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与消防安全对策

2017-04-07 11:05
山西建筑 2017年30期
关键词:消防设施住户保温材料

刘 松

(山东省泰安市公安消防支队,山东 泰安 271000)

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与消防安全对策

刘 松

(山东省泰安市公安消防支队,山东 泰安 271000)

在对高层建筑火灾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火灾进行了致因因素分析,并就高层建筑火灾的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完善对策,期望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可行的参考。

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消防安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且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也由原来的单纯住宅转变为办公、宾馆、商业、娱乐、餐饮等多元化功能,因此其建筑结构、装饰装修材料、电气设备日趋多样化,使得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隐患日趋复杂、多样,加之高层建筑人员聚集度高,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认真了解高层建筑火灾特点、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消防安全对策极为必要。

1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高层建筑火灾相对于非高层建筑火灾具有以下特点。

1.1起因复杂

现在高层建筑功能越来越多,各类场所均集中于同一建筑内,加之各类场所使用的装饰装修物较多,火灾荷载相对较大。同时高层建筑人员多而集中,增加了火灾起因,安全隐患更大。

1.2蔓延迅速

高层建筑的管道进、风道、电缆井等竖井众多,一旦防火分隔处理的不到位,火灾发生后,各类竖井成为火势蔓延的通道,烟囱效应明显,辅助火势蔓延,就会加快火势蔓延速度,扩大火势蔓延范围。

1.3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往往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在人员疏散逃生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拥挤踩踏事故。此外,笔者在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经常发现很多此类建筑的住户为了方便,将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加之物业管理单位疏于管理和纠正,一旦此类建筑发生火灾,产生的大量烟雾极大的增加了人员疏散和营救工作的困难。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电梯往往因为断电或者不防火等因素,不能使用,安全通道主要靠楼道,而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需要时间长,也极大增加了疏散难度。

2 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

高层建筑火灾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但结合以往火灾案例,认为以下因素是造成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

2.1电气设备使用不当

高层建筑各类场所多,住户、用户较多,大量电器设备运行,以高层住宅建筑为例,建筑内住户较多,住户家中家用电器较多,在早中晚用电高峰期期间,电气线路负荷大,大功率电器的长时间使用,也会损害供电系统和线路,时间一长容易造成线路过热;而很多用户在使用电器时不注意安全,使用结束后不切断电源现象屡有发生,增加了火灾隐患;电器的带电维修等不合理用电习惯也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2.2易燃、可燃材料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提高,现在各类场所均比较重视装饰装修,而在装饰装修过程中,为了减少成本和追求效果经常违规使用部分可燃装饰装修材料,一旦火灾发生,火势极易蔓延扩大,损失不可估量;在商场、写字楼和居民楼中,存在着很多的棉麻丝等易燃物,一旦有明火或烟头等引火源,极易发生火灾。此外,天然气泄漏,也是引发火灾极为重要的因素。

2.3火灾防范意识不足

人们火灾防范意识不高,防范知识不够,也是导致火灾发生的重要原因。例如,烟头乱扔,违规使用明火等行为。一些居民意识不到火灾危害性,往往因为个人原因引发火灾,给自己、他人甚至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此外,部分群众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不强,“救早、救小、救初期”的意识淡薄,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是无章法逃生,不知如何救火,如何自救,延误救火时间,导致火势不可控。

2.4消防设备施工质量差

在利字当头的社会,很多开发商、建筑商只看利益,安全意识薄弱。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使用阻燃系数不达标的保温材料,防火分隔物达不到耐火等级要求、消防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屡见不鲜。此外,由于后期在使用过程中物业服务单位管理不到位,各类自动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火灾发生不能及时报警和扑救,造成无法挽回损失。

3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为减少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避免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可从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产生原因入手,从源头上降低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几率。

3.1规范电气线路敷设和电器设备使用

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标准和电器设备使用不当是造成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预防火灾的发生,首先要规范电气线路敷设和电器设备的使用。因此,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要对电气线路敷设、管道井封堵、管道井防火门的选用和安装上严格把关,通过抽检和验收,使其达到规范要求;在选用公用电器设备时,应确保其符合各项消防安全指标,且质量过关,以降低设备故障和电器火灾的发生几率。同时,物业服务单位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也有义务提醒业主合理选择电器,安全、规范的使用电器,提示长期不使用时务必拔下插头,及时关闭开关等,从源头上尽量避免高层建筑电器火灾的发生。

3.2强化建筑材料控制

建筑室内装修和外墙施工使用阻燃难燃材料,是减少高层建筑火灾隐患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安部消防局曾经指出:“大楼外墙大量包覆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燃烧速度快,燃烧时产生剧毒气体,是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建议尽快禁止可燃性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大力推广不燃性、阻燃性建筑外保温材料”。除此之外,高层建筑消防工程审核与消防验收过程中也应对建筑外墙保温材料进行检查,从源头上降低高层建筑本身的火灾危险系数。

3.3提升用户消防安全意识

提升高层建筑住户、使用者的消防安全意识,能够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利用高层建筑电梯口屏幕播放消防安全短片或提示性标语,并在建筑内的卫生间、电梯、楼梯口、大厅、宣传栏等处张贴消防安全知识海报,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住户、用户,提升其消防安全意识;二是对高层建筑的物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其会使用消防器材,以及能够发现、排除消防安全隐患;三是深入社区、企业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社区、企业日常宣传活动、文化建设中,使每位住户、每位办公人员能够安全、规范地使用电器、燃气设备,并能够及时发现周围的火灾隐患,同时能学会在火灾发生时安全、正确地逃生自救。

3.4强化消防工程设备监管、维护

消防部门应对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环节严加控制,同时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也应承担其自身的消防责任,自觉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把好源头关,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的产生。对消防工程的施工,应建立工程图纸复审和责任倒查机制,确保工程设计完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此外,对消防设施、设备的选择、施工和安装,应严格审查,同时对施工队伍采取持证上岗制度,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设施和设备施工、安装完成后,消防部门应按规定严格检查、验收,确保其性能过关,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起到报警和灭火作用。除此之外,应对消防设施、设备建立日常维护检查制度,具体应要求物业服务企业或街道相应管辖人员落实每日防火巡查,并作好巡查记录。此外,应强化自动消防设施、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制度,严格记录消防设施、设备的状态和性能情况,对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换情况如实记录,并定期向消防部门提供记录信息,保证消防部门及时掌握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转情况。

4 结语

高层建筑火灾一旦发生,往往蔓延迅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结合高层建筑的特点和以往高层建筑火灾案例,认为导致高层建筑火灾的原因主要在于电器使用不当、易燃和可燃材料多、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不足和消防设施、设备后期维护保养缺乏。对以上问题应一一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同时不断强化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最大限度地避免火灾的发生。

[1] 张海峰.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J].消防界,2016(12):58-59.

[2] 程崇文.关于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相关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4(11):230.

Firecausefactorsandfiresafetycountermeasuresofhighrisebuilding

LiuSong

(ShandongTai’anPublicSecurityFireProtectionDetachment,Tai’an271000,China)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fire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fire was caused by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 fi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perfecting, expected to provide feasible reference for high-rise building fire safety management.

high-rise building, fire, cause factor, fire safety

1009-6825(2017)30-0238-03

2017-08-12

刘 松(1983- ),男,助理工程师

TU998.12

A

猜你喜欢
消防设施住户保温材料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神奇的纳米保温材料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研究
浅谈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检测
外墙XR新型保温材料的施工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简单的高招
关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管理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