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釉上彩绘艺术

2017-04-15 14:49王志华
景德镇陶瓷 2017年1期
关键词:彩瓷粉彩珐琅

王志华

景德镇成为制瓷巨镇已有千年历史,虽经历了大起大落,“瓷都”名号不争而得。制瓷条件绝佳,独具优势的高岭土是使景德镇成为“瓷都”的一大原因。景德镇四面环山,从祁门的大洪山向西贯穿江西的昌江流经景德镇。景德镇位于昌江中下游,在景德镇附近有东河、南河与西河三条支流。东河源于浮梁东乡的东源山,流经出产瓷原料和燃料的瑶里、界首、高砂、王港、鹅湖等地,于浮梁旧城进入昌江。南河发源于婺源西南山中,流经盛产瓷土原料和燃料的浮梁南乡之程村、东流、湘河、湖田等地。西河发源于安徽至德县,经浮梁北乡的祁门、港口、大洲、三龙等瓷料和燃料产地。昌江各支流流经的地方,多为陶瓷原料和燃料产地,在历史上对景德镇的瓷业发展至关重要,是景德镇制瓷原料、燃料供给和陶瓷产品对外运输的重要通道。所以,景德镇窑火千年不息,人们把制瓷技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至今,使得陶瓷彩绘艺术变得丰富多彩。

陶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丰富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受到不同阶层人们的喜爱。陶瓷的发展离不开“釉”,而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综合彩绘的五彩、斗彩。

在陶瓷彩绘艺术的密林中,主要分为釉上与釉下这两类。釉上彩,就是指先在素坯上上一层色釉进行烧制(一般施上玻璃白),再在上面进行彩绘,二次入窑进行烧制;釉下彩的不同之处就是直接在素坯上进行色釉绘制,再罩以透明色釉一次性高温烧制而成。釉上彩包含了新彩瓷、粉彩瓷、五彩瓷、珐琅彩、色地描金瓷等等种类的艺术瓷。釉下彩也包含着极具代表性的青花、釉里红、颜色釉等艺术瓷类。当然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艺术瓷,比如青花斗彩。釉上彩具有色彩鲜明、技法多样、适合陶艺家们的各种创作,所以一般作为装饰瓷以及艺术瓷出现,釉上彩可以说是从金代萌芽,金代定窑的釉上红彩和磁州窑系统的釉上加彩,就是釉上彩的原始阶段,为后期景德镇五彩瓷器的推出起到了启迪作用。本文将主要谈谈釉上彩的种类以及特点。

首先我们来说说五彩瓷吧。五彩瓷最早产生于宋代晚期,五彩有着诸多的分类,例如描金汝窑五彩、印花汝窑五彩、贴花汝窑五彩、汝窑刻花、划花五彩,汝窑素五彩等。基本色调以红 、黄、绿、蓝、紫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的温度二次烧制而成。五彩瓷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品,尤其在明代,景德镇五彩瓷器发展趋势走高,这离不开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因素,在当时全国几大著名的瓷窑,均出现衰落的趋势,尽管还有不少地区在生产各类陶瓷,但无论从产品的质量还是数量以及产品的多样化方面,均无法和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釉里红瓷及釉上彩绘瓷媲美。明代中期的时候,景德镇生产的陶瓷占据了全国大部分的市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景德镇五彩瓷在明代走向流行。如明洪武时期的《五彩束莲纹玉壶春瓶》,具有鲜明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印迹。造型上缺少明代中期的隽永秀美而显得比较粗犷,在尺度、比例上一些细节处不够严谨,装饰上还留有元代的多层装饰的遗韵,莲纹画粗放活泼,但从整体看已和元代造型有很大的区别。成化时的五彩,已相当成熟。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五彩莲池禽戏纹盘》了。这件作品被英国达维德基金会所藏,该作品在画面中使用了不少黄彩,主要图案以黄彩打底,上面再加以红色渲染,使色彩更显浓艳厚实,这是这件作品的主要特点。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黄地绿彩器《娇黄地堆花绿彩赶珠龙高足碗》,侈口窄唇、深碗壁、高圈足。碗外壁堆饰双龙戏珠,间饰云纹。内壁光洁无饰,薄胎黄釉,花纹以绿彩填饰,这是明弘治时期五彩瓷的普遍风格。明正德时烧造的彩瓷,其造型、装饰除继承前代传统外,还在创新中确立了正德朝独特的风格。

