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素养,在科学课中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2017-04-10 18:30陈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被提到了教改的基础地位。小学科学教学应该应积极关注核心素养培养,促进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深入变革,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等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实现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本文在分析核心素养和科学科学教学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探究能力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探究能力

G623.6

小学科学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应以培养新时期小学生探究能力为基本教育理念,使学生形成科学素养,发挥科学的启蒙教育作用。随着“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交点,其体现的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理念与科学课教育宗旨十分契合,可以说,探究是开展科学活动的根本路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小学科学课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科学学科的关系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核心素养被提到了课程改革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通过学生后天习得的能力,不可能通过先天遗传得来,在小学科学学科的不同教育时段,关注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习惯等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构成核心素养的六大基本要素,都可以从科学学科中找到体现,尤其是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三大要素更是反映了科学学科的教学宗旨。其中,科学精神反映了科学学科的基本特征,科学学科就是通过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乐趣的过程中养成敢于质疑、尊重事实的基本科学态度,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学会学习则强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和方法,而探究正是学习科学课程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实践创新则是帮助学生形成适应挑战、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创新意识、技能应用等作为基本要点。可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小学科学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基本教学宗旨是非常吻合的。

二、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1.巧妙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通过提出问题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紧张思索的状态得出一些新认识和好方法。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巧妙地穿插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问题答案与学生预先设想正好相反的问题,然后综合运用设问、反问甚至追问等提问形式,不断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在帮助学生认识“氧气”时,学生对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东西,很難形成探究的兴趣。为此,教师不要按部就班地做演示实验,而是先抛出一个问题“将在空气中烧红的木炭和铁丝放到氧气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很快就熄灭了。”然而当他们看到演示结果后,肯定会大吃一惊,铁丝不仅不会很快熄灭,反而燃烧的更旺了。这样,通过给学生造成巨大的疑惑从而能很快地将他们带到教师期待的探究氛围中,通过热烈讨论得出氧气支持燃烧的小结论。此时,教师再适当抛出几个发散性的问题,如“酒精泼出来后点燃了,怎么办?”,“油锅起火了,怎么办?”通过这样延续性的问题进一步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2.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践性是科学课的重要特征,一些特别制作的教具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往往能发挥重要作用。小学科学课需要大量的实物教具辅助教学,很多学校难以提供足足够的教育支撑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制作教具,既满足教学对教具多样性的需求,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达成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目的。小学科学课所需要的各类实物教具并不要求贵重、高端、精细,甚至一些价格低廉和粗糙的材料也能成为教具的原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废弃物中“提炼”原料,将科学课堂打造为“绿色”课堂,也巧妙地贯彻“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理念。例如,很多小学生对降落伞非常感兴趣,教师则可以设计一个教学任务,安排学生亲自制作降落伞,鼓励他们从身边找原材料,对于这个“新鲜事物”,很多学生开动脑筋,有的用垃圾袋制作伞面,金属夹子作为悬吊重物,用缝补线制作伞绳等,有的则干脆用废弃的雨伞制作降落伞。通过这些很容易获得的原材料,教师既巧妙地培养了学生“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理念,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的目的,实现了探究阵地从课堂到课外的巧妙延伸。

3.创新教学方法,深化科学探究教学

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科普影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其综合运用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底蕴,是常规教学方法很难表现出来的。多媒体技术的丰富影像表现效果能够塑造直观的视听冲击,符合大部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实地参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去,带领学生多去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参观学习,感受科学知识背后蕴藏的丰富人文底蕴,既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也能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热爱之情,进而刺激他们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授学生们认识地球时,书本上的插画文字表现力不丰富,为此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描写美丽地球的科普视频或者带领学生去科普馆参观,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带来的直观感受能够潜隐默化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探究欲望,最终实现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基础的科学素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为引领课程改革的重要上位性概念,核心素养在课程的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变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应切实贯彻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使其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刘大华. 激发小学生科学兴趣,育探究精神-浅谈小学科学课的核心素养[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12):156.

[2]张红霞. 兴趣激发探究探究获取真谛--浅谈小学科学课中探究兴趣的培养[J]. 山东青年, 2014(4):25.

[3]刘伟勤. 论科学领域下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教学研究[J]. 新校园:阅读, 2016(2:59).

作者简介:

陈阳,男,1988.11,汉族,浙江宁波象山,大学本科,中学二级,象山县高塘学校,研究方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