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本在阅读中成长

2017-04-08 12:26杨才加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思维

⌾杨才加

让文本在阅读中成长

⌾杨才加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个人。

阅读教学;文本;朗读中感悟;发展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以往,教师根据教学参考资料和自己的理解来解读作品,然后用“问学式”,把这些思想灌输给学生,以为这是帮助学生理解了作品。其实,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语文课本只是作为教师的“教本”,并非成为学生的“读本”,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只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并非成为阅读的主体。这只能是统一的标准化下的阅读,而不是个性化阅读,更谈不上创造性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个人。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在朗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古人云“开卷有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用内心去感知,甚至是投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和作者的感情形成共鸣,就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因此,在每节课上,我们都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让朗读成为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例如:小学第三册中《假如》,它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整体悟读,使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启发学生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二、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创新思维

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题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金色的脚印》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课堂成了表达与交流的乐园,你的感受、我的感受、他的感受都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接受、汲取、学会欣赏,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增值效应。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体现了阅读教学中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同时教师也并没有放弃指导,而是转为更加大气、更加开放的指导。

三、巧设思维,提供迁移,渗透学法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强硬的塞给学生;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老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景,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例如:《金色的脚印》一课教师在设计时用“读了课题你的脑海中闪现出哪些问题”来打开师生相互交流的闸门;“你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则成了寻找学生阅读中的“探测仪”。教师没有向学生交代这节课我们要去学什么或要学会些什么,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确定。“你还想读文中哪些感动你的地方?”即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习的地位,为学生走向主体性,走向自主性作了潜移默化的诱导。

青海省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 812200)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