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理论告诉你,如何更智慧地“人岗匹配”

2017-04-07 19:35谢永恒周禹郭学涛
中外管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细胞核细胞膜蛋白质

谢永恒+周禹+郭学涛

大自然中很多有趣的群体智慧现象,恰好映射了企业组织中的群體协作。

当大鱼或者海豹向一群小鱼冲过去时,鱼群突然涌现出高度智慧,从中间闪出一个洞,刚好让大鱼或者海豹通过;蚁群、雁群、蜂群等也有类似鱼群效应,只要每个个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有序地协作。这种协作产生的智慧,不是单个个体智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实现了超过个体智能的局限的飞跃,进而产生每个个体无法想象、个体力量无法企及的群体智慧。

群体智慧的本质就是协作。协作的本质是如何让群体中的每个个体按照既定规则有机地围绕一个目标自组织地行动。而人体作为由200多种、100多万亿个细胞构成,生命进化史上结构与功能最复杂、协作能力最强的系统,给我们研究企业中的人岗匹配协作系统提供了最佳样本和实践参考。

向有机体学习运转机制

对于多细胞的生物来说,细胞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明确的分工与精密的协作。

如果将企业比作由多岗位组成的生命有机体,我们会发现生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原理与企业的岗位体系设置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生命有机体中,细胞膜的基本作用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使生命基本功能单位有一个“家园”;蛋白质附着在细胞膜上履行该细胞的新陈代谢功能;糖类安插在细胞膜上负责与其他个体进行信息交互;细胞核内的遗传基因负责蛋白质的转录,进而依据信号机制传送到细胞膜,并有蛋白质的更替规则。

再看多岗位组成的企业组织,不同岗位有自己的权责利能,是企业有机体的基本功能单位;机器智能或者员工智慧附着在岗位上履行岗位的权力与义务,并不断与其他个体交互信息与能量;每个员工都必须在企业价值观理念被塑造后,方可匹配上岗,并有上下岗、调离岗的规则。正是这种异曲同工之妙,启发我们可以向有机体学习运转机制。

1.细胞膜如同企业的岗位

依据生物细胞学,细胞膜结构有三个组成成分。脂类,是骨架成分,保证蛋白质有立锥之地;蛋白质,是功能的主角,一专多能,履行细胞的功能,且细胞核内的基因决定了蛋白质转录并合成。糖类,负责站岗放哨,与外部个体往来信息。

同理,企业有机体依据宏观、行业等生态环境,拟定组织的总体战略以及二级职能战略规划。具体来说,为配合战略的执行,人力资源部门会设置配套的岗位体系,赋予每个岗位相应的权责利能,同时设置岗位组织的奖惩制度及特殊激励措施,然后招聘筛选合适的人员,培训后去匹配岗位,履行岗位的职责。岗位是边界清晰的基本功能单位,相当于企业有机体的细胞的“细胞膜”,可以为人岗匹配提供“河床”。

2.细胞核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细胞核是携带了遗传信息基因的栖息地,DNA就在其中;基因的化学本质就是脱氧核糖核酸,基因在染色体上,指导蛋白质合成。细胞核的功能,一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包括对遗传物质的复制,保持生命的延续性;二是保证当代生命的正常健康地生存与发展。多细胞生命依靠什么去指导生命的正常代谢和一些必备的功能?靠的是DNA中心法则——细胞靠中心法则进行遗传物质信息流的流动,最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如果将一个企业看成一个多岗位组成的有机体,那么核心价值观与理念就是企业的DNA中心法则,指导每个岗位及匹配人员的行为。细胞核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将DNA的遗传信息流进行时空隔离,这种隔离保证了遗传物质的安全,它的转录在细胞核,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

对一个企业来说,必须要有明晰的DNA中心法则,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等理念系统。DNA中心法则一旦受到破坏,或者哪怕是小小的损伤,都会导致某一个“蛋白质功能”的丧失。对细胞核外细胞质中的一些蛋白质来说,它必须不折不扣地去执行细胞核发出的指令。这样细胞生命或者企业有机体才有了高度的组织化活性。

