动物园传递动物面临的栖息地丧失、生存环境恶化等信息,同时动物园作为桥梁,有义务引导公众通过正确的行为模式,来保护动物。休斯敦动物园在物种保护与公众教育方面做到了典范,参与的野外保护项目有17个,同时也关注休斯敦地区本地物种的保护,参与了1种蟾蜍和1种鸟类的本地放归保护项目。休斯敦动物园在物种保护中,他们更为关注物种传递给游客的正确信息,小的物种同样能激发游客的感情。2014年,开放的昆虫馆就是一例,昆虫馆紧邻儿童动物园,面积不大的室内有25个有机玻璃小展箱,展出有切叶蚁等奇特昆虫。他们鼓励游客采取正确的行为来保护动物,其指向明确,比如在大猩猩展区,回收手机就能拯救大猩猩(因为大猩猩栖息地有手机电池需要的钽矿,而我们手机拥有量的增加加速钽矿的开发,也会进一步破坏大猩猩栖息地而使其无家可归),与大猩猩原型大小回收手机的展示箱旁,就展示了回收手机与拯救大猩猩的紧密关系。休斯敦动物园将影响某种动物生存状态的某种因素与游客具体的环保行为对应,通过良好的展区设计,有效保证参观效果,也调动了游客保护动物的积极性。

杭州动物园近年来逐步加大了对本地物种保护的步伐,增设黑麂的种群研究保护,希望几年后也能将成熟种群中的动物放归野外。2011年,杭州动物园专门成立了科研教育科,将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中,做到常规化、常态化,打造教育特色的动物园,真正发挥动物园作为自然保护中心的职能作用。

金丝猴

大熊猫

猜你喜欢
休斯敦大猩猩饲养员
穿越去陪大猩猩
我有友情要出租
快乐的饲养员
水中放牛
新生活
休斯敦迷局
休斯敦有我的朋友
休斯敦火箭 易燃易爆 HOUSTON ROCKETS
纪录 休斯敦火箭
我和饲养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