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夜间经济分析研究

2017-04-13 21:21泓,应
灯与照明 2017年2期
关键词:夜景重庆经济

靳 泓,应 文

(重庆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

重庆夜间经济分析研究

靳 泓,应 文

(重庆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

当前,夜间经济比重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重庆加紧了夜间经济发展的步伐。通过对重庆夜间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指出了当前重庆夜间经济发展的自身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重庆夜间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挖掘夜间经济,寻找城市经济发展突破点,促进重庆经济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重庆;夜间经济;SWOT;策略

0 引 言

“从重庆南山山顶俯瞰重庆夜景,已近午夜,仍旧霓虹炫目,万家灯火与江面波光交相辉映,正应了‘字水宵灯’的美誉……”《中国国家地理》不吝言辞盛赞山城夜景之壮美。凭借“山城夜景”,重庆享誉全球。绚丽的夜景,也正凸显了近些年,重庆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

据统计,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夜间消费已经占全天消费额的50%,并还在逐步上升。同时,夜间经济的休闲性符合未来时代和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未来城市的发展将由生产型向休闲型转变,城市第三产业将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夜间经济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构成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居民的夜间消费潜力,并出台了相应的夜间经济发展规划或实施意见。如重庆市政府近期出台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青岛出台了加快发展市区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宁波将“夜间经济”纳入城市“十一五”旅游规划等。

1 夜间经济的概念

夜间经济Night-Time Economy(NTE),最近几年被大家以夜晚经济、晚间经济等多种说法提出,都是指正常工作时间之后所进行的经济性行为、活动,以太阳落山至次日太阳升起为时间划分界线。城市夜间经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夜市,而是一种基于时段性划分的经济形态,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第三产业方面的商务活动,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

2 夜间经济的意义

夜间经济不仅可以拓展夜生活空间,拉动生产和消费需求,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总量,提高城市设施利用率,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它还具有一系列的社会效益,对城市社会的良性运行十分重要。

2.1 夜间经济的经济学意义

2.1.1 拉动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是生产要素集约化和业态多样化的社会有机体,是区域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发展的中心。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传统制造业“过剩”和新兴房地产业“泡沫”,众多城市经济缺乏更多的增长点。服务业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机会多,对社会资本和居民消费的双重吸引力大。因此,在传统制造业大量过剩的“新常态”期间,以夜间经济为代表的服务业(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观光等)将成为“调结构”背景下的城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具备成长为城市主导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的所有外在条件,日益为地方政府所重视。据调查,如果一个城市的旅游景点仅能让游客游览2 h,则这个城市仅能获得一张门票收入。如果延长至4 h,则有可能获得门票与餐饮收入,如果再增加景区内容,丰富其夜间生活内容,则能获得门票、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等多种收入,城市的收益就可成倍增长。因此,夜间经济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源动力之一。

2.1.2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成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动力。城市是休闲产业的集聚地,也是人类休闲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发展城市夜间经济是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休闲产业是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必须考虑的因素。美国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美国人把1/3的时间用于休闲,把1/3的收入用于休闲,全美国有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使用。就中国而言,根据2013-12-11《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三次修订)规定,国家公共假日11 d,加上每周的周末两天假期,那么法定休假日达115 d以上(未加学生群体的寒暑假、上班群体的带薪年休假),中国人的全年休闲时间也将达到1/3。夜间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和拓展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力的支撑。

2.1.3 打造城市魅力品牌

城市品牌日益成为城市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竞争力。城市品牌价值不仅在于其能为城市创造良好的形象和声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成为其潜在的消费者,还在于其持续不断地创造新价值、新财富的巨大潜能。随着城市品牌在推动城市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不仅城市品牌建设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重视,而且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水平也随之成为判断魅力城市品牌建设的主要依据和标尺。全国闻名的城市夜间经济场所,不仅增添了城市的魅力,还丰富了城市品牌的内涵。如台北的士林夜市、北京的三里屯、上海的新天地、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庙、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开封的鼓楼夜市等。夜间经济的繁荣是一个城市开放和文明的重要标志,能为城市创造源源不断的人气和财气。城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凝结在城市品牌上的城市精华,又是渗透到城市品牌经营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城市夜间经济也将使城市品牌更具魅力与活力。

