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艺术性解读

2017-04-13 10:25刘静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抗战政治

刘静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艺术性解读

刘静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抵制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时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成熟时期,毛泽东思想理论著作的成熟与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成熟具有一致性。在长期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对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学习和总结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对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

自1937-1945年的八年抗日战争中,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频频失利,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节节胜利,人民群众表现出不断高涨的抗日热情,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极大重视和对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艺术的有效运用。因此,学习、总结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艺术,对于解决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抗日战争时期的客观形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国家从此进入了长达七年的抗战阶段。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因此,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必须动员到每一个中国人,这是促进全民抗战的基本条件。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是“生命线”的作用,并且从政治路线的角度认识开展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求“中国共产党员及其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功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1]。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动员一切力量,倡导全民一致外对,促使抗战的胜利。各项工作都要以取得抗战的胜利为中心展开,此时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以这个中心任务展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民抗战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抗战阶段以及不同阶段出现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的思考,对不同教育对象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形成了一套符合客观形势,且具有时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艺术特色。

2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毛泽东同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具体阶段的具体情况以及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认识,并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创新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矛盾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典型示范法、说理分析法,在团结全民抗战、促进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1 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即是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就掌握了事物前进的方向。1937年毛泽东发表的《矛盾论》是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方法的代表作。毛泽东善于在错综复杂是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争取民族团结一致,为革命成功奠定基础。

抗日战争初期,面对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民族的危难时刻,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本民族的利益为重,要求:“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进攻!”[2]呼吁“全国爱国同胞团结起来,反对妥协退让,拥护全民抗战”[3]为取得民族独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全民抗战和持久抗战,面对时局变化,及时调整革命的方向,取得革命胜利。随着统一战线的确立和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的不断提高,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因此,毛泽东提出了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不同阶段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调整,有利于抗战顺利进行和加强党的建设。

2.2 调查研究法

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毛泽东同志在发表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他指出通过调查才能解决问题,着重强调了调查的重要性,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抗日战争时期,调查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在很多文章中都特别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毛泽东在《附录: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严重提出了教条主义的危害,要求党员干部克服主观主义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要深刻把握中国情况,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向社会做调查研究,调查社会的阶层的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对不同的阶级和阶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了“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2.3 典型示范法

典型是一面旗帜,给人以方向和目标。通过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一个典型,把更为直观、生动的典型形象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灌输到受教育对象中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榜样的作用。例如,为宣传无私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发表了《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以纪念白求恩和张思德,通过宣传人民群众身边鲜活的例子,将榜样的优秀品质生动的体现出来,鼓舞人民学习他们为革命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抗日根据地的生产运动中,他也十分重视榜样的作用。他指出:“不把陕甘宁边区一些农业英雄的模范劳动方法推行于各地…….是错误的。”[4]以榜样的示范作用来激励生产。同时,毛泽东本人也非常注重树立自我形象,在延安,毛泽东住的是十分简陋的窑洞,他和普通士兵穿一样的衣服,毛泽东本人就是一个先进的典范。

2.4 说理分析法

毛泽东的说理分析法是教育者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讲道理,使受教育者明白事理,分清是非,提高受教育者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方法。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总结,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卓越的智慧和独特的思维。

毛泽东认为,说服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他强调以理服人。1938年,全国各地的革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抗大初建时期,条件艰苦劳动又多,一些来自大城市的青年有消极懈怠的心理,毛泽东因此亲自到抗大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当时,毛泽东对那些持有抱怨态度的青年讲述革命者参加劳动锻炼的重大意义,以引起学员的深思。后来,不仅使学员们从思想上取得了一致,而且坚定了他们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的决心。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这种说理分析法就是在尊重人的基础上进行说理引导,使受教育者受到启发,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

3 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

3.1 思维艺术——抓住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思维特色表现为挈领性思维,这是抓住主要矛盾的思维艺术。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代表作《矛盾论》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思维特点。毛泽东总是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根据时局的变化,在众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并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在抗战期间,毛泽东准确的分析局势,提出当前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矛盾,在中华民族危急关头及时制定新政策,旗帜鲜明的号召和积极的推动全民抗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维具有较强的革命性和实践性,他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观点,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根本着眼点,即人民群众,充分肯定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断在实践中践行这一思想。

3.2 宣传艺术——典型教育的示范作用

典型教育的宣传艺术是以典型人物的典型思想和事迹来鼓舞和教育人们,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一种宣传教育艺术。毛泽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视宣传工作,他本人也擅长用正反两方面的的典型教材来发挥模范和教育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树立张思德、白求恩等先进典型,分别著作演讲报告《为人民服务》;写了《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5]毛泽东通过宣传体现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的个人,使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然而,毛泽东也拿站在人民对立面的反面教材来教育党和人民,1937年10月,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为逼婚刘茜失败,开枪把对方打死,这对共产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虽然黄克功对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仍逃脱不了被处以极刑的惩罚,这一政策的实施挽回了群众影响,使中国人民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3 语言艺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列宁曾指出,人对真理的探究来源于情感。情感,在一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量。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高度赞扬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他指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6]。毛泽东同志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受教育者内心受到触动,引起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有助于团结全党和人民群众,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4 学习艺术——注重实践锻炼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很多著作都体现出了实践的思想根源,例如《实践论》、《论持久战》等,他在《论持久战》中向我们讲述人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才能做好事。毛泽东始终强调人们要在实践中锻炼,从而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歌曲《南泥湾》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带领人民群众战胜革命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他还强调用踏踏实实的革命工作的事实而非辩论来反对敌人。抗战时期,毛泽东尖锐批判了那些具有主观主义的思想、做事或写文章不能实事求是的人。他提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事,反对做事装样子吓人,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同时,毛泽东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要讲真话,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因此,他反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的正确态度,批判不务实的各种想法与做法。毛泽东为了使实践教育法能够在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他指出,对研究实际问题的文章,要给更多的稿费。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为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革命宣传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

4 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当代启示

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在当时体现出了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对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1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教育

政治工作的效果如何,与受教育者的态度问题联系密切,因此,政治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有效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抗战期间,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肯定了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地位和作用,创造条件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同时重视政治教育问题,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问题开展政治工作。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治教育队伍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借鉴抗战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努力建设一支纪律观念强、作风优良的政治工作队伍。

4.2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持正确理论引导

我们的党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从现实的社会中来的,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东西是复杂多样的,存在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在面对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情况下,对于人来说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做好政治工作要以思想工作为出发点,从思想方面抓起。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要求党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僵化不变的教条,它是发展着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的政治教育,其根本上就是坚持创新精神。

4.3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毛泽东曾提出,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现实困难,是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投身到革命中来的首要任务,“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7]“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的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程度。”[8]面对社会的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状,妥善处理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至关重要的。党在抗战时期为我们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丰富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艺术不仅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为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意义,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新时期将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依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创新教育方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98.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26,872,836.

[3][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74-75.

[6]聂月岩.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8]毛泽东选集.第1—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

K 265

A

1672-2094(2017)05-0005-04

2017-06-28

刘 静(1991-),女,河南郑州人,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邓荣华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抗战政治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