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唯物史观思想探析

2017-04-10 12:06吴小炜
文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市民社会异化劳动共产主义

吴小炜

内容摘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其形成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不断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不断肃清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作为马克思初步形成唯物史观的关节点,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中异化劳动理论作为中心,蕴含了丰富的唯物史观思想。深刻剖析它们,会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并对理清理论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产生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异化劳动 市民社会 物质生产 实践 共产主义

一.市民社会——建构唯物史观的切入点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的分析正是基于市民社会,他通过大量经济性材料揭示出,在市民社会的私有财产制度下,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进而推出人和人的关系相异化的结论。在这里,马克思把异化劳动不仅仅是看做一种人的自我异化,更看做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异化和对立,而且强调这种异化不是精神的、心灵的,而是实践的、现实的,从而深刻揭露了现实的市民社会中劳动者与剥削者的阶级对抗关系,指出“整个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同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更重要的,马克思在借用异化劳动剖析市民社会的现实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基础上,得出了与国民经济学把异化劳动看成私有财产运动的结果这一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即“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这里,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异化劳动的剖析直接揭示出私有制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原因,这就为进一步阐明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提供了重要路径。

马克思本人明确告诉我们,他孕育和创立唯物史观首先是从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关于政治国家最终决定市民社会的理论开始的。恩格斯在后来曾指出:“马克思从黑格尔法哲学出发,得出这样一种见解: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钥匙不应到被黑格尔描绘成‘大厦之顶的国家中去找,而应到黑格尔所那样蔑视的‘市民社会中去寻找。”马克思认为,不是黑格尔所说的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相反,乃是作为经济基础的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等上层建筑,这正鲜明地体现了市民社会作为生产关系是构成政治国家和其他观念的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沿着这个思路,他还对唯物史观作了进一步阐述,由此可见马克思正是通过对对黑格尔颠倒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的法哲学的批判性思考,走上了通上唯物史观的道路。而市民社会乃是马克思建构起唯物史观的切入点。

二.在社会诸因素中起支配作用的物质生产

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的研究,指出物质生产在社会诸因素中起支配作用的思想。他指出:“这种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迄今为止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展现,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人的现实。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把物质生产理解为起支配作用的要素,并赋予马克思市民社会具体确定的内容,为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奠定了基础。同时,马克思还指出:“我的普遍意识不过是以现实共同体、社会存在物为生动形式的那个东西的理论形式,而在今天,普遍意识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并且作为这样的抽象是与现实生活相敌对的。因此,我的普遍意识的活动本身也是我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理论存在。”还说:“作为类意识,人确证自己的现实的社会生活,并且只是在思维中复现自己的现实存在。”这就是说人们的类意识即把人作为类的观念,无非是实际生活中的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反映。这里的表述虽然没有那么的全面和精辟,但却表达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生产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是人类自身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仅仅把人看作是感性对象的那种消极的被动的直观唯物主义的缺陷。马克思还用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三.关于实践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关于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分析,无不认为其现实起点和理论起点都是物质,但回到马克思的文本中,此处唯物史观逻辑起点,不管是现实起点还是理论起点,都是实践,人类社会是属人世界,沒有脱离人而存在的纯粹社会,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正是这个属人世界,那么只要是跟人有联系,就必定会有人的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手稿》中第一次把劳动实践看做人与动物相区分的根本标志。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就是劳动,‘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的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由此出发,《手稿》提出了劳动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原动力的观点,“整个所谓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把生产劳动的实践看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指出了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手稿》中就明确指出要从现实的人、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看历史,如“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

同时实践也是解决马克思所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的重要手段,《手稿》中曾指出“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绝对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现实生活的任务,而哲学未能解决的这个任务,正是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作理论的任务。”从此处可以看到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出现的重要观点,即“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且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由此可以看出实践作为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已显现出雏形。

四.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研究,批判了各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暂时性,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论述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并不是马克思的直接考察对象,而是马克思通过对考察对象的逻辑分析后得到的结果。他当时直接考察对象正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现实。马克思从当时的社会经济现实出发,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在解决异化问题的过程中,马克思阐述了一些共产主义思想。

马克思在《手稿》中阐述的共产主义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统一”,即马克思在《手稿》中阐述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复归,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的复归表现为人与自身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这一共产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手稿》中这样一段经典表述上:“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马克思从当时的经济事实出发分析得出,由于异化劳动,人不能占有人的本质,不能自由地有意识地活动。这直接导致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即人与自身的异化、人与自然的异化、人与人(社会)的异化。与之相对,理想的共产主义就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就是“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实现共产主义,就是实现“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也就是实现人与自身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第1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第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第4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第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第1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第8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第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第10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市民社会异化劳动共产主义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洛克的社会哲学思想探析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述要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市民社会批判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从“政治解放”概念看马克思与布鲁诺·鲍威尔哲学思想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