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说”好故事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7-04-13 07:42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哥伦布船员自然段

第一板块:学习字词,叙说故事的“曲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关于发现的故事,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课文中有些字词容易读错,请大家看黑板,按照老师的格式注音,写好了就立即坐正举手。只写拼音,不用写词语。

(出示)

全身出血( )坏血病()拖累()

(师请两个最快举手的学生上黑板写:xiě、xuè、lěi)

师:请大家大声、整齐地读这三个词语。(指着“坏血病”一词)谁来说说你对坏血病的了解?

生:坏血病是因为缺少维生素C。

师:知识是正确的,但话不完整。故事中谁生了坏血病?请重新说。

生:船员因为缺少维生素C而生了坏血病。

师:坏血病有个可怕的名字,谁知道?

生:海上凶神。

师:说完整。

生:坏血病有个可怕的名字叫“海上凶神”。

师:坏血病究竟可怕在哪里?我请一个同学朗读第2自然段。

(指一生朗读,生读得绘声绘色)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他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了船员死的惨状。

师:朗读能让人眼前浮现画面,了不起的感染力。同学们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一边说说坏血病的“可怕”。

(生自由练说)

师:说它是怪病,因为发病的时候症状惨不忍睹,还因为当时人们不知道它发病的原因,结果呢?

生:发现了维生素C,秘密才解开。

师:故事一波三折,谁根据这条曲线简要说说?

(板书)

师:故事主要讲了这个伟大的发现。一波三折,抓住故事的转折点我们就把这个故事说清楚了。

评析:坏血病是故事发生的起因,它揪住了故事中的哥伦布、船员、医生的心。它也贯穿了整个事件。荣老师从故事的引发点开始,再到故事的结局,引导学生抓住故事发展的关键点把故事说清楚。

第二板块:依循情节,评说故事中的“人物”

师:这次伟大的发现,包含了哪些人的功劳?

(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板书:哥伦布、船员、医生、人们)

师:这个故事中,谁是最关键的人物?请同学们默读第3~8自然段,寻找依据。

(生默读后交流,有的认为是船员的牺牲,有的认为是哥伦布的发现,也有的认为是医生的研究)

师:任何一个伟大的发现,一定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们必须学会分辨故事的主要人物。老师有三个问题:谁第一个关注了野果子?谁第一个把自己的猜想说给了医生?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的?

生:哥伦布最早关注了野果子。我是从“‘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哥伦布一回到意大利,就把这些船员起死回生的奇迹讲给医生们听”这句话中读到的。

师:请同学们把这句话画出来。没有这两个第一,维生素C会被发现吗?现在你们知道谁是发现维生素C的主要人物了吧?

(生齐答:哥伦布)

师:一个故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人物,其中发挥作用最大,对情节最有推动的就是主要人物。找准主要人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故事。说说看,哥伦布为什么是主要人物?

生:这个故事当中,哥伦布第一个关注到野果子并产生猜想,又第一个把猜想告诉给医生。

生:因为他是船长。他不想让他的船员再被害死。

生:他善于思考。

生:哥伦布想尽快找到打败“海上凶神”的答案。

师:你们很会读书,透过字面,能读到人物的想法、情感!课文第3~7自然段,随着情节推进,每个自然段中哥伦布的情感各不相同,选择你最想品读的一个自然段,并用一个词来说哥伦布此刻的情感。

(生自读,做批注)

师:交流的时候,我们先说自己想读第几自然段,然后用一个词说出哥伦布的情感,再将你的体会融入朗读。

生:我选了第4自然段,从“噙着眼泪”这一词语中读出哥伦布是很伤心的。

师:(板书:伤心)说得好。他为什么伤心?

生:因为把得了病的船员留在岛上,害怕他们死掉。

师:舍不得与自己同甘共苦的船员。既然舍不得,为啥还要点头答应船员的请求?

生:因为他不知道“海上凶神”会不会传染,其他船员被传染上就不好了。

师:所以,这噙泪点头中,除了伤心,还有什么情感?

