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师评价体系研究

2017-04-10 15:42林晓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高职教师工学结合评价体系

摘要: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需求,更无法提升全体高职教师的教学素养。特别是教育体系改革的深入,创新高职教师评价体系刻不容缓。本文以高职教师评价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师;评价体系

G717

高职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特别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为了提升教育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就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则是在此背景下所诞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显著增强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同时也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因此,如何才能落实高职教师评价体系是当前教育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对高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可以践行校企合作,丰富教学资源

与普通高校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更加侧重实践教学,重点不再课内课堂教学,而使课外实验室中,具体就是可以充分锻炼他们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实训工地、工厂以及其他场所等。而建设高职院校开展课外实训所需各种场所的最便捷途径就是充分运用社会中的各类现有企业资源,避免因重复建设实训场所而浪费过多的资源。而课程教学实施的主体是高职教师,所以高职教师必须要充分运用“人、材、机”等资源来全面提升高职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要要求教师可以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和交流,以便可以从同行企业中获取必要的实用性教学资源,或者也可以由高职教师负责邀请专家技术学者来校内开展演讲和授课等活动,这是评价新时期高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因此,高职教师必须要具备善于搜集和利用企业资源来开展教学的基本能力。而就具体的能力要求而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职教师需要具备相关的行业从业经历,并逐步提升自身的素质;其次,要具备融入社会行业的能力,以充分运用有效地社会资源。但是当前我国还非常缺少具备行业经历和融入行业的教师,这就需要做好教师的评价工作,以便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社会行业中来。比如,高职学校可以将教师是否进行过员工培训,是否有过访问工程师或者“拜师学艺”等经历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2.可以进行教学变革,提高教学质量

俗话说:“教无定法”,这是优秀教师具备的基本技能,高职教师也不例外。鉴于高职教育的对象、内容以及社会岗位的用人需求长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所以单纯地依照教材来照本宣科,那么就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养可以胜任生产、管理以及服务等各方面的高级能人才,更不可单纯地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来开展高职教育,尽量加快“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同时教学实际场地不可局限于高职课堂,更应该扩展到企业中或者工厂中来进行实践教学;除了讲授教学之外,还要充分运用手把手的实践传授教学方式;高职教师除了教师之外,还应该充分运用企业家或者社会行业的相应专家学者。因此,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师必须要具备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组织能力的基本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以便可以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等实践教学工作,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可以实施专业建设,加强教学合作

首先,高职教师要具备适应本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避免出现“课程专授”的教学问题,同时需要加强各种不同学科课程教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增强他们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以便可以避免课程教学出现缺项的问题。而如果课程服务专业缺乏专业观念,加之课程间存在隔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致使学生在学习二三十门学科之后,他们无法形成专门的专业核心能力,更会对就业竞争力产生影响。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师评价体系构建要素

1.要重视评价高职教师的交往能力

在工學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行动导向和专业职业技能,具体就是要确保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于和企业工作能否保持一致性,是否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是否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与此同时,高职教师交往能力主要体现在他们是否熟悉社会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否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和能力,以便使他们可以在同企业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管理方法、企业技术、服务经验和企业文化等内容。学生是否对课程学习感兴趣或者是否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工作中来,直接取决于高职教师能否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联系,以借此来全面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因此,高职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交通能力,这也是新时期评价教师工作素养的意向重要指标。另外,随着网络远程指导、多媒体指导以及企业现场指导等现代教育手段的推广和应用,高职教师也必须要掌握不同媒体的教学指导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和职业情感认知,以便通过对学生学习知识、心态和情感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所以必须要提高高职教师远程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2.要重视评价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无论教学改革如何开展或者教学模式如何改变,教学能力始终是评价高职教师的重要评价标准,所以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为了更好地评价高职教师的教学情况,就必须要全面注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可持续学习能力是新时期人才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高职教师更需要具备可持续学习能力,具体就是通过定期观察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情况或者掌握新时期教学的一些新技能、新技术和新知识,所以相应的教学评价工作需要注重现代教育理念和最新教学成果的等的评定,此外,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方法能力的合理运用至关重要,这主要是由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重视课外实践教学,具体就是从校内教学逐渐延伸到校外教学,高职教师除了需要和学生保持紧密联系之外,也需要和企业技术工作者和管理者等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以便使学生可以顺利完成有关实习任务,增强他们的技能训练,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而就评价教师教学方法能力的具体指标而言,可以从教师与人交往过程中所用沟通方法、教学问题的处理对策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等。

3.要重视评价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正如上述所述,工学结合模式主张校外实训,所以为了帮助高职学生顺利完成高职教学任务,就必须要使高职教师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实训工作,所以相应的高职教师评价指标也包含其实践能力。通常而言,高职教师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故障排查技能、设备操作技能以及在企业中指导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等。但是教学资源利用能力确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项教学能力,以通过充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高校教育资源来开展高校教育,以不断提升高职教育的教学有效性,具体的评价过程中主要为观察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有形或者无形教学资源的能力,包括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教学信息的检索能力、指导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取舍教学信息的能力)、政策资源(指导学生了解和运用有关教学政策的能力)、社会资源(工厂、企业、政府服务单位和生产单位等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可用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运用校内各种实训资源的能力)等。

4.要重视评价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

在高职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网络自主学習、分组讨论式学习以及企业实践学习等教学工作,必须要确保高职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而在对高职教师组织协调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观察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环境、不同交往对象而分配的各项教学任务以及所采取的额针对性教学方法,观察学生是否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实际上,教师组织协调能力的根本体现是教学的效率,即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此外,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评价需要通过他们承担科研课题、教材编写、论文写作以及教学方法变革等显性创新能力评价以及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育和综合素质提高等隐性创新能力,所以除了侧重简单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反思能力和质疑能力,以便可以对现行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进行改进和创新。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师评价方法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特色、管理具有特殊性以及工作的繁杂性,所以教师评价也必须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但是任何单一的评价主体都是无法全面评价高职教师的,所以相应的评价体系也必须要是多元评价体系,采用多主体,多方法、多途径的综合评价法来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就具体的评价方法而言,其主要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价、企业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其中的教师自我评价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评价和分析来逐步提升自我能力,具体可以借助专家制定等来对教师的教学日志和教学录像等内容进行合理评价,使他们可以写出不拘形式的自评报告;学生评价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或者采用座谈会或者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评价教师的情况;企业评价则是通过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来间接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同行评价则是指教师之间进行互相评测,具体可以通过观摩教学或者听课等方法来进行;领导评价则是通过学院领导或者教育行政领导来对教师进行合理评价;而社会评价则是社会团体、学生家长以及其他人士来对教师进行评价,以便可以更好地评价高职教师的实际情况。比如,针对社会评价而言,可以通过采用发放回收评价量表的方式来进行等等。如此一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策略,可以全面提升高职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总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为了提升教育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就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而高职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所以必须要通过科学评价来提升它们的整体教育能力。本文就高职教师评价体系要素和方法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可以全面提升我国高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蔚宇,夏泽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8-19.

作者简介:林晓璐(1981—),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高职教师工学结合评价体系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