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参与式”培训模式

2017-04-10 12:37贾培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参与式参与者学习者

贾培培

G635.1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因此,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作为培训者,我愿意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培训还是停留在传统知识传授式的培训基础之上,存在着培训观念落后并与培训方式相脱节、忽视教师的主体性、重理论轻实践等诸多缺陷。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流于形式主义;面授式的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的灌输式教师培训,效果甚微等等。 针对上述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不足,我一直致力于探索“参与式”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期冀这种培训模式能给一线老师带来更大的益处。

通过报刊杂志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参与式”培训方式在国内外均有人研究。而且,在国外,“参与式”培训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师培训中。在国内,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也采用了“参与式”培训方式。但从新课程省级培训的情况来看,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培训资源的限制,“参与式”培训还没有成为全国普遍采用的教师培训模式。所以,有效的教师培训是应对挑战的重要措施。而且教师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的方式,“参与式”的、“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培训模式自然是最恰当的选择。经过座谈,我了解到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讲起来头头是道,可是在具体操作时却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种状况与教师培训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学员们其实愿意接受继续教育,更希望通过培训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而且也愿意体验“参与式”培训模式。

我认为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才能使教师建立起自信,遇到问题“向内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向外求”,寄希望于“专家”。目前,教育界提倡的“行动研究”、“校本教研活动”等教师培训方式也是参与式培训理念的一种体现。因此,采用参与式培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培训的问题。为了有效的推行新课程,确保本次课程改革的成功,国家应大力推行参与式教师培训,特别应重视参与式培训资源的开发。作为一名新课程理念的推行者,让我有强烈的责任感,探索出一套更适合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的模式,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

我乐于探索“参与式”培训模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成人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需要“参与式”培训模式。成年人的学习倾向于实用,经验是成年人学习的最丰富的资源,成年人有很强的自我导向意识,他们希望在培训中能开拓思维、提高技能。

(2)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传统教师培训基本上一种“输血”型的培训,对教师的已有经验、教师的创造性和行动能力关注不够,教师没有真正“卷入”培训活动中,其结果也是難以在教师中形成“造血”机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参与式”的培训可以缩短从理念到实践的路程。“参与式”培训主张以行动促进理念转变,强调培训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融新课程的理念、知识于参与式活动之中,让教师通过活动自主建构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

(4)新课程提倡参与式教师培训。“参与式”培训过程,其实就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新课程教学的具体演练。“参与式”培训为教师体验、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研讨新课程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氛围。在“参与式”培训过程中,教师扮演新课程要求的角色,体验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以及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心理学的观点提到,人的需要可分为内在性需要和外在性需要。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与此相反,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当事者可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我通过查找资料以及自己的实施,总结出参与式教学可借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热身游戏,就是以游戏的形式,使参与者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2.角色扮演法,是指运用或设计特定的场景、人物、事件,以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景为参照物,让参与者进入相关角色,进行模仿、比较、反复演练,以求升华理论和提高能力。

3.头脑风暴,是使每个人都能提出新观念、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集体训练法。要求只规定一个主题或要解决的问题,让每个组员都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关键要排除思维障碍,消除心理压力,让参与者轻松自由、各抒己见。

4.小组讨论。参与者可以自由地交换观点和意见,有利于学习者理解知识,运用技能,改变态度,但讨论可能偏离主题,组内可能参与不均衡。适用于参与者熟悉但又带有一些疑难的问题。要求教学时间宽裕,参与者之间比较熟悉,人数以30人以下。另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常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5.案例分析,是针对某个特定问题,向参与者提供背景材料,由参与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而言之,“参与式”教师培训是教师行动研究的尝试,研究其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因此,开展“参与式”教师培训,定能为今后的教师培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参与式参与者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当心,说谎会上瘾!
享受生活的老人活得长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想象拥抱能减轻疼痛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