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需“靶向治疗”

2017-04-13 23:28
山西农经 2017年14期
关键词:靶向治疗小康社会贫困人口

扶贫攻坚需“靶向治疗”

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的指导方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攻坚克难,打赢脱贫攻坚的最后决战!

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位贫困群众。目前,全国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在未来不到5年的时间里,中国将全面帮助这些贫困人口脱贫。在这样的形势下,有的地方为完成艰巨的脱贫任务,想出了“变通”之策。比如,个别地方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把款贷给企业用于发展,每年给贫困户分红,但是在整个资金使用、企业发展过程中,贫困户不参与,他们的技能没有得到提升,观念没有发生转变,违背了扶贫的根本目的,这种方式其实无异于变相吃利息。

通过实行社保政策兜底,实现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脱贫,是一种扶贫开发方式。而有的地方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低保兜底上。低保是用来保障基本生活的,但是个别地方认为,把贫困户纳入低保就实现脱贫了,据此任意扩大低保范围,这种“一兜了之”“简单粗暴”的方式,是对脱贫攻坚的敷衍。

要想让脱贫结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切实找到“穷根”,靶向治疗,让贫困人口“跟着跑”,而不是“背着跑”。

扶贫不是慈善救济,也不是“送温暖”“养闲人”。党和政府有责任帮助贫困群众致富,但不是大包大揽、送钱送物,不能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帮助贫困群众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

各地采取哪种攻坚方式,取决于“坚”的特殊性。现在,各地都在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精准施治,探索出了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扶贫车间等创新路径,这些做法有效地激发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平利探索的电商扶贫,其示范意义就在于“电商+”在延伸产业链条、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同时,组织贫困户参与电商产品的生产之中,有效地调动了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和生产力,为贫困群众创造了摆脱贫困的机会和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扶贫是对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源再开发。

《山西农经》编辑部

猜你喜欢
靶向治疗小康社会贫困人口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隐形贫困人口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靶向治疗对复发性耐药性卵巢癌的治疗价值分析
转移性结直肠癌二线治疗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护理分析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