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的意义和功能

2017-04-10 20:54齐丽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研究

齐丽新

摘要:教育部2003年公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层次的课程具体目标。我们认为,开展“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很好地贯彻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关键词:微课题;研究

G633.7

一、“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开展“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彻底改变了我们以往那种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活动、社会”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不是万能的圣人,有些学生提出的课题,令教师自叹不如,例如:“水流被空气粉碎现象研究”、“从空气中获取水的实验”、“河道弯曲研究”等课题,教师是很难提出如此巧妙的课题的。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活跃、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走下讲台的教师相形见绌。通过“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我们改变了对学生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从以前单方向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间的互动学习过程。

二、“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培养了创新和实践能力

“物理微课题研究”不是无源之水,它的源头是物理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再发挥和发展。例如大多数同学参与的鸡蛋”系列实验研究活动,“鸡蛋撞地球”、“鸡蛋撞窗帘”、“能弹跳的鸡蛋”、“高空徒手接鸡蛋”实践活动是动量知识的应用,“鸡蛋顶撞实验”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知识的应用,“会直立的鸡蛋”是物体的平衡知识的应用,“悬浮在水中的鸡蛋”是浮力知识的应用,“广口瓶吞吐鸡蛋的实验”是气体知识的应用,“鸡蛋有多硬”、“生熟鸡蛋判断方法”是物理综合知识的应用。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了知识的内化、活化,实现了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

物理课堂教学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这样的培养方式是间接的。“物理微课题研究”这种基于问题形的活动方式,迫使学生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的基础的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解决生活中与物理学习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⑴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晚自修时不知道怎样安排时间,作业也是教师布置多少做多少,遇到难题就回避,考试几次失利就灰心丧气。经过“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学生发现了物理学的趣味性、实用性、方法性和科学性,也从活动的成功中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得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而且,在课余也不再是无所事事,他们从关心卡通、游戏、明星变为关心科普知识、科技新闻、科学动态。

⑵从“机械学习”变为“探究学习”

传统的学习方式,學生的学习资料是单一的教材和几套练习资料,进行机械式的思维训练。在“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形成研究报告。尽管他们的研究是相当肤浅的,但毕竟进行了系统性的科学探究。受此影响,我们发现学生手头多了些工具书,如《中国小百科全书》、《中国少年儿童百科丛书》、《中学科技百科辞典》等,他们已经对教材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查证、研究。

⑶从“个体学习”变为“合作学习”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更多的表现为个体的、封闭的、排他的学习,表现为考试成绩的分分计较和同学间的竞争,女同学表现得尤其明显。在“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中,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有和谐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信息、切磋技艺、分享资源,体现出集体竞争的团队精神。作为课题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既获得知识和技能,更有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在以后的学习中,合作、交流、共享成了主流。

参与“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更加积极、主动、灵活。我任教的两个班共有95人参加2003年浙江省物理会考,有78(占82%)人达到A级水平,有15人(16%)达到B级水平,达到A、B级水平的同学占98%,作为普通中学,这样的成绩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最近几次高考适应性考试,他们的成绩达到了重点中学的平均水平,应该说令人满意。

四、“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发掘了学生潜能及个性

在“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的表现与课堂中的表现判若两人,一些课堂中无声无息的人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乃至成了课题组长,而课堂中的活跃分子成了活动的配角。我们还发现绝大多数学习成绩中的佼佼者竟不会上网,更不用说查资料了,而学习成绩不怎么理想的人,无论是查找资料、采购器材,还是设计方案、动手操作,都表现得得心应手。面对这样的反差,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否太注重了什么,又忽视了什么?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强调接受、继承和积累,忽视研究、批判和创造,没有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反而扼杀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而“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巨大的舞台,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五、“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实现了跨学科知识整合

在我们开展的“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的课题中,有许多课题涉及到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例如:“河道弯曲研究”、“自然界旋涡现象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地理学科的知识;“托里拆利水柱实验”课题涉及到化学学科的知识;“自然界旋涡现象的研究”、“昆虫质量和翅膀面积及振动频率关系的研究”课题涉及到生物学科的知识;“体育运动时心率变化规律的研究”、“运动员起跑训练器的研制”、“呼啦圈运动规律的研究”涉及到体育运动的知识。研究这些课题,必将把多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整合在一起,这是今后教育发展必然趋势。

六、“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开展“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的日子,是我工作最艰苦的日子,但也是过得最充实的日子。我带领两个班的同学,20多个课题组,一起开展“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面对面地交流。

在课堂上,无论怎样,教师都是在讲台上多,教师总是课堂的主宰者,是课堂的中心,是活动的导演或主角,是知识的传授者,站在讲台上,具有居高临下态势。而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离开了课堂,走下了讲台,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和学生一道去探求物理本质,与学生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分担他们失败的痛苦,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