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

2017-04-10 11:54邵东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语文探究

邵东国

摘要: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的调动,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语文;探究;策略

G633.3

“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观点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出来的。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有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网络,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效的手段是网络化教育,每一位新课程改革实践者都要共同思考运用网络化教育手段来丰富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方法。

一、有效探究语文内涵,突出网络优势

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相整合,通过对互联网中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特有的超链接及交互性让师生在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新模式就是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探究性学习模式。师生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加强师生、生生、生机之间的多维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搜集、整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对于达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一定的好处。

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探究性学习模型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查找学习资料,学生可以学习到教材外的知识,能有效的积累课外知识。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门户网站、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资源库等查找语文资料的网站,有效合理的选择、整理信息。学生也可以在学习中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合作,如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讨论组、电子公告板及网络会议等双向交流工具,在网络这个轻松的平台中,学生能够轻松的进行交流,快乐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在网络这个平台,进行预习课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补充资料来拓展阅读内容,对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文章主旨有更好的了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统一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合理运用网络环境,研究学习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探究性学习模式有不同的教学环节,学习策略也有所不同。首先要注意进行课前铺垫,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或者试图了解来探讨即将要学的知识,收集有用的学习信息。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讲解《兵车行》的内容时,由于学生们已经在学习过的诗歌中了解了杜甫的经历和诗风,对于此诗创作背景——安史之乱也有一定了解,所以就不用在课堂上浪费太多时间对此诗背景进行详细讲解,而可以利用课前时间布置相应任务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内容,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内涵,不仅有利于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媒体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意境、确定文本主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积极性。学生在新课程语文教材的学习中,出现兴趣不大或一头雾水的情况,是由于仅凭教师讲解教材中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有的写景、有的抒情、有的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够,所以不能理解文章内涵。而利用网络相关信息的方式,通过向学生显示形象生动画面的方法来引入文本意境的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度,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感知课文,提高自己的课文审美能力。例如在讲解孙犁的《梨花淀》时,课文中写了“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制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样一段文字,它从两个部分来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意图,上半部分作者对白洋淀水乡的辽阔无垠和富饶景象进行了描写,而下半部分则对大家对白洋淀的赞美进行表述,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创设意境想象,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分析,当日本人入侵这片土地时,聪慧的白洋淀人民做出了什么反应。

三、贯彻探究学习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升学压力比较大,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状态一直是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来改变学生们课外阅读放任自流的局面,让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1)延展阅读教材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知识之后让学生们对文章进行评价鉴赏,并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并独立阅读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鸿门宴》之后,让学生们围绕《我心中的楚霸王》这一主题在图书馆或其他网络平台搜集资料,仔细阅读《史记》、《乌江亭》等材料来确定观点。(2)要求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教师推荐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文章或著作,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并设计专题讲座,让学生们在阅读思考之后合作完成课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们有益的学习,快乐的进行探索和研究,长时间的积累阅读,对于增加学生阅读兴趣、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好处。(3)引导学生关注报刊,进行时文阅读。在学生阅读书刊的推荐上,教师可以推荐《读者》、《青年文摘》、《杂文选刊》等报刊,让学生们关注时代,有一个专题性阅读。

总之,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學生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的调动,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便是在网络中开展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雅婷.谈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 教育艺术. 2007(03)

[2]杨吉琳.浅议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 中学语文. 2006(Z1)

[3]张利勤.习惯决定命运——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 文教资料. 2006(21)

[4]盛承人.养成语文学习的习惯[J]. 语文学刊. 2006(12)

[5]于桂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6(00)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高中语文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