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7-04-10 11:52沈丽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课本剧中学语文语文课

沈丽丽

G633.3

课本剧是近几年来在国家推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当下的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课本剧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多门学科为一体,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源”,以此为基础改编为剧本,然后让学生自己编排。既可教会学生编写剧本,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因此,课本剧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中学语文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的宗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一、课本剧的编排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本剧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多门学科为一体,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源”,以学生主动参与再创造为途径,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中学语文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的宗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了越来越多师生的喜爱。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学一味追求高分高效,使语文课堂枯燥乏味,气氛沉闷而毫无生气,许多学生提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些同学甚至把语文课视作可有可无的副课。但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课本剧表演,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表现自我,从而适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自信心得到了满足,从而增强了对语文课的兴趣。如在语文日常教学中打破单一地学习教科书的现象,积极开展古诗诵读、美方阅读等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比赛机制,鼓励学生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具体展现学生对课本阅读的体会和再创造能力。

如:教《春》一文中,学生运用课本剧表演,积极展现“春”到来时旺盛生命力的特征,在表演“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天像小姑娘,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时,几名女同学或站在台前,用迎风招展的手势语表现春天“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或由蹲而躬,由躬而立,由立而挺,并配有“春雨滋润了我的骨骼,春风吹绿了我的秀发,啊!春姑娘来啦,我要发芽”的话外音,另有学生围绕树木作活泼的富有生机之舞。学生根据课本阅读后自由发挥了,自主创作表演,弥补了学生想象小草发芽,感悟春之新、美、力的特征上的抽象理解,并使其迅速找到自身生命情感的勃勃生机与春草发芽的质同,与一切有生命力事物的神合,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想象力的同时,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感受中,体会到了语文教学的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而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

二、课本剧的表演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课本剧排演过程中,剧本的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的过程,这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要求其将静态的符号语言转化为动态的情境语言。这一过程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的生活实际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语言素养。同时,在表演过程中,为了逼真地表现课本剧情,学生会仔细思考并添加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信息,而这一思考、添加,使人物形象、情节更丰富,更有生活内容和时代气息,所有这些的思考及表演中的夸张动作,增拟声音,都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情节、人物情感的感受,从而能够引导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自主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加强感悟体验,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应该说,这一举措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忽视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过多强调语文课工具性特点的缺陷,从而使语文课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三、课本剧表演可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要动脑、动嘴、动手。通过课本剧的排练,无论是课下对文本的剖析、剧本的构思、角色的分配等环节中,学生有争论,有体验,有感悟,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体谅、相互配合的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除此之外,学生在编排课本剧过程中的学习方式不断创新,内心情感不断丰富,形象思维得以加强,创新能力也在逐渐提高。如《皇帝的新装》一文学生为了强化皇帝愚蠢、虚伪的特性,在表演中加入了说唱和舞蹈動作,融流行音乐于表演中,学生乐于接受,大家在热烈欢乐的氛围中深入地领会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课堂效果良好。因此,课本剧的排演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通过实践,我发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话、寓言故事及刻画人物思想情感的精彩片段,都是教学中排演课本剧的极好资源,许多课文都可尝试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通过这一方法,学生表演时的一言一行,无不诠释着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人人参与既发挥了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又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增强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感悟:原来语文也可以这样学。

猜你喜欢
课本剧中学语文语文课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文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