3.细胞质分选上下岗

2013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颁给了美德三位科学家,以表彰其所发现的“细胞内快递机制”。细胞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这些蛋白质的合成是被统一指挥的,蛋白质都是统一在核糖体中合成的;合成以后有一种机制能够将它准确无误地分配到它该去的地方,也就是它要去上岗工作的地方。蛋白质到一个单位来上岗靠什么?靠它上面先携带的一段地址签(信号肽)。

蛋白质分选可以让细胞质膜永葆青春,对一个长寿的细胞来说,它是不能解体的,因为一个细胞一解体,意味着要给质膜解体,然后再重新合成。怎么让它能够青春常在?非常重要的一个办法,就是通过分选的过程将新的膜泡运到质膜的旁边跟质膜融合。这一融合就如同穿了“新衣裳”,然后细胞通过胞吐(胞吞)作用可以将一些废旧的物质吐掉,让蛋白质更新,实现持续不断地换岗,以保证生命细胞的活力。

对于企业有机体岗位体系来说,“蛋白质”也就是员工的上岗是有制度保障的,且制度保障在遗传密码上就确定了。培训和指导员工是在企业核心价值观理念的中心法则下统一进行的。

岗位体系的搭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传送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匹配既定岗位;另一种通过低岗到高岗,从周边岗到核心岗,逐步培养传送员工匹配合适岗位。当然对于怠慢、疏于职守的员工,岗位体系也可以通过胞吐(胞吞)作用,实现岗位匹配人员的更迭,以达到始终保持企业有机体细胞活性的目的。

以上这些,是不是很有趣?但唯有如此,企业有机体才能正常、健康地运转。

人岗匹配如何更智慧?

在企业里,人岗匹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只有将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匹配到合适的岗位,企业有机体的细胞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才能实现企业“内环境”的稳定。

我们可将人岗匹配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让每个人的专业技能与工作的专门要求相匹配,二是让每个人的职业素养与组织的情怀追求相匹配,三是让人与人之间的能力、个性实现合而不同的咬合匹配。

设置好的企业岗位,需要机器智能或者员工去匹配,也就是企业细胞“蛋白质”的分选上岗。

1.机器智能匹配

在企业里,对于简单重复、有规律可循类的岗位职责,原则上是机器智能(AI)匹配优先。因为机器智能相对于人来说,也有以下几个明显优势。

(1)无面子、不自尊。人普遍认同一种文化,而本能地抵触其他文化,高职位员工、老资格员工耻于向新员工和低资历员工相互学习,机器智能则不存在面子和自尊的问题。

(2)无情绪、不疲惫。人往往会将生活中的情绪带入到工作中,从而迁怒于其他同事,并且长时间地工作,会产生身心疲惫,机器智能则没有情绪和疲惫的状态。

(3)低成本、高效率。在信息时代,由于摩尔定律的作用,计算机资源是便宜的资源,而且越来越便宜,人力成本则越来越高。对于简单重复、有规律可循类的岗位进行机器智能的匹配,显然比人的匹配效率更高、出错率更低。

(4)强记忆、可挖掘。人的个体的认知与记忆资源是有限的,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机器智能的智能算法、大数据挖掘的威力越来越凸显,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2.员工智慧匹配

人性虽然是复杂的,但无疑也是智慧的,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题。对于一些非重复的,无既定模式,需要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岗位,一定需要有智慧的员工去匹配岗位。

为此,这需要:

一是在公司内部,建立各个系统内的、各个系统之间的蛋白质(人)流转渠道,并保障流转渠道的畅通,进而形成合理有序的成长体系。

二是只要蛋白质(人)自身的素质效能与细胞膜(岗位)的功能要求相匹配,蛋白质(人)即可实现企业内部的自由流转;这就意味着哪怕是基层员工,也可以通过自身素质效能的提升,调配到管理层岗位,保证每个蛋白质(人)在企业的运转机制下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和价值提升。

三是要建立企业内部的调度机制,对于难以与细胞膜(岗位)相适合的蛋白质(人)要进行岗位调整,以在更合适的位置上实现个人成就,达成组织目标。

猜你喜欢
细胞核细胞膜蛋白质
蛋白质自由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野生鹿科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报告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中药提取物对钙调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通路的抑制作用
细胞生物学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宫永宽:给生物医用材料穿上仿细胞膜外衣
香芹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影响
绿色木霉菌发酵液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