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例

2017-04-11 08:43尹昌美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大学生

王 平,韩 菡,尹昌美,魏 飞

(山东农业大学 农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班主任+”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例

王 平,韩 菡,尹昌美,魏 飞

(山东农业大学 农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高校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学习和管理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要“立德树人”,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好班主任在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是高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在原有班主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班主任+”工作新模式,是解决原有的班主任工作模式面临诸多困境的有效途径。

班主任+;工作模式;全员育人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①高校班主任制度建设是高校管理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历来都非常重视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四年或五年的大学生活尽管短暂,但它却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甚至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职业选择和未来生活。所以,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高校班主任工作模式面临的挑战

我国自清华大学于1953年率先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全国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制度建设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班主任制度的改革、创新发展和深入推进,他们在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思想引领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原有的班主任模式也亦凸显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班主任“无暇顾及”班级工作

高校班主任一般由专业老师兼任,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班主任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学生中间,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更谈不上及时有效的专业思想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引导。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有些班主任的教学任务更加繁重,矛盾更加突出,出现一个学期见到班主任1-2次已属于常态,甚至出现了班主任“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

(二)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责任意识不强

尽管教育部出台了有关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各高校也根据学校实际,出台了加强和改进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但在实际的工作运行中,却客观地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班主任工作业绩没有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的一项重要指标来进行考察;班主任工作考评、奖惩体系不完善;班主任职责不明确,工作中存在随意性;再加上班主任的津贴较低等原因,势必造成班主任工作主要靠“自觉”,而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三)班主任队伍缺乏系统培训,专业化程度不足

高校班主任是一个特殊的岗位,不仅要求其对班级建设进行指导,还要求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学业规划指导、心理健康疏导等,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而目前在高校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教师中,多数是刚刚博士毕业或从国外求学回国的青年教师,他们中多数还不完全具备班主任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仅仅凭着对班主任工作的一腔热情到岗即便上任“班主任”一职;工作缺乏经验、方法和技巧。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也因相关的培训缺乏,仅凭“经验”和责任心,似乎还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更谈不上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要求。

二、“班主任+”工作模式提出的背景

(一)破解原有班主任制度诸多困境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群体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数量增加、多校区办学、学生需求多元化;再加上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依靠班主任一人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适应学分制背景下学生的多级需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学分制似乎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随之产生的学分制也已经开始在高校普遍推行。学分制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而且使学生的学习由集体性向个体性转变,生活和学习的动态变化加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加强。传统的整齐划一的班级管理模式也会在入校一段时间后,由于学生的动态变化而出现分化和复杂化;“抓两头,促中间”的班主任工作方式似乎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客观而现实的需要,班主任对学生教育引导和指导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2]“班主任+”工作模式,能够很好地发挥团队的智慧和优势,最大限度应对和满足学生的多级需求。

(三)学生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服务的需要

服务精细精准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班主任+”工作模式让更多的专家教授走进学生、深入班级,营造了全员育人的浓厚氛围。以领导、专家学者为主的班主任导师组具有极强的引领带动作用,榜样是最好的说服,示范是最好的引领,“班主任+”团队以榜样的力量感召学生、引领学生和服务学生。

(四)应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发展的需要

“互联网+”时代,学生阵地迁移,微信、微博、QQ等已成为思政引领的主流阵地;“去课堂化”思政教育面临很大挑战。网络阵地的多元性、复杂性、隐蔽性依靠单一的班主任、辅导员引领,其难度会更大。团队式的“班主任+”工作模式有助于无缝隙对接每一位同学,实现学生管理服务的全覆盖。

因此,只有不断创新高校班主任工作模式,才可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发展、择业、心理等发面的诸多现实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意义重大而深远。[3]

三、“班主任+”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在全校率先实施“一、二年级班主任制,三、四年级导师制”工作模式,一批专家教授为学生成才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多校区办学及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的变化,原有的一个班级一个班主任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2015级新生中实施“班主任+”工作模式。这一模式是在原有班主任制度基础上的探索和深化,也是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成才的需要。

“班主任+”即班主任+班级导师组+学生班级助理。每班设班主任1人,由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班级导师组3-5人,由学校、学院领导1人+专业主任、系主任或副主任1人+不同学科专家教授2-3人;学生班级助理2人(大班助1人,有大三学生担任,小班助1人,有大二学生担任),学生班级助理人选由学院团委在二、三年级学生骨干中选拔产生。

