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究

2017-04-10 20:59李根秀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数学知识育人

李根秀

G623.5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育人功能,通过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发现,其实一堂小学数学课应注意这些:

一、挖掘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教材内容的教育价值。

促进课堂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小学数学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小学数学课程具有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活动经验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个性心理品质。所以必须实施数学课程,利用这些潜在功能充分发挥:

教师必须站在育人的高度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了解编写意图,注意揭示小学数学内容中的教育价值,知识积累、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养成。比如在图形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周长和面积公式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空间意识。可能性的教学时,要努力突出游戏规则的可能性,要从小养成公平的意识,这对人格的塑造是非常有意义的。

教师依具教材的育人价值,确立课堂的教学目标。直接依具教材内容本身的教育价值,进行教材的教育价值,重视目标准确定位。要好的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表述,要全面的反映所教内容的教育价值,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都要与教材内容的教育价值相稳合,教学电影票要充分反映所实施的数学课程本身的数学价值。

在教学中,注意发挥数学的教育价值,要学生切实感到育人性。从根本上讲,利用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就是一个育人的过程。注意教材所赋予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光是获得知识,更是让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得到发展。尽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知识中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等积变化,移线等方法。价值取向要做好,这更要深入理解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从而提高教材本身所赋予的教育价值。

二、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和调控功能。

教学要受教学目标的指导,从心理学上讲,教学目标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人们头脑中所创建的目标,所表述的老师要课堂教学中一种价值取向,要让学生学习什么,教师要追求什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发挥目标的作用力。

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在课堂上教师要追求什么,希望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都要表述清楚具体,紧密配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目标所表述的内容都是教材内容的育人功能。 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注意用学生理解的方法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

要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注意用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行为。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去展开,注意突出数学的本质,追求数学的内涵,真正把数学课程提升一个高度,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注意根据教学目标去创造教学方法和手段,用教学方法的手法去服务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去调整教学活动。

三、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体现数学学习的探索性。

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结论的掌握,更要关注对数学知识过程的经历和体验。正确的理解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及掌握数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并能从思想认识上和教学行为上去体现经历过程和掌握结论并重的教学理念,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结论,也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去经过认真的探索发现规律,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用学生自己的话去理解、描述数学知识。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以及学习过程的提炼,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其这也是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快乐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创建恰当的情境,由问题情境引领学生的学习。

注重引入新课环节的精心设计,认真设计开阔的教学环节。比如像联系生活实际引入、录像视频引入、复习旧知引入 、游戏等方式引入,都可以隐含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一定要注重趣味性,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为学习新知起到铺垫作用。

五、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引导学生多样化学习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学习内容的性质和特點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选择学习方式,先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再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真正由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

注意呈现学习的多样化,让学生用多样化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注意多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一两种为主的学习方式,其它方法为辅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才会充分的发展思维,开阔视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那么课堂效率是什么呢?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学效果的具体描述,反映了教学效果与学生在学习中时间和精力的比。看比值什么时候最大,也就是教学效果取得最大时,学生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最低,要让学生用最少的成本去获得更大的学习效果。

六、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赖于教师合理利用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巧妙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真正做到小学数学“长袖善舞”、游刃有余,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数学知识育人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