2.2 夜间经济的社会学意义

2.2.1 促进城市人际交往

夜间的休闲消费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人际交往,同时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白天工作的紧张节奏和竞争压力,能使人们放松心情,有效地调节身体机能。同时,现代人的生活工作节奏变快,发展趋势是“白天工作,夜晚休闲”,夜晚成为人们一天中休闲娱乐的主要时间。人们夜间户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长,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夜间活动的层次越来越多,活动空间的广度越来越大,城市生活渐渐步入了“24小时化”。快节奏的白昼工作使人们需要更多空间释放压力,白天无空隙的工作安排,让许多人把购物和放松的时间转到了夜间,夜间市场的开发已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空间,对人际交往的需要,甚至使夜晚成为比白天更有利于满足人们需求的时段。

2.2.2 缓解城市失业

失业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失业问题是一种“城市病”,它与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犯罪问题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解决城市失业问题对城市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夜晚经济利用时间的交错来发展经济,对解决城市就业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失业问题正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夜晚经济上增加就业机会,将会缓解这方面的压力。目前,许多城市为了扩大内需,拉动就业,把视角转移到夜晚经济上来。以重庆为例,其“夜间经济”极为火爆,拉动了餐饮业、广告业、旅游业的发展,并且解决了上万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2.2.3 控制城市犯罪

在城市夜间经济与城市犯罪之间,过去总有些误解,那就是城市夜间活动的增多会导致犯罪活动的增多,其实,城市夜间经济对于城市犯罪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控制与管理得当,夜晚经济对减少城市犯罪是有益处的。20世纪70年代初,建筑师奥斯卡·纽曼的《防卫空间》系统地探讨了社区环境设计与犯罪预防,标志着一个新研究方向的兴起。自然监视作为研究成果内容之一,纽曼认为,当环境能够方便有效地接受来自周围人群(包括周围建筑中的活动人群)的视线和控制,自然监控就能发挥其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效防控。雅各布斯曾经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街道空间的安全性,论证了城市时间与空间利用与减少城市犯罪之间的关系。她认为时间与空间连续利用的城市,经常保持流动的人潮,等于在不同时段都对有犯罪动机的人实施监控,使他们必定会有所顾忌。雅各布斯认为人越多,“观望”(即“街道眼”StreetEye)强度越大,控制犯罪的能力也就越强,主张商店、夜总会、酒店等延长夜间营业时间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活动来遏制犯罪。

3 重庆夜间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把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等因素用系统的思想加以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3.1 重庆夜间经济发展自身优势(Strength)分析

3.1.1 重庆具有丰富的夜间旅游资源

多层次、立体化、大面积的山城夜景,在春夏秋冬、风雨云雾中有其无法阻挡的魅力。层层叠叠的霓虹彩灯勾勒出一个繁华似锦的多彩世界,美不胜收。重庆也被誉为夜景最美的十大城市之一。三峡工程蓄水后,重庆市主城区在新三峡旅游格局中的旅游口岸地位及其枢纽功能发生了变化,重庆夜景也在旅游业大格局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除了金碧辉煌的夜景灯光外,重庆多雾湿润的自然气候、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抗战文化、重庆夜间餐饮文化、发达的夜间娱乐业以及市民夜晚生活方式也是吸引外来游客的重要资源。

3.1.2 夜晚休闲意识

重庆独有的巴渝文化和码头文化,使其自古便有喧嚣热闹的夜间生活习惯。或是在饭馆饱餐畅饮,或是在街头徜徉漫步,或是在商场购物消费,或是在KTV一展歌喉,或是通宵打麻将玩牌。尤其到了周末或节日之时,夜晚街头更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重庆人的夜生活习惯是开展夜间旅游的客源基础。另外,重庆作为国际都市,外国游客比较多,时差的存在,他们往往喜欢在中国进行夜间消费和旅游,来跟他们的作息时间相弥补。

3.1.3 市民的休闲消费能力较强

据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联合发布的2016年重庆市相关经济数据,2016年全国各省市人均GDP排名,重庆人均GDP为58 208元,位居西部省份第1位,全国第10位。据悉,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 558.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人均GDP达到57 902元,增长9.6%。重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 610元,增长8.7%。2016年,重庆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 271.3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3.2%。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 385元,比上年增长8.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 031元,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 954元,增长11.4%。市民的休闲消费水平居全国前列。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教育文化娱乐相比2015年增长速率为15.4%,医疗保健增长速率为20.2%,交通通讯增长速率为11.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优化升级,温饱型消费向休闲娱乐型消费转变趋势较为明显。住房、旅游、教育以及享受型的汽车、家电、家居建材、电子产品等消费热点频现,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重庆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型消费逐步成为居民的重要选择。

