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7-04-10 15:51郑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语文

郑莹

摘要:对教师而言,语文这门学科不仅起到传道授业的作用,最根本的还在于它对人的精神的教化和指导,也即是对核心素养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从语言的结构、情形的设定、思维的引导、和创造力的培育等多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方面的专长发掘他们更深层次的潜力,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育,并且为其提供优秀的标榜作用。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课程价值;语文教学

G623.2

一、序言

对于核心素养这一议题的出现,要追溯到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一协议书,正是这项书面文件,将核心素养这四个字推向社会教育界,引起了教育雪姐广泛的关注并引起了相关的重视。然而在当前社会,国家对教育层次精神领域的素质培育发展较为缓慢,各界人士对此意见也存在较大差异。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涉及不同方面的专业核心素养,这其中就包括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对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培育,考验着当下的每一位语文教育者。

二、小学语文教育与核心素养相结合

针对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性质,教师应该抓住语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这一核心,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育。对目前中国的语文教学体制进行改良和创新,突破枯燥无趣的教育瓶颈,做到通过言传身教寓教于乐的方式把语文学科的核心精神传导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把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放在紧要的位置,综合全面的对语文学科各个方面的影响能力进行挖掘进而传授。这样才能更科学的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实施。

1.从语言构建展开核心教育的第一步

语文学科最根本的就是对语言和文字的把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学科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行发掘和培育。作为受教育群体是小学生的情况,主要是从汉字词汇的听说读写,查阅工具的使用,小情景设定下的语言组织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教育。作为教师,需要做到对学生能够接受的具体程度很敏感,才能在传授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任务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能力的发掘。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可以从各方各面体现出来。针对一篇语文课文,涉及到朗读、识记词汇、背诵段落、总结中心思想等方面。举例来说,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奇怪的石头》一文中,重点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去了解李四光是怎样一步步发现巨石的由来,帮助学生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识记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几组词汇;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这当中的第一项就是要求对语言构建的掌握。随着年级的增长,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构建的掌握程度也有了不同的要求。水平更高一些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字词,还要逐渐开始锻炼总结段意文意,以及剧句中基本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色彩,这也是学习古诗词所必须具备的分析能力。面对一篇文章,在通读的过程中,需要联系上下文语境,对作者的情感大意进行综合分析。教师需要对这些系统的学习方法与技能素质的培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熟练的运用。

2.寓教于乐、勇于创新

对于任何学科的教育,都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的过程,教师作为传导者,学生作为接受者,二者都需要做到相互配合彼此平等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学生时期正是创造力想象力很强大的时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来对授课内容加以丰富和完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新奇的方式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再举个例子,学习《白杨》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会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通读全文,掌握大概的故事内容。接下来作为教师会问学生,白杨树有哪些特点呢?这个时候学生会将他们找到的原文读出来。然后教师会继续发问,白杨树为什么在戈壁环境中还能一直生存下来?此时学生可能开始提出一些形容白杨树品质的词语。然后可以通过分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将父子对话的情境分角色进行朗读,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揣摩文中父亲和孩子的情感和用意,讓学生真正领会,白杨到底指的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文中最能表现课文核心思想和作者情感的关键词汇,例如“浑黄一体、清晰、挺秀”进行具体的解释,帮助学生总结中心思想,让学生学习白杨树坚韧不拔,不动摇不软弱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恼,也不能轻易低头妥协。最后还可以让学生找出他们最欣赏的句子或者段落,模仿句式充分发挥想象写出新的句子。这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只有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引导,才可以真正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想法相互结合,达到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效果。

3.教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

一直以来,教育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过程更多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要对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只是单纯的完成课本内容而脱离实际生活,就将达不到教学的核心素养的任务。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其中的精华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加以学习和运用,才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根本目标。依然以《白杨》这篇课文为例,整篇课文讲述的一位父亲,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坐火车去边疆。在旅途中,车窗外的一排排白杨树引发了父亲和孩子之间的话题,进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勾起了父亲对边疆守卫者的赞美之情,歌颂了他们像白杨树一般不向困难低头,坚毅的品性。通过学生的朗诵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课文的大意进行了了解,进而引发了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中心概念的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白杨树和边疆的战士有什么共同点,哪些是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学习的。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小组讨论,在教室的帮助下总结出来形容白杨树精神的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时,也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能退缩,要知难而进,勇于直面困难并想办法去解决,这是这篇文章总结起来需要学生真正掌握的核心内容,同样也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培育。通过以上三种要素加以结合,在实际应用时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做好一个合格的教育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丽.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04):51-54.

[3]刘恩憔.从“旧四重”到“新四重”——谈语文教学结构的优化[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5(03):21-24.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语文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