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2017-04-10 05:06吴洁颖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改革研究工作过程

吴洁颖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提高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也成了高职会计老师面临的一项难题,本文就是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对如何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展开论述。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F230-4;G712

当前的高职会计课程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等,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和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都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高职会计老师应当对此加以重视,通过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设计的改革,提高高职会计课程教学的目的。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不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也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还有部分会计老师因为年纪大,采用落后模式,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就是会计课堂教学的所有资源。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教育模式,都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还是会一脸茫然,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是还是难以胜任会计工作,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1]。

(二)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开设会计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当学生毕业后就能走上岗位后工作,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开展的会计教学课程,却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如今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大多都是闭门造车,无论是会计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建立实训基地以及会计教学评估,都是学校在自己的体系内部进行,社会以及相关企业很少参与到起其中,导致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进入企业,面对的还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很多学习的课程都派不上用场。这不仅违背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阻碍了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

(三)没有职业教育特色

职业院校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职业性,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我国的职业院校由于起步较晚,因此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趋同于本科的课程设置,导致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高职的会计课程也是如此,没有突出自己的职业性和特色。以至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职业竞争力要比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弱得多,这给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策略

(一)课程内容方面要进行改革

如今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还存在诸多问题,课程内容的优良与否,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首先就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会计老师在设置会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将课本内容和相关会计资料进行优化整合,使会计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会计老师在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要仅仅围绕会计职业标准来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让学生一毕业就能走上会计岗位,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会计课程内容的改革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实用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老师应当不断更新会计知识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注重会计教学内容的创新性[3]。

(二)课程结构方面要进行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目的是培养实用性的会计人才,让会计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能走上会计岗位,因此,传统的会计教学结构已经不适用当今的会计教学。会计老师在改进会计课程内容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对课程结构的改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因此课程结构也要不断进行改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专业基础。会计老师可以在会计课程的结构中适当增加一些会计专业基础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有关于会计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这样,学生在以后走上会计岗位后,职业的竞争能力也会有所提高。2.岗位技能。这是会计课程结构中最重要的一点,老师要及时掌握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并根据会计行业的需要,科学合理调会计教学的课程结构,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让理论和实践能够有效融合。3.专业岗位。老师对教学课程结构的改革必须要满足会计专业岗位的需求,在会计课堂教学上开展一些拓展延伸性的教学活动,调整课程结构,让学生了解到会计岗位具体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会计的综合能力,成为符合会计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会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会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也是改革的内容之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教学策略。会计老师要根据会计行业的需要,围绕会计岗位需求、职责等制定教学计划,对会计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会计课堂上不断渗透行业岗位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技能知识,明确会计岗位的基本操作要求。2.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还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会计老师应当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例如角色扮演教學方式、案例指导教学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3.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实用性人才,因此,高职会计老师要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通过在校外企业挂职锻炼或者参加一些校内的教学培训课等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三、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高职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会计老师应当加快改革的步伐,采取正确的改革方式,提高会计课程教学的质量,达到高职会计课程教学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曲晶.高职会计的成果导向教学的设计及创新[J].中外企业家.2016(29):10-12.

[2]吴云云.以“两个依托”为载体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财会学习.2016(22):04-07.

[3]盘洋华.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广西教育.2016(35):14-16.

[4]明华.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的构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11-14.

[5]郑维.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 继续教育研究. 2008(07) :34-35.

猜你喜欢
改革研究工作过程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模式改革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MOOC的激励性原则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群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