3.2 重庆夜间经济发展自身劣势(Weakness)分析

3.2.1 夜间经济未形成多方融合、产业联动发展

当前众多城市开展的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多集中于以下层面的研究:物质空间层面上,布局众多休闲夜市,对城市局部进行夜景灯光的照明景观营造等,以期聚拢人气吸引市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产业层面上,多是夜间旅游的融入,引入旅游产业,吸引游客参观游玩消费。但这些层面往往没有有机融合,产业之间也相对独立,缺少联动发展,没有最大化挖掘城市的夜间经济。

3.2.2 配套设施不完善,对周边影响大

植入“空降”的夜间功能片区,如夜市一条街等夜间消费场所,势必会缺少对整体全面的思考和预判,造成一定的“水土不服”。例如,重庆的南滨路,在火爆的夜间经济背景下,交通拥挤、噪声污染、灯光污染对周边生活居民产生的干扰等问题开始显现。同时,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停车位、服务点也会相应缺少布局的预判,整体性考虑不足,对周边地块的推动未最大化发挥,产生一定的资源浪费。

3.3 重庆夜经济发展外部机遇(Opportunity)分析

3.3.1 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目前,市政府审议通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决心打造“重庆夜市”这张城市新名片,随后夜间经济被提上日程。到2017年,全市建成市级特色型夜市街区20条、创业型夜市街区30条,创造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新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亿元以上;到2020年,继续增加市级夜市街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特色夜市品牌。此举意味着重庆夜市经济迎来重大利好,无疑是将夜间经济发展打造成重庆的一张特色名片。

3.3.2 优越的区位和政策优势

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国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城乡统筹的特大型城市。

近些年,随着“渝新欧”铁路的开通,重庆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中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加之在“长江经济带”中扮演引领角色,重庆逐渐成为内陆开放高地“最耀眼的亮点”。在这一重大机遇面前,重庆应准确定位,并结合自身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深度融合。这一切都将为重庆经济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会。

3.4 重庆夜间经济发展外部威胁(Threat)分析

3.4.1 周边城市同质竞争

中国西南地区另一个重要城市——成都,2011年其首条夜间经济示范街正式运营,目标定位是在3年内成长为青羊区乃至成都西部副中心最具特色的夜间经济发展区域。2015年开始支持开展夜间经济试点,启动服务业2025发展规划编制,支持开展夜间经济试点和场外促销活动,加大对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视程度以及重大节会展会的支持力度。

现有的成都巴蜀文化浓郁的锦里夜市、宽窄巷子、摆龙门阵、酒吧等吸引了全国众多游客前往休闲娱乐消费,对周边城市开展的夜间经济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3.4.2 易迈入夜间经济概念误区

当前城市的夜间经济建设,往往局限在对夜景灯光的打造上,仅仅是为夜景而夜景,忽视夜景营造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以及对地方优势资源的整合作用,健康运转的夜间经济除了合理布局夜景灯光,承担城市的修饰与美化作用外,还应与整合地方优势资源、发展旅游经济、促进休闲娱乐产业、吸引投资等相关领域有机联系,以夜景建设为手段,实现提高城市品质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功效。同时,夜景的建设与维护资金巨大, 往往伴随巨大的能源浪费,如果忽视了市场化运作的能动作用,政府将承担高额的财政负担,导致城市照明规划无法顺利、完整地实施。

4 重庆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策略

4.1 开展夜间经济规划和载体建设

夜间经济活动不仅是白天活动的延续,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首先,做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规划,邀请规划、建设、商贸、旅游、公安、体育、文化等部门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夜间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并将其列入城市总体规划全盘考虑,发挥规划对夜间经济发展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坚持分步实施,逐步推进,长期坚持。其次,科学布局夜间消费场所和设施,完善夜间经济的载体建设。除了对现有的购物、文化、旅游、休闲设施调整结构,提升品位,集聚发展,还要有重点地新建一批能集聚人气的大型综合性场所,实现夜间经济的集聚化、特色化、多元化、层次化发展。如建设城市中心商贸夜生活圈、参与性休闲娱乐项目区、夜间旅游线路和景点、夜生活特色街区等。

4.2 激发产业联动发展

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实现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注重发挥联动效应,例如,与餐饮、工商、旅游等单位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美食节、消夏夜等活动,以活动的开展带动夜间经济,提升产业影响力。

引入旅游产业,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增加夜游项目。以现有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在适宜节点区段,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游娱活动,突出动态性、观赏性和参与性,以吸引市民游客前来。同时,积极开展夜间广场文化系列活动,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参与性活动,以夜间文化联动“夜间经济”,形成“夜间景观+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的新型城市经营模式,不但可以令夜间经济走上市场化运作的健康发展之路,而且将政府从繁重的经济建设负担中解脱出来。

