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7-04-10 12:36贾永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差异素质有效性

贾永华

摘要:新课改时期的教育教学中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素养,在教学时面对身心发展、能力素质发展都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对待学生的差异,结合学生特点灵活推进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策略,否则教师会发现自己努力教学,但效果却越来越差。结合当前新课程标准在学科教学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要求,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了解和结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兴趣出发采用合理高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及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课堂教学;差异;素质;有效性;策略

G633.3

在新课改时期,“差异化”管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先进的思想被广泛用于推进学科教学改革,学生素质化发展等理念也在深入影响学科教学,这就需要灵活的在教学中用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有趣的教学策略来发展学生的素养。教师进行教学时,需要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切实以不同差异的学生身心为基准,设置开展多种形式的培养学生素养的办法,以便促进学生身体、心理、能力等健康发展。

一、学科教学的基本情况

首先,学生呈现差异化发展,各类学生特点比较明显,是好动活泼的群体,可塑性强,在很多学校存在课堂片面教学的问题。很多教师是主观判断学生的情况,不能灵活针对学生差异采用全面有效的结合学生特点的管理办法。因而学生上课时,行为通常比较随意。

其次,教学低效、学生兴趣不高、学生学习无目的、思维陈旧、无创新、缺乏实践等意识,素养发展受阻。学生身心发展与能力发展不协调,无法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展示自己,因而素养发展就受到了阻碍。

第三、新课改时期不少教师教学理论应用没有加强,课堂缺乏吸引学生兴趣的活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照本宣科现象普遍,给学生安排过于难或者简单的思考任务时,很多学生是不屑的态度,几乎没有认真根据教师的指导参与学习活动。

第四、师生互动少、培养学生素养、查漏补缺的措施陈旧。在教学中,学生的身心是教师施展培养手段的依据,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设计教学活动,并且教师一起参与这些活动才能最大化发挥学生实践的欲望,教师若是仍然把陈旧的、单调的课堂形式用来控制学生,学生兴趣和行为就不能完全融入到学习中,势必不能取得素养的提高。另外在课余时间,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仅仅上课讲,下课就放松不管,这样学生的知识漏洞会越来越多。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1.精心从学生角度管理学生,加强新理论、新教法应用

教师在班级管理办法或者活动的设计上一定要加强新理论知识和新教学法的运用,同时结合自己班级中学生的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切实为每个学生的身心情况做考虑,心中有学生,设计能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發展的教学实践活动,用具体的能督促学生改善的手段管理学生。另外尊重学生差异采用新的教学法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理念。例如:根据发展学生身体发展的理念,我把课堂上爱动、课后爱打闹的学生分成了体操创作表演大队和班级趣味动作表演大队,让学生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动作表演,满足这些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又促进了学生表演等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表演中学生们也感受到了参与学习活动的趣味所在,不少学生表示想要进入表演队,这时我再具体提出进入表演队就不能再课上随意乱动,否则取消资格,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表演时能做更多其他同学没见过的有趣动作,这样学生们好动、打闹的情况就被管理住了。

2.认真观察,针对每个学生提出学习建议。

教师在教学前、中、后期对于学生要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再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建议,或者对其表现好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得学生能改过自新或者能更好的保持好习惯。另外教师要在眼中为学生保留一定的位置,切实将学生具体表现作为管理、评价与指导的依据,这样才能差异化解决和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身心方面更好的发展。

3.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差异做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需要紧密结合国家新课改时期的教学管理评价指导的,对于学生的发展和评价要求要统一,用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兴趣和信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指导学生的进步。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看其能力、知识等的发展的方向是否和新课标要求的统一,是否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发展为目标,是否以自己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评价时可以对发展好的方面进行鼓励,不好的提出改进建议,力求借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学评价在具体实践中很难根据上述的统一方向进行准确的评价,还需要结合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才能公平公正的评价。由于各学校、学生、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课堂教学评价应尊重这些差异,从侧面对差异较大的学生进行关照。因此,我们在制订评价目标时应允许不同学生发展领域有差异,允许学生之间各领域发展速度不同,允许学生整体目标程度不统一。 “差异性”不是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是无条件照顾某些学生,更不是将差异性当成总体质量目标不一的借口,而是要因时因地而行。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条件和学校教学基础,以学生发展的最大化为目的,用新理念和新教法督促学生成长,以学生基础条件、个性特长、需求等为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秦霖熙. 关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班级管理的探索 [J]. 新课程(小学). 2014(04)

[2]李琳. 课堂教学效率与素质活动设计[J]. 学周刊. 2013(12)

猜你喜欢
差异素质有效性
相似与差异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