“班主任+”工作模式的整体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即团队筹备阶段、团队带动阶段和师生互动阶段。

(一)团队筹备阶段

1.建章立制

制度建设是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保障。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农学院研究决定在2015级新生中实施“班主任+”工作模式,并制定出台《农学院“班主任+”工作模式实施意见》、《农学院2015级学生班级助理选聘细则》;2015年8月底召开全院教工大会,传达、部署和遴选。

2.组织选聘

优秀的团队是实现“全员育人”目标的关键。“班级导师组”成员,采取自愿报名、各系推荐、学院学生领导小组审核,确定最终人选;班主任,由各系根据选聘条件推荐、报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学生班级助理,由学院团委在全院二、三年级学生中公开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骨干担任;2015级“班主任+”团队最终确认44名教师(10个自然班级),占教师比例的63.8%;其中泰山学者6人,专业主任、系主任或副主任10人,教授、副教授27人。

(二)团队带动阶段

1.活动带动

活动是最好的育人平台。根据学生特点,积极打造新生入学教育精品工程,开展新生导航、成人礼晚会、学风建设辩论赛、演讲比赛、班级形象设计大赛、学生干部培训等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班主任+”团队主动从迎新报道、开学典礼,到中秋晚会、学风建设大讨论等各项活动,全程参与,全过程指导。

2.专业推动

加强专业认知、了解就业工作情况和科技最新进展,有利于夯实专业思想。“班主任+”团队通过院长论坛、专业教育、生涯规划访谈等系列活动,及时跟进指导,为新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航。

3.兴趣吸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院积极邀请生态专家、国家杰青、中草药专家等一批杰出校友为新生导航。组织新生参观实验室,与专家、实验室、科研课题和最新成果零距离,提升专业兴趣,树立成才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

(三)师生互动阶段

1.思想互动

“班主任+”工作团队按班级建立微信群、以专业建立QQ群,在线上与新生交流互动;开展“班务日志”活动,每2周组织一次班委与导师组见面会,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指导学生干部搞好班级建设。

2.教学相长

开展分类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学院推出了“岱下学宫--民之天”师生你和我系列论坛,按学生分类需求,开展专题面对面访谈活动,重点加强大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指导,同时针对学生考研、出国、创业、就业等不同需求开展专题访谈。

3.主动学习

“班主任+”团队引导新生,从点滴做起,将学习内化为习惯,2016年10月统计显示,81.5%的新生主动进入导师实验室,开展创新性研究,他们跟随导师开展“SRT”等创新项目研究,探索科学前沿,为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四、“班主任+”工作模式的成效

原有班主任制度下,每学期专业教师参与新生工作的人数约为15%,参与班级活动次数为1-2次/每人.学期。而在“班主任+”模式的推动下,60%的专业教师,包括85.7%的泰山学者和100%的专业主任、系主任直接深入课堂、宿舍、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团队不仅参加班级例会、还深入宿舍、班级沙龙等活动中,参与班级活动次数达5次/每人.学期以上,“班主任+”工作模式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中,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氛围更加浓郁。

(一)学生专业兴趣更加浓厚,学风向好

“班主任+”工作模式实施一年来,学生的专业思想进一步稳固,专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习热情不断高涨。据统计,2015级专业兴趣浓厚的学生数较2014级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数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2015级学生全年学习成绩优秀等级158人,占53.6%,同比2014级提高10个百分点;不及格率明显下降;2015级《植物学》竞赛平均成绩同比2014级提高9分,优秀率提高24个百分点;早操迟到率下降27%,晚自习旷课率下降14.4%。

(二)学生职业发展目标明确,创新创业积极性高

近年来,学生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目标更加清晰;调查显示,91%的学生考研、就业、创业目标明确,而目标模糊的人数同比2014级下降10个百分点;有创业意愿的人数同比2014级提高3倍;在学校、学院举办的创青春创业大赛上,新生组队提交院级项目10项,61名同学(占学院新生总人数的21%)参加创业大赛。在“班主任+”团队导师组的启发和引导下,30余名同学入学不到一个月便进入导师实验室开展创新性研究,同比2014级提高5倍。

