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高校创新教育中所发挥的职能

2017-04-10 13:36张富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职能创新教育高校

张富莉

摘要:本文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入手,对高校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提出了教师在高校创新教育中应发挥的职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要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观念。

关键词:教师;高校;创新教育;职能

G647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各国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教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社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高考扩招政策的实施,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向社会,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带来的一个直接的问题就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第一批扩招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问题也随之一年年变的严峻起来,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比比皆是。毕业生想找到满意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在校期间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后能用创新的理念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这样对学生对自身对用人单位都有益处。具有创新思想也可以使学生具备灵活的工作方式,有助于学生获得更为广阔的工作空间,提升社会竞争力。

二、高校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思维方式保守,缺乏创新思维

我国教育长期采用的是应试教育模式,强调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知识观、教育观和学习观没有得到根本变革,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之间存在着反差。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面窄,相关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大學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较为单一。笔者曾做了份调查问卷,在问到“你参与创新活动时遇到的困难时什么?”,有65%的学生选择了“知识面不够,研究困难大。”有23.7%的学生选择“缺乏好的创意和想法。”有16.5%的学生选择了“动手能力缺乏,作品无法完成。”这反映出高校学生遇到问题时习惯于采用传统、保守的思维模式,不能全面看待问题,灵活性不够,不能举一反三,缺乏发散式思维模式,就会导致创新很困难。

2.创新活动开展过少

在问到“你认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哪些重要意义?”这个问题选用的是多选题方式,有77.3%的学生选择“增强了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勇气”,有72.2%的学生选择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66%的学生选择了“有利于实现创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这反映出大家还是赞同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问到“你认为创新活动对学生帮助最大的方面是?”在“理论知识水平,创新思维能力,没有什么帮助,其他”四个答案中,有82.5%的学生选择了“创新思维能力”,另有10.3%的同学选择了“没有什么帮助”,这个问题反映出大家还是肯定创新能力培养对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个人的成长是有益处的。很多学生对创新问题还是很感兴趣的,有活动也很想积极主动参加,但是因为知识面窄,思维单一,很容易在遇到困难时知难而退,消磨创新激情。

三、教师在创新教育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注重传授已有知识

目前我国大学采用的教学模式偏传统模式,表现特点为注重知识的传承,强调对知识的讲授、重复、记忆,却轻知识的创造,不注重对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练习的培养和指导。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升学考试作为评判标准。随着目前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对学历证书的重视,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获取高文凭和更多证书上,整日忙于应付各种考试,按标准答案死背书,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多余时间去顾及创新活动,长此以往大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动力就被消磨殆尽。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只是偏重知识的积累,对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较少,课堂和课下很少进行系统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被淡化。

2.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

目前,高校的主要教学方法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方式表现为课堂上是老师不停的向学生讲授知识,很少运用问题式、研讨式、情景式等这些教学法,老师和学生缺乏互动,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没有去积极的思考,没有培养起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遏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老师们能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们去思考,讨论,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四、教师在创新教育中应发挥的职能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培养人才时会有很多因素对人才的培养产生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是教师。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术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对学生会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有效的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会用最佳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掌握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也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探索研究前沿学科知识。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首先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高素质的教师应具备几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能本着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原则,耐得寂寞,淡薄功利。其次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知道相关学科之间的关联。再次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最后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观念

对高校来说,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观。在如今,知识呈爆炸式增长,每天的信息量剧增,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由单一化变得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单纯的书本传授式教学法使学生们获取的信息量太少。传统的满堂灌的传授法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职责就不能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好自己备课的内容,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会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在面临新知识的时候能进行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动手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梁慧稳.刍议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J].现代管理科学,2006(2).

[2]张学忠.科技知识读本[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4).

[3]张继德.论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5.

[4]侯俊梅.论科技创新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四川:成都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2011.

猜你喜欢
职能创新教育高校
数字化时代政府掌舵职能的再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