生:舍不得。

生:无奈。

师:(在“伤心”后加板书“且无奈”)请你带着伤心而无奈的感情把这一自然段再读一下。

(生朗读)

生:我读第3自然段。我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

(生朗读)

师:(板书:十分沉重)你不仅找准了这份情感,还加了表示程度的修饰词“十分”,你的表达很准确。

生:我读第6自然段。这段中哥伦布的心情是又惊又喜。

(生朗读)

师:(板书:又惊又喜)读得很响亮,有惊喜的感觉。面对这个奇迹,哥伦布的语速会快还是慢?

生:会很快,他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

师:“迫不及待”这个词用得好。请你读出惊喜的、迫不及待的感觉。

生:我读第7自然段,我觉得这段中的哥伦布是很困惑的。

师:(板书:困惑)一个问句,一种猜测,虽然看起来很奇怪,但有希望就好。困惑而期待,你来读。

(生朗读)

师:(指板书)我们可以发现故事主人公的情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着,把握住这条情感变化的线,故事就在你脑海里串成一条线,很清楚。

师: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整齐、响亮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坏血病随着维生素C的发现而被治愈了,读到这里,你觉得到底是什么支撑着哥伦布呢?

生:关心船员。

师:(板书:爱)无论是遭遇坏血病时的沉重,噙泪点头时的心痛无奈,还是发现船员活下来时的惊喜,到有了猜测后的苦苦思索求答,所有情感背后深藏的,都是一位船长对生命的关爱。

评析: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是伴随故事情节推动发展存在的一条暗线。养成关注人物情感变化的意识,是走进文本、贴近人物、感同身受、体悟深刻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触摸语言文字,还原文本当时的场景和情境,进入文本,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哥伦布这个人物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生动起来。

第三板块:回顾全文,论说故事的“启示”

师:故事表面看似偶然,但其中存在必然。维生素C的发现只是人类众多发现创造中的一个,你读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想法?

生:发明创造源于爱。

生:智慧就是善于思考,善于发现。

师:是啊,爱与智慧是一切发明的源泉。同学们说得真好!对故事中每个人的表现你又有什么想法?

生:发明创造好比是接力赛。

生:很多事情的结果是无法预料的,就好比船员的起死回生。是维生素C救了他们,更是他们自我牺牲的精神救了他们。

师:说得真好!课后有个作业要求同学们说说维生素C的故事,这节课荣老师就是带着大家学习了怎样“说故事”。说故事,就是要说主要内容,说故事人物,说故事的过程中加入自己读故事的感受和想法。回去后给小伙伴或父母说一说维生素C的故事吧,相信大家都会喜欢你说的维生素C的故事。

评析:让学生在读故事中产生思想这是最可贵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表征,不应是消极被动的吸收,而应是积极能动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既是语言的运用,更有智慧的闪现。

总评:这堂课以“说”为主要学习方式,设计了“叙说—评说—论说”三个板块的学习活动。学生融入故事,成为故事的亲历者、体验者;又走出故事,成为故事的评论者、思想者。语文课当凸显实践品格,当有“语文的特质,审美的品格,情趣的推动,理性的积淀,生命的关切”。学习者在言语运用的实践活动中将躺着的语言文字复活为贯注生命的灵魂,以意解意、以情体情、以思触思。故事更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过程,在这一节课上,有概述、讲述、转述,有再现和创造性的评述,形式的丰富,更是对文本教学价值的解构重组。阅读教学课要走出“千课一面”,必须“识体而读”,故事的阅读从“读懂”到“讲好”到“能说”,都是故事阅读的形式,这样的设计逐步使我们的学生习得一类文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适体而教”,点拨引领学生抓住故事的曲折点、故事的精彩点、故事的深思点,体会故事这类文体的表达要领或本篇文本的表达特点,也是为学生写好读后感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哥伦布船员自然段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秋天
被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闯海盗老巢接船员
《哥伦布后裔》中的历史改写与杂糅叙事
美丽的秋天
中韩船员沉船遇难
哥伦布与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