(三)学生参与意识强,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主动性高

2015级新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先后获学校辩论赛冠军、“我爱我家”班级形象设计大赛、《学生手册》知识竞赛一等奖等。21.7%新生宿舍入围学校“三星级宿舍”,同比2014级提高12个百分点;整体“三星级宿舍”数量较去年增加9个,增长率28.1%。2015级新生自发组织班级活动的热情不断提高,他们通过自主设计、自我管理,不仅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而且全面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五、“班主任+”工作模式的思考与展望

(一)根据学生需求,拓展“班主任+”工作模式的工作内涵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和便利,拓宽渠道,发挥校内外有效资源,实施“名师导航计划”和“学长领航计划”;让更多的专家教授和优秀校友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培养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岱下学宫--民之天”师生你和我系列论坛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分类别、分层次开展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借助校友资源,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让更多的校友参与到学生发展中;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班”,打通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建立“校友微信群”等平台,拓展网上互动空间,指导和帮助大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生涯发展与创新创业指导。

(二)建立健全“班主任+”团队的考评激励机制

为更好地调动“班主任+”团队工作的积极性,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尤其重要。一是加大班主任工作的调研,完善“班主任+”工作模式的激励考核办法,制定可量化、可操作考核评价体系。转变思想,创新方式,实施“班主任+”写实性工作日志;班委负责记录,团委确认,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考核。二是从学校层面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激励机制,如: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条件,特别是合理增加班主任工作经费的投入,加大班主任工作在职称聘任等与教师自身发展相关的具体工作中,增加其比重,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热情。三是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激发“班主任+”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开展“优秀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先进个人”等评选表彰,加大对“班主任+”团队的精神激励;推广优秀典型案例,示范引领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投身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浓厚氛围。[4]

(三)强化“全年关注、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工作理念

通过开展“深度个案辅导”,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档案”,为学生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奠定基础;成立“大学生学业发展中心”,强化学风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变学生需求咨询为主动跟踪指导服务。通过建立学生发展档案,做到学生四年发展指导不间断,从而达到学生发展四年学业系统化贯通、系统化指导和系统化设计。并通过个案跟踪,进行动态分析和逆向设计,做到全程关注、全过程指导和精细化辅导。

(四)加大对“班主任+”团队的针对性培训

众所周知,一名负责任的班主任直接影响着他所带班级的每一名同学,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成效;而目前,以青年教师为主的班主任队伍,他们尽管工作上有热情、有想法,但实际工作效果却有可能差强人意,甚至事与愿违。一直以来,各高校尽管非常重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但针对班主任的工作或者业务培训却少之又少,定期培训迫在眉睫。针对班主任现状,一是定期组织“班主任+”团队开展相关理论学习和培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国家、省及学校关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并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全面提高“班主任+”团队对政策的把握和对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全面提高“班主任+”团队开展工作的政策理论水平。二是通过“班主任+”团队工作沙龙等有效形式,开展实践性交流互动活动,通过经验分享、问题探讨,探索在“班主任+”团队实战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和普遍问题,提高“班主任+”团队工作实战能力和探寻解决典型问题的有效途径。三是要开展广泛的交流性学习,如组织专题研讨会、团体辅导等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分享班级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个案探究等,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六、结语

高校班主任是大学生发展的指引者和引路人,如何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工作机制,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重视和建设一支素质高、水平高、质量高的班主任队伍,事关大学生整体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局。“班主任+”工作模式是在原有班主任工作模式基础上的有效尝试,但是高校班主任工作还有很多工作或者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是高校今后一段时期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学院将一如既往地从大学生实践中总结和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为学生发展助力。

注释:

①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1]余信丰.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0,(10):57.

[2][4]李达军.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困境和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36):100,102.

[3]张晓普.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班主任制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4.

(责任编辑:王淑玉)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a Work Pattern" Head Teacher +":A Case about the School of Agronomy i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ANG Ping,HAN Han,YIN Chang-mei,WEI Fei

( School of Agronomy, Shang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00,China )

Head teachers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direct leaders for students in term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learning and management, to strengthen morality education was especially emphasized in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and in this context, it is vital for the head teachers to play part in the field of team building. Based on the previous work pattern of head teachers, a new pattern " Head Teacher +" would be explor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light at present.

head teacher +; work pattern; all-round education

2016-10-31

王平(1973-),男,山东枣庄人,副院长,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党建研究;韩菡(1980-),女,山东泰安人,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学生规范化管理研究;尹昌美(1988-),女,山东临沂人,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研究;魏飞(1988-),男,山东潍坊人,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资助研究。

G641

A

1008-7605(2017)01-0066-05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大学生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