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学与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的实践与思考

2017-04-10 20:51王丽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数学教学

王丽娟

摘要: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国家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而教育要从孩子抓起,这就要求国家必须认真对待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这一问题。著名思想家陶行知曾说过,要学以致用,学会了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学用式”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要求学生敢于对知识提出质疑,并大胆联系实际。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学用式”数学教学,本文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指导。

关键词:学用式;数学教学;生活实践

G623.5

小学“学用式”数学教学的含义是通过创建“学用式”数学课堂,把“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体现学用并重,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合一[2]。小学“学用式”数学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帮助下,开展“学用式”数学学习,,是充满智慧、灵动、和谐、简约的。采用这一教学方法的课堂,既突出学生“学”的过程,又凸显“用”的价值,更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实现“学用”互融。 通过“小学‘学用式数学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找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善于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以用促學,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意识。

一、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观念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眼中都具有很高的威严。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讲解不敢提出质疑,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慢慢的,就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那么,要减少这种现象,教师必须放低姿态,不要让学生和自己产生距离感,使学生对老师只剩下敬畏而不敢质疑。所以老师要鼓励同学们对自己的讲解提出质疑,不懂就问,不要只因为老师的权威性而不敢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方面,老师和同学们是学习伙伴,是平等的,老师说的解决办法可能并不全面,需要同学们来进一步补充。在课堂教学上,老师与学生互相进步。

“学用式”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学本来就是老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让他们自己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再引出这一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并对这个知识进行细致化讲解。讲解完知识后,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知识在哪个方面可以用到,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就会有所提高。所以说,老师与同学就是一种平等的学习伙伴关系,这一点,老师一定要和同学说明白,不要让他们对老师产生害怕心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课堂式教学中,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能一上课就直接讲解知识,缺乏趣味性,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没有学习的兴趣。事实上,小学生根本体会不到数学有什么作用,很难感悟到数学的价值美,甚至有一部分小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既枯燥,又困难的事情,他们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兴趣不浓。要不是家长逼着学数学、陪着做作业,老师管着,学生可能根本就不会主动学习数学。所以说,老师要循序渐进,先通过过一些问题将知识引出,先让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独立思考,尽力找出解决办法。

例如,在“比大小”这一下学习课程中,根据课堂学习目标的需要,编造一些学生们喜欢的童话故事:有一天,孙悟空带领他的徒弟们来到花果山玩耍,他们又是打水仗,又是捉迷藏,玩的很高兴。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猴兄弟们感到又饿又渴,于是孙悟空就带着一些猴子去山上采果子,拿到草地上和其余猴子分吃。但是在分水果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因为同学们都比较喜欢听故事,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然后老师提出猴兄弟所面临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是和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相关的,让同学们先自己思考。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堂效率就会有很大提高。

说到独立思考,不仅仅是在老师引入问题时才会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平时的练习中,老师都应该先让学生想办法自己解决,或在小组内讨论,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遇到问题就直接讲出来,不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同学来讲,其余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这位同学提问,也可以对他的方法进行补充,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

三、教学内容要生动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习好的学生恰好都喜欢学习,而学习不好的那些学生好像都讨厌学习。所以说,孩子要想获得好成绩,首先要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只靠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恐怕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去创造乐趣,以一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去教学。小学“学用式”数学教学方法,,就是要运用有效的教法和学法,强调以数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习动机,以情感为核心的情意动力系统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的心理基础。

比如,在教学10以内和2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扑克牌,把比10大的牌抽走,两人一组游戏,每人每次出一张牌,游戏规则自定(可加可减)谁最快算出答案,谁就收牌,牌多者胜出。学生们在轻松自如的游戏中,就可以感知到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学习到相应的知识。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喜欢的活动中巩固知识,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生动化,还要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比如,教师可以经常引导学生思考学到的知识可以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或者出一些实际生活会遇到的问题,让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感受到知识的价值所在,更喜欢学习。

四、结语

小学“学用式”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不仅是教师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的需要。要想更好的开展“学用式”这一教学方法,首先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提出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师要使教学内容生动化,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切身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1]。

参考文献:

[1]徐军.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及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庄玉萍.小学数学课堂中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实践分析[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01:77.

[3]王恒志.关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究[J].读书文摘,2014,08:160.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数学教学
期待并善待学生学习中的“不安分”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