再说说釉上彩中声名远扬的粉彩瓷。粉彩瓷始创于清康熙,一经创烧,便成为皇家新宠,地位一度超越青花瓷。粉彩色泽柔和温润,采取国画中点染和套色的技法,使得不论画什么题材的作品,画面都是层次分明,色泽优雅。粉彩瓷的柔和颜色来自于一个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拿笔洗开,这个砷会发生乳蚀,使得颜色变淡,变粉。到了雍正年间,粉彩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慢慢成熟,一下子成为皇宫贵族的喜好。雍正时期的粉彩瓷不论是在胎质上、色彩用料上还是画功上等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用色大胆细腻,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图案标记,以器底绘青花笔、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到乾隆朝,粉彩瓷独占鳌头,一跃成为与青花瓷并肩的名瓷。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而到了民国时期,产出的粉彩瓷大多是仿雍正以及乾隆的款,学皮而不至骨,光在颜料和技法上下功夫,忽略了胎体的重要性。因而有人说,民国的仿古瓷像是“在死尸上画画”,没有生气和活力。

说到这里,其实就有很多人问粉彩和五彩的区别,其实很好区别。一是技法不同,五彩瓷的画法大致是单线平涂,而粉彩是没骨画法,空间感稍强,有层次变化。二是颜料用法的不同,粉彩创新了几种颜料,胭脂红、羌红、洋绿、洋黄、洋白等。而和粉彩相比,五彩瓷颜色单调,红是红,绿是绿,很少有层次感。第三就是给人的感觉差异。粉彩的色彩柔和、丰富,画法生动细腻,画工往往比较精致。五彩瓷的色彩比较硬朗,颜色不丰富,在大红大绿、单调近似与刻板的模式中却有着中华古典的美。

接下来,我们简单说说珐琅彩。珐琅彩是粉彩瓷的前身,其颜料是根据外国油画技法清三代新配置的特殊材料,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珐琅彩属于皇家御用的瓷种,在用料和画功上其他瓷种是无法和珐琅彩相提并论的,画珐琅彩的工匠都是指定的顶尖画匠,烧制时极其费时费力,所以这些作品可以说代表着当时艺术品的最高水平。康熙的珐琅彩色浓庄重,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雍正珐琅彩清淡素雅,写生居多,在珐琅彩瓷器上以“院画”为底稿,开始“勾、画、皴、染”,这也是珐琅彩瓷器独有的。绘畫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乾隆时期珐琅彩雍容华贵,这时期的珐琅彩制作工艺之细致令人咋舌,但是由于太过复杂,自乾隆之后就鲜有出现了。

在当代,釉上彩中出现最频繁的就是新彩了。新彩由于颜料最开始来源于西洋,因此又曾被称作为“洋彩”,从欧洲进口的这种色料因为含有不同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在窑中的高温气氛下,会产生物理、化学的一系列反应,出产瓷器颜色与使用的颜料颜色基本一样,因此大受追捧。最早这种颜料从光绪时期传入我国,解放后,经过一系列的革新和研究,现在我国不仅能自己生产各种颜料而且在表现技法上,吸收我国传统绘画的画法,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新彩瓷”。也是由于这种画法的兴起,使得“瓷上肖像画”进入大众视线。

陶瓷彩绘的品种多样,并各具特色,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值得大家好好了解与研究。

猜你喜欢
彩瓷粉彩珐琅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马晓军
浅析明清时期彩瓷纹样的艺术特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谈浅绛彩瓷画及其蚌埠传承
探析宋三彩瓷枕的艺术风格
失传200多年宫廷珐琅彩技艺将复活 需要167道工序
珐琅器之画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