4.3 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夜间经济环境

首先,将夜间经济区域纳入城市亮化美化工程,对餐饮街区、购物街区、夜游景点、文化广场及区域内非营业建筑、居民住宅实施不同主题风格的亮化美化,倡导商家设置霓虹广告和亮化灯饰。第二,增设连接主要餐饮休闲街区、购物街区、文化娱乐中心、主要旅游景点的城市夜间公交线路,并根据客流和消费者需求适时延长营运时间。第三,延长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营时间,合理增调交通线路及运营时间,解决出行不便的问题,方便消费者出行。第四,公安、工商、卫生、街道、社区等要加强夜间治安防范和规范管理。如公安机关要加强夜间治安防范和消费场所交通疏导,城管、工商等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夜间经济的规范管理,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4.4 提升夜市档次,注入文化特色

进一步增加夜市的特色,突出重庆传统色彩与地方独特风味。重庆夜间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才能健康持续地长远发展,才能让当地居民和外地消费者实现文化的共享与交流。重庆的夜间经济应围绕得天独厚的巴渝文化展开,开发夜间旅游休闲项目,将文化与其他资源相结合。例如,在夜景照明中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夜游活动中彰显文化的活力,使巴渝文化精髓渗透到城市建设中,推动夜间旅游和城市经济发展。

同时,对众多夜市进行整体考虑,根据其特色进行定位,实现错位竞争、优势互补,达到人流、商流叠加优势最大化,打造餐饮群组的良性“微循环”体系,助力经济发展的腾飞。

5 结 论

城市夜间经济为城市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城市夜景的建设不仅可以增加城市魅力,提升夜间城市形象,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还可以促进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将优美的景观、缥缈的情调变成实际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不可否认,还应看到夜景建设巨大的经济投入。中国众多的中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夜景建设投资巨大,如果忽视其经济合理性及辐射带动作用,则可操作性差,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因此,适应当地民众夜间活动方式,创造良好的光照环境,同时又要强化城市山水特质,突出标志性区域、商业街、旅游景点和休闲场所的照明品质,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光顾,引导人们夜间消费,促进商业、旅游业联动发展,拉动经济,激发“后发优势”。充分挖掘城市夜间经济活力与生产力,以最适当的投入换取最大化的回报,创造独特的城市夜景观,对于中小城市有重大意义。

[1] 杨春宇. 科学打造重庆夜景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重庆夜景灯光建设谈[J]. 重庆建筑,2002(1):12-15.

[2] 翁季,应文,陈仲林. 重庆市主城区夜景照明规划设计研究[J]. 规划师,2001(1):61-63.

[3] 翁季,应文,刘波. 山地城市夜景照明规划初探[J]. 灯与照明,2002(4):26-28.

[4] 翁季,应文. 西部城市照明规划中的景观经济策略[J]. 新建筑,2007(5):30-33.

[5] 李建军,户媛. “城市夜规划”初探——“广州城市夜景照明体系规划研究”引发的思考[J]. 城市问题,2006(6):30-34.

[6] 高璐. 城市夜景经济[D].天津:天津大学,2007.

[7] 王荃. “中英—城市夜景经济”的对比、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8] 魏云刚. 城市夜间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 泰山学院学报,2010(4):117-121.

[9] 杨芷汀,王传松. 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研究[J]. 灯与照明,2007(1):4-5,19.

[10] 付迎霞. 旅游城市夜景照明规划的夜景经济策略——以安顺市为例[J]. 建设科技,2016(7):114-115.

[11] 唐铮铮.城市夜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12] 王莉.论城市夜景照明的景观特性[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4.

[13] 葛枫呐.谈夜景经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河南省开封市为研究对象[J].商业时代,2013:141-142.

[14] 王夫海,余琦,赵福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09(8):56-57.

[15] 曹新向.我国城市夜间旅游的开发——以开封市为例[J].商业研究,2008(11):213-216.

[16] 魏云刚.城市夜间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0(4):117-121.

[17] 于萍.夜间旅游与夜经济:城市发展的新动力[J].改革与战略,2010(10):32-33,128.

Night-Time Economy Analysis of Chongqing

JIN Hong,YING We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P.R.China)

At pres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the night economy, Chongqing has stepped up the pa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nigh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WOT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ongqing during the night, the night of Chongqing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at night, the night mining econom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o find a breakthrough point,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ongqing.

Chongqing; night-time economy; SWOT; strategy

2017- 04-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507)

靳泓(1991-),男,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城市研究与设计。

猜你喜欢
夜景重庆经济
重庆客APP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不妨写夜景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Lightroom让夜景照片更通透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在这里看重庆
城市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