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代茶饮方

2017-04-14 08:09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陈可冀
保健与生活 2017年11期
关键词:按语化痰止咳竹茹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陈可冀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师 张京春

感冒方

疏风清热代茶饮

组成 紫苏叶二钱,防风三钱,荆芥一钱五分,陈皮二钱,香白芷三钱,川芎一钱五分,建曲二钱,香薷一钱。

功效 疏风解表,祛湿化饮。

主治 内蓄湿饮,外感风寒,无汗头闷,畏寒腿软。

按语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闰五月二十一日,皇上脉息左寸关浮弦,右关见滑,蓄有湿饮,感受风凉,无汗头闷,畏寒腿软。御医予疏风清热代茶饮调治。方集紫苏叶、防风、荆芥、白芷等辛温解表药以疏风散寒,陈皮、建曲、香薷理气化湿和中,川芎辛温味烈活血调营。营卫和,卫气易于宣通,则外邪易去。

咳嗽方

清金代茶饮

组成 羌活一钱五分,防风一钱五分,苏梗(生)一钱五分,生地黄三钱,麦冬三钱,桔梗二钱,知母二钱,黄芩二钱,生甘草五分。

功效 疏风解表,清热止咳。

主治 素体阴亏内热,感受外邪,发热咳嗽,咽干疼痛。

按语 本方见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孝全成皇后医案。十二月十九日,孝全成皇后“身热咽干,有时咳嗽”,御医张永清、陈昌龄诊其“脉息滑数”“原系妊娠热盛,火烁肺金之症”,予以清金代茶饮调理。据前后几日医案记载,患者当日有外感风凉,故以羌活、防风疏风邪,生地黄、麦冬、知母、黄芩、生甘草清肺热,滋肺阴,苏梗、桔梗止咳化痰。诸药合用,以奏散风解表、清肺止咳之功。

菊花竹茹代茶饮

组成 菊花炭一钱五分,苦桔梗八分,陈皮七分,青竹茹一钱,杏仁二钱。

功效 清肺散邪,化痰止咳。

主治 肺中余热,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者。

按语 光绪皇帝咳嗽咯血数日已止,御医薛福辰、庄守和、李德昌诊其脉右寸关略带浮滑,余俱平和,予以菊花竹茹代茶饮调理。方中菊花炭清热凉血止血,桔梗、陈皮、竹茹、杏仁清肺化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奏清肺散热、化痰止咳止血之功。

胃痛方

和胃代茶饮(一)

组成 白术(土炒)三钱,陈皮二钱,川贝八分,块苓二钱,竹茹二钱,甘草六分。

水煎代茶。

功效 健脾益气,行气和中,化痰止咳。

主治 脾胃虚弱,食少倦怠,脘腹胀满,咳嗽痰多。

按语 道光朝彤贵人医案所载此方,有健脾和胃、止咳化痰之效,与患者病证“脾胃素弱,饮食不能消化,以致食后满闷,倦怠嗜卧”“咳嗽痰壅”等可谓方证相合。

和胃代茶饮(二)

组成 陈皮一钱,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二钱,麦冬(去心)二钱,茯苓二钱。

水煎代茶。

功用 健脾和胃,消食理气,养阴生津。

主治 脾胃虚弱,胃纳减少,饮食不消,脘腹胀满,口干舌燥。

按语 本方见于光绪皇帝医案,患者系胃气不和,蓄停水饮,微感寒凉闭伏之证,用药治疗后,“诸症俱好,唯余湿稍有未净,胃气欠和,以致脘腹微觉作痛”,故用本方代茶饮调理善后。

(注:方中的一钱=3.125克,1分=0.315克。)

(温馨提示:以上方剂均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猜你喜欢
按语化痰止咳竹茹
竹茹的临床应用及用量探究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清肺化痰祛瘀汤联合西药治疗1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川贝母止咳化痰作用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一架蔷薇满院香
美味的剁椒萝卜条
《论语疏证》按语研究
《杂病广要》丹波元坚按语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