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数学拓展课课例研究

2017-04-10 00:42彭继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黑洞交流探究

彭继成

G633.6

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开展基于在数学拓展课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题研究。

数学拓展课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课前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课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课下参加社会实践等,改变了以往数学课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同时数学拓展课的学习方式是灵活的,不同的拓展课学习方式的选取也不同。拓展课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活动、探究、实践等多种形式将有趣的实用的数学呈现出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具有动脑、动手的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创造,所以,数学拓展课既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爱好,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转变。

本文将通过展示数学拓展课的教学实践,反映在“依托数学拓展课,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教学理念下数学课堂中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一、构建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把班级学生分为6人一组,其中二名优等生,两名学习困难生,二名中等生,要求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小组每位成员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各自有明确分工和任务,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莫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比如我在九年级上期“初中数学化归思想”这节拓展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上网查资料的自学任务:

课前自主学习的设置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归思想的认知,同时也为课堂合作交流打下基础。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供外部条件。

二、课堂展示交流,增强学生自信心,形成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原动力。

适当的小组展示不仅是对前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更是对后一阶段学习学生学习动机的无形激发。教师在落实学生自学完成情况的同时,了解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起点,创设具體的教学情,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打开思维的闸门,为下一阶段自主探究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三、课堂上的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还以拓展课“初中数学化归思想”为例

四、动手创造,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比如,我在七年级下期拓展课“利用轴对称进行图形设计”带领学生衣服。

学生穿着自己亲手做的衣服,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不是枯燥的,感受到数学知识还可以在“玩”中学到,转变了学生以往学数学的方式和观念。

五,激发兴趣,拓展学生视野,鼓励学生主动去求知。

我在七年级上期拓展课“数学中的数字黑洞现象”中,带领学生感受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学生在了解“123”黑洞, “水仙花”黑洞, 验证角谷猜想之后,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增长了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意思品质。有一位同学在做“3x+1”游戏时,选取数字25进行验证,结果经过26次运算时,终于找到“421”黑洞,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细心、耐心。这节数学拓展还激发了学生对宇宙黑洞产生了兴趣,为什么会有“黑洞”?“黑洞”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黑洞的吸引力极强?学生充满好奇。数学拓展课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六、在数学拓展课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效果明显

在开展在数学拓展课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研究以来,试验班级学生学习方式有很大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改进,数学成绩整体也有很大提高,涌现一批数学尖子生,在中招考试中,取得119分的成绩。而按原方式上课的班级,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实践证明,依托数学拓展课,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可行的。

在数学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也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课题组还要在数学拓展课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探索更多能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措施,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该结合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猜你喜欢
黑洞交流探究
如此交流,太暖!
设问引导探究
一张图了解黑洞
给黑洞拍张照
黑洞什么样,有图有真相
枯叶黑洞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