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4-10 20:55马欣怡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情感因素运用语文教学

马欣怡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态度体验,也是人类珍贵的精神产物。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核心和灵魂的作用。本文就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作用,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展开论述。

关键词:情感因素;语文教学;运用

G633.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也是人类珍贵的精神产物。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情感就是这门艺术的核心和灵魂。

一、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語文教学中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教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情感是师生在课堂沟通的最佳源泉。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师生的情感后,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是维持课堂的一条重要纽带。以“情”动人,使师生共燃生命之火,既增加了彼此的了解,缩短了彼此的距离,也培养了彼此的感情,融洽了彼此的关系,达到了教学中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感因素的运用

(一)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亲其师,信其道”。 [1]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它需要师生相互支持和配合,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种关系的建立,语文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

1.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所谓文化底蕴,就是分享人类精神文化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就是人的一种学识的涵养和精神的修养。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不仅要有理解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有特色的、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课堂,展示语文学科内在的文化魅力,吸引学生到课堂上来,在广博的文化氛围中浸染。无论是诸子散文、经史子集讲授还是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文化的诵读,也不论老师讲课的形式的是怎样的,都需要讲课的老师有广博的历史知识,把他领略到的古人的生活气息和特独的幽默,展现出历史的画境,来吸引学生走近历史,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顽强、包容、进取的文化思想,用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学生被他的感染力所吸引后,从而很好地接受和吸取课堂知识。

2.语文老师要有独特的个性魅力

学生喜欢他的老师,可能是心理上的因素——老师对他好,也可能是老师拥有丰富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也就是拥有独特的个性魅力。要让学生真正折服的,往往就是后者。语文老师独特的个性魅力对学生的折服就如同:演奏家帕格尼尼曾用一根弦装在一只破靴上,一分钟能奏出一千零八个音符;京剧大师程砚秋在《荒山泪》中,运用了二百多个水袖动作;书法家王羲之在其墨迹中的“之”字个个活灵活现而又互不雷同,一样让人们叹服、喝彩、传为千古佳话,余音绕梁,让学生回味无穷。

(二)尊重学生个性,引出其内心的独特的感受

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被人认同的情绪。“尊重”一词越来越成为师生之间关注的焦点。在课堂上,除了要求学生尊重老师之外,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宽容的心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独立个性的养成。如果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是死抱统一标准不放,不准学生发表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时间长了,学生个性还能得到发展吗?学生没了个性,就变成了在学校工厂里被老师生产出来的整齐划一的“学生产品”。因此在讲课的时候,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例如,在讲授杨绛的《老王》中,老王在生命弥留之际,到作者的家送鸡蛋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呢?文中作者理解为“老王是来表示感谢的”,但有一个学生却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她认为是老王在为自己生前象亲人般照顾他的作者一家道别,这道别包含着不幸者诉说自己的苦难,包含着与作者一家的不舍。老王未必能用他的语言清晰表述,但我们读者是能够感知到的。文章主题想表现的是“以善良体察善良”,作者作为有爱心的人,看到老王这样的情况“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的样子了,为什么就不直接搀扶他回家?为什么还不多问候他几句?为什么就让他凄凉的离开了这个社会?我们为老王叫屈,为老王鸣不平,他带着不被人理解和不被关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的。允许这学生表达出自己这独特的内心感受,让我们听到了教学中的不一样的声音,那正是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创新精神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的体现。

(三)用情感去撞击学生的心灵

课堂,是靠师生情感互动来维系的。要上好一节课,老师就要调动学生全部的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3]因此,语文老师在上完一篇课文之后,要深化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将它推向高潮,真正做到晓之于理,动之以情,以情激行。不但让他们“知之深”,而且还要让他们“爱之切”或“恨之入骨”,或“手舞足动”地兴奋不已。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他们的灵敏的心灵,掀动他们感情涟漪,进而激起情感的波澜。

如在讲授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在读到赞美圆明园的语句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读出为中国有这样美丽的皇家园林而骄傲自豪之情,从而引发“爱之深”之情;在读到侵略者们毁坏圆明园的之后,要引导学生把那讽刺和愤怒之情淋漓尽致的读出来,进而引发他们“恨之入骨”之情;在朗读《安塞腰鼓》的时候,要通过西北汉子擂腰鼓的奔腾力量和黄土高原的壮阔昂扬的气势激起学生的兴奋之情,引起他们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通过撞击学生情感,语文课堂才真正有生气了。

三、情感因素运用的前景

情感是一个主观的因素,是我们老师教学过程中可以自我发挥和引导学生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好它,那么语文教育的市场将会是广阔的,深远的。语文教学也正因为有了它,才更有生机和活力。

总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语文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情教书,以情育人。如果能充分调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那么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优化语文教学,努力把握课堂,力争把教学中最美的一面用最真挚的感情向学生展示出来,培养出真正有情有义、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学记》(人民出版社,56页)

[2]《课堂教学艺术》(湖南大学出版社,第1页)

[3]《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0卷,第255页)

猜你喜欢
情感因素运用语文教学
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