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路由助推高职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2017-04-10 05:06吴交树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高职

摘要:高职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挥棒”,而课程体系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重要推手。成功构建课程体系是保障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落地的关键,本文从软路由的角度试图找到通往高职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通道,以此希望带动目前的高职网络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从建设思路、方法和途径上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网络专业;软路由;课程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本课题是2014年度吉林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的一般研究课题“软路由技术助推高职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ZCY104)”研究成果,主持人:吴交树。

G718.5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网络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现状分析

笔者结合多年的高职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经验并调研了国内部分高职的专业教学改革情况,分析现阶段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手段主要有两类,一是依托企业的“订单式”课程体系改革,此种方式是目前多数高职网络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体系构建方式,在企业的支撑下,由企业人事代表、职位项目经理等部门的代表人员同学校专业教师、主管部门领导等共同研究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岗位技能、素质要求,联合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开设的课程、实训室设计等,据此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一定时期内在相对固定的就业目标——订单企业范围,能比较好的实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是,此种模式下的人才存在技能上的“短板”,往往只针对订单企业要求学习企业需要的技能,而忽略掉了社会主流的技术需求,如,企业在高校开设的某某网络技术学院,就是一个典型人才培养定向的现象,此时需要专业负责老师认真确定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培养定位很关键,单一的、盲目的人才培养建设都是危险的。二是无企业支撑的“探索式”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此种建设方式主要由学校主导,相关专业教师通过简单的企业调研、同行业参考、网络查找等手段,就把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起来,比较盲目的开设一些课程,没有完全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实际需求存在偏差,该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必将成为其成功就业的阻碍,高职人才培养真谛得不到落实。

二、软路由视角下的高职网络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高职专业建设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要对接企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要深度调整课程结构,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深化课程改革。因此,高职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一定要紧密跟随企业,要摸清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岗位技能需求,获取专业最新技能需求,分析企业工作任务实际,归并分类最后形成专业课程体系。高职网络相关专业负责教师在专业改革方面要避免走同类院校相同的路线,复制的模式必然会导致人才技能的“偏科”现象,无法实现与企业的“零对接”愿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在国内同类院校的专业调研基础上提出了从路由技术的角度开展网络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尝试,这在国内尚无研究者进行专业改革研究范例。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国内多数高职网络相关专业开设的课程大体相同,而且人才培养目标也大致一致,在学生技能路线培养上着重网络工程师方向,偏向“硬技能”的网络设备安装、调试和運维,而忽视了在许多行业企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软路由技术,基于软路由技术的高职网络专业教学改革值得尝试,在软路由技术的推动下,可在高职网络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诸多方面进行探索,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所有教学改革的核心和支撑点,通过详细分析企业行业应用中的工作过程,提取适合专业教学的工作任务,笔者课题组结合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总结了主要的工作任务有计算机软路由的硬件改造、软路由策略设计与实施、软路由企业应用部署等,根据工作任务归并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企业软路由技术部署》,也可以将计算机软路由的硬件改造工作任务放到前期的《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课程里完成。这样就丰富了传统的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也更加贴近企业岗位实际需求。

三、课程体系改革避免出现重技能训练轻文化培养的现象

《意见》(教职成[2015]6号)同时指出,要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同时指出高职要规范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为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一般会在专业前期课程里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一些高职教育研究者也多是从这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提高素质培养的方式方法 ,然而学生素质文华的培养靠一门简单的基础课程进行教育有些困难,而且部分高职为了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的力度,仅有的这门基础课程也被砍掉了,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后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缺乏,学生素质得不到企业认可等后续问题,偏离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轨道,最终违背了教育的本质。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写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同步深化技能、文化的熏陶和训练”,这充分反映出人才质量培养的关键不能只注重工具理性的培养,要突出价值理性渗透,培养企业需要的真正的高技能高素质合格职业人才。因此,高职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人的教育本质,要回归到对于人才培养的真正意义上来,要考虑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切忌只注重培养操作技能的熟练工人。笔者建议可以在专业课程中增加企业文华的熏陶,从一入学开始的课程就进行企业文华的传播教育,比如世界第一台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苹果公司创世人乔布斯对于产品的最求完美的挑剔精神等,从开始就让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产生浓厚和兴趣,并且慢慢了解到企业文华,在毕业后会很快融入所在企业中并展现自己特长。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什么[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作者简介:

吴交树(1979-),男,吉林省吉林市人,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构建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
基于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动车组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养成的“五年一贯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