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追问教学

2017-04-10 22:14罗根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设计原则意识

罗根兰

摘要: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追问式”教学成为当前教学模式探索和创新的理论和实践诉求。

关键词:追问式;设计原则;问题形式;意识

G623.2

所谓追问,就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就语文教学来说,追问就是围绕教学总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将系列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把“大困难”化作一个一个“小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引导学生到达思维的彼岸。巧妙穿插,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追问,以形成严密而有节奏的课堂教学流程。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一个思维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打开学生的思想大门,尤其是对某一问题的连续追问,能启发学生与课文产生内心的对话和思维碰撞,进而带动课堂氛围,引领学生走向课文的更深层;拓展了思维的深度,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深刻;在追问中,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情,学生第一时间得到反馈,让学生感受到对话的平等,体会学习的快乐。

一、在实施“追问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力求遵循如下原则设计教学

1.学生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原则

教学就是个对话的过程,追问,其实就是对话,只不过它是层次较高的思维对话。因此要以平等心态,充分体现对学生是尊重;问题是针对学生的基本能力有层次地设置,新问题也是学生在思考中自然产生,也要在与学生思维碰撞中自然解决。

2.课前预设和课上生成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强调自己的问题意识,然后能通过我的问题意识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的问题是围绕中心目标而设置的,是主线,是启发引导,因此问题要有价值,小而精;学生的问题是课堂生成的问题,我的作用就是组织、引导、启发,将众多衍生的新问题准确判断,迅速纳入且与主线丝丝入扣,以推动主线问题环节深入进行的,使课堂主线分明张弛有度。

3.有效性原则

追问是有序、有方向的,学生能按照老师的提问,边阅读,边思考,边感悟,最终达到理解。其实质就是启发,就是诱导学生探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在解决中发现新问题。这样可以使课堂环节严密紧凑,张弛有度,形成课堂的节奏感和严密的逻辑性。

二、追问的方法

1.在粗浅处追问——深化

在教授《故乡》分析闰土人物形象时,有一个学生对闰土形象产生的原因作了如下回答:“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这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就抓住时机追问:“能否结合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具体谈一谈,这个比喻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讨论认为:“闰土由当年的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孩子,变成麻木迷信的木偶人,是由于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的毒害。这样学生对闰土的形象理解得更加深刻,也知道了鲁迅运用这个比喻的作用。

2.在矛盾处追问——催化

《怀疑与学问》后,一位老师这样启发学生:“这篇课文告诉人们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那么,现在大家能否用这种精神看看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说我们不论对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那是不是前人得出来的所有的见解和理论我们都得亲自检验呢?”老师的质疑式提问引出学生发现理解上的疑点。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了自己的疑点,是学习的进步和思考的升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3.在错误处追问——点化

在学习完《范进中举》后,我让学生把它《孔乙已》对比一下,看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一个学生说:“范进是在逆境中苦苦追寻自己人生目标,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孔乙已是堕落、无骨气、深受封建科举毒害的弱者。”明显他误读了文本,于是我追问:“范进和孔乙己苦苦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范进中举为什么发疯,孔乙己不中举,为什么会死?”借這个追问引导学生自己再去阅读,或通过同学间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阅读中的偏差,从而使自己的阅读体悟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一致。

4.在意外处追问——激化

《祝福》一个问题设计:是谁杀害了祥林嫂,学生依次说出了鲁四老爷、四婶、婆婆、柳妈、鲁镇的男女、我等等,在学生肯定与否定的争执中难解难分,这位老师及时出场,追问一句“他们都是但又不是,那么是谁害死了祥林嫂?”自然会引出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所以“追问”实际上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的首席的体现,不可忽视或轻视。

5.在寻常处追问——转化

在写作课上让学生感悟。“上面几首诗,都有动也有静,那么读完全诗,给你的整体感觉最终是静还是动?(学生答“静”)明明有动啊,你怎么会感觉是静,你觉得合理吗?……如果这也是艺术手法,你觉得该叫什么手法好?(学生归纳“以动写静”)”效果更好。《皇帝的新装》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文中的这些人物?”同学们回答都很积极,有的说皇帝太笨了,发现不了骗局,有的立刻反对说皇帝有时也是聪明的,知道受骗后还若无其事的演下去,否则更难堪了;有的说骗子太坏,也有同学说骗子挺聪明;当然也有说小孩子的,不同意见的同学都争论地面红耳赤。看到同学们情绪如此高涨,我不失时机的追问一句:“如果你是其中的皇帝、骗子或小孩,你会怎么做呢?”问题还没问完,教室里就炸开了锅,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装着咬牙切齿地说:“如果我是皇帝,我一定把那两个胆大包天的骗子给杀了。”有的则笑着说如果他是骗子肯定早就携巨款潜逃了,还有的说如果他是骗子就索性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甚至对皇帝说笨蛋当然看不到了,说不定又可骗上一笔……听着这么多新奇的想法,我暗自高兴,就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并摆出足够的理由。课后上交的作业显示同学们的想法非常丰富新颖。一个适时的追问很好的达到了锻炼学生想象力的效果。

三、在追问中,力求注重三个意识

第一、问题生成意识,用大问题贯穿课堂,并尤其关注问题生成性;强调问题间环环相扣,水到渠成,自然得体,使课堂充满思辩性,逻辑性;第二、规律意识,我积极引导学生将知识上升成规律,然后用具体的例子做实证;第三、整理意识,喜欢调动学生的原感知,整理学生的零散思维与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四、总结

老师是理性的引导者,不断追问着,学生是理性的学习者,不断追寻着!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在有效的追问中,教师和学生都以生活着、思考着、发展着的生命体而存在,并互相影响,共同创设一个美好的境界。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生命涌动的课堂。

猜你喜欢
设计原则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渗透模型思想强化化归意识
科比:写给17岁的自己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MOOC微课程研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