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探究

2017-04-10 20:42张丽雁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素质培养培养方法

张丽雁

摘要:近年来,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速度滞后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势头。然而,中职学校开设的旅游专业培养出的旅游从业人员,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旅游业大力发展对相关人才的渴求。然而,从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后反馈的情况看,其旅游综合职业素质能力存在比较大的不足。本文从这部分中职学生在旅行社的实习、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他们的素质短板,反思我们的中职旅游教育的缺失,提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建议。

关键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素质短板;素质培养;培养方法

G718.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需求已经不再是许多家庭的主要矛盾,人们更愿意寻求精神文化的满足,这也迫使第三产业——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开设的旅游专业作为旅游从业人员的人才输送途径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旅游大力发展对相关人才的渴求。但其综合职业素养却不能很好的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一、发现问题,思考人才培养方向

最近三年,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批旅游专业学生毕业,也有一批旅游专业学生去旅行社各岗位实习,旅行社的现状是他们很缺人手,尤其缺的是业务骨干。然而,我们的毕业生,有工作一年后确定转岗的,有工作几个月后决定转行的,有的甚至工作几天,就厌倦岗位的。最后坚持从事这一行业的寥寥无几,对于如何培养适应旅游发展需求的人才,我们一直在思考。

通过对三年来我校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实习跟踪及工作情况的反馈,总结其综合素质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导游带团中的短板

1.思路不清晰。上团前就没有把带团的来龙去脉、行程、景点等一系列琐碎事情理清理顺,导致一问三不知,影响客人对导游的信任度与工作的认可度。

2.导游讲解知识库存不够。脑袋里关于导游基础知识的内存不够,知识与知识之间不能灵活融会贯通,导致该讲解时头脑一片空白,或者讲解缺乏内涵,泛泛而谈,不能做到引人入胜,引经据典。

3.不善于总结,用手机代替思考。每一次带团,即使是同一个行程,因为人与事的不同,其收获都是不一样的,有心工作的人会思考、会总结,每次出团会有小小心得,并记录下来,这些将是一个导游成长的见证。而现在的学生,太依赖于手机,用手机代替了思考,用手机取代心灵去感受世界,其对景点的认识与理解能力在降低,故带团的能力水平也在降低。

4.不善于看时事新闻,与客人的日常交流不顺畅。带好团的前提是要有积累,故平时要多花心思在时事新闻,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在玩游戏、看视频或刷微信、微博。

5.不善于营造良好的旅游团队氛围。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才艺没有亮点。若是能唱一首好歌、民歌、地方特色歌曲,都能很好与游客互动,带动团队气氛;此外,能讲生动有趣的故事、说笑话等,也能很好与客人互动交流。

(二)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旅游前台咨询工作中的短板

1.礼仪修养不够到位。主要体现在接待礼仪、电话礼仪等不够标准、不够做到大方得体。

2.讲解的语言使用与技巧不够专业。在面对前来前台咨询的客人时,语言的生动性与引诱力不够,不能循循善诱,把握住客人的喜好,进行有效的讲解。

3.带团经验不足,导致做前台咨询工作时讲解空洞无物。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学生素质培养建议

中职学生无论在导游带团,又或者是前台咨询工作中,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由于其在校时间比较短(学制三年),故在有限时间里应把精力集中在素质技能、技巧的提高,故其栽培方向主要着重以下几点:

(一)以导游证考试为核心,同时注重教学过程与导游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导游证是导游从业人员的敲门砖,故在有限的中职时间里,应将重心放在资格证的学习培训上。同时,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导游资格考证相结合模式进行教育。一方面做到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衔接,开设导游资格证考试需要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技巧、旅游法规、景点讲解等对应课程,使教学工作既针对旅行社实际工作要求,又适应国家导游资格证书考试需要;另一方面是专业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在教学中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组织专业教师依据国家导游资格考试标准和规范 ,对导游职业岗位工种相对应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使岗位能力课教学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强化了导游岗位技能要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中职学生素质培养建议以具体可感的案例教学与项目教学为重点。中职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故在教学过程中以运用实务案例进行教学为主,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对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法。如基础说写训练、导游词的创作、景点讲解、精彩小故事、唱一首好歌、开展一个小游戏等都设计为一个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按目标任务、完成方法、 完成过程和完成结果等进行评议。此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PPT、录像、视频等建立模拟实景学习、讲解训练。 (三)創新中职旅游课程的教学评价形式。中职旅游教师一定要结合旅游教育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加大对增加旅游教育中实践评价和过程评价的比重,丰富课程评价的主体和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旅游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要建立与其能力相匹配的考核制度,注重笔试与口试的紧密结合。故在考核中建议平时成绩占 50%,其中有40%为口试成绩。期末主要为笔试,在笔试试卷中注重学生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能力的考核。

(四)丰富文化涵养。导游带团中的思路不清晰,知识库存不够等都与其文化涵养有关。故在中职入学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看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书;同时,平时多关注时事新闻,了解相关评论与观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库存。

(五)校内课余拓展与校外企业实习强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利用校内的课余时间请旅游业的专家或相关从业人员开设专题讲座,举办导游技能竞赛,开设学生感兴趣的第二课堂,例如可开设世界遗产欣赏、各国货币欣赏与文化渊源、名人与景点故事、名人趣事等,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及掌握有关技能,丰富校内课余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定时定点的企业参观、实习,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和导游带团、旅游前台工作技巧。

(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针对中职旅游课程实训与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中职院校应该继续加大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力度,重点培养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到行业的一线和基层进行锻炼,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例如,中职院校可以从旅游企事业单位中引进一批具有旅游商务背景和旅游管理基层经验的人才充实到旅游教育的教师队伍当中,或者每年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实践,这都能有效提高旅游课程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有助于中职旅游教育中职业素质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总之,基于就业导向学生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充分发动学生的想、看、听、思、学、辨、论等方面技能,去除术语化、学术化的教学模式,将抽像难懂的教学内容转变成具体可观、可感的知识去学习与提高。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发展旅游实践教学。旅游专业教学原则要坚定以教学型与应用型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旅游专业知识,并全面提高学生旅游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出去社会就业的过渡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丁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探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1).

[2]宙斯.带团就是战斗[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年10月第3版

猜你喜欢
素质培养培养方法
谈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及人员素质的培养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素质培养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