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釉下花鸟的写意魅力

2017-04-15 14:53岑鹏
景德镇陶瓷 2017年1期
关键词:釉里红发色花鸟

岑鹏

花鸟作为自然的象征,是众多文人画家喜爱的创作题材。他们都有意识地将花鸟鱼虫赋予自己的情感,使其意象化,以此在画中抒情,画人合一,画如其人也。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花鸟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而且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可分为大写意花鸟画和小写意花鸟画。并且以在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最早在原始彩陶和商用青铜器上,“花鸟”充满神秘色彩,遗留着图腾的气息。最早的“花鸟”或许与早期人类的生殖崇拜有一定关系。到六朝时期,已出现不少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作品,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顾景秀的《蜂雀图》、萧绎的《鹿图》等,虽然现在已看不到这些原作,但著录资料已表明当时花鸟画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在唐代,花鸟画独立成科,这更加推进了花鸟画的发展。独立成科带来的成果就是大批画家开始创作这一题材,并且大部分成为专职花鸟画家,唐代可以说是花鸟画的百花齐放时期。五代时期是花鸟画发展史的一笔重彩,原因就是这时出现了影响花鸟画甚至中国画进程的两大画家——黄荃和徐熙。“黄筌富贵,徐熙野逸”,这句话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了吧。他们两个的画画风格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两大流派,写意与工笔。黄荃代表工笔流派,其在画法上工细,设色浓丽,显出富贵之气。而徐熙则开创“没骨”画法,落墨为格,杂彩敷之,略施丹粉而神气迥出,是为写意。他们二者的子孙也是当时著名的画家,黄筌之子黄居寀、居宝,徐熙之孙徐崇嗣、崇矩。到了南宋,画院一半以上的画家画花鸟,且出现了以苏轼为首的文人画风,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清代石涛、恽寿平、朱耷(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等都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忧伤与家国之痛,其笔墨与造型均独树一帜。到了近现代,也有着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出现,令人敬佩。

而瓷器装饰中的花鸟画内涵丰富、清新雅丽,更具有动人心扉的艺术形式美。釉下写意花鸟瓷画主要是以青花和釉里红两种瓷种进行创作。

青花瓷是一种独特的语言,优雅清晰的蓝色在洁白如玉的瓷面上绘制出大自然的生命,花鸟鱼虫,在瓷瓶上熠熠生辉,美观隽秀。青花瓷是景德镇的传统名瓷,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在原料、工艺、设计等等领域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从元代青花瓷一直到今天,青花瓷一直是瓷都的主流。釉里红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均窑的紫红斑釉。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也就是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在我国传统习惯上,常以这种色彩象征吉祥康乐和繁荣昌盛,是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其又分为釉里红线绘、釉里红拔白、釉里红涂绘。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一样,是景德镇元代陶工的杰出创造。而且在工艺制作、装饰题材与画风等方面都极为相似。然而,由于釉里红有严格的煅烧条件,烧成范围狭窄,比起青花来要娇嫡的多,所以其品种、产量及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如青花瓷了。但更是由于它的稀少,使得其价值大大提升,据记载,历史上只有三个朝代烧造过:元代、永宣时期、康乾盛世,其他时期非常罕见。自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以来,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价位扶摇直上。1986年,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牡丹莲花纹大盘在香港以940万港元为日本人拍走,据专家估计,此品当今若再上市拍卖,价位当在20 0 0万港元以上。1989年,一件洪武釉里红牡丹菊花大碗更以2035万港元的创世界纪录价位在港拍卖成交。这一价位不仅是釉里红瓷品和明代瓷拍卖之最,也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所创高价位纪录之一。至今,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的高价位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几乎每件明代釉里红瓷品,都能在拍卖市场上以不低于百万港元的价位成交。

综上所述,釉里红花鸟画出现的并没有青花花鸟画出现的平常,因此,我大部分还是以青花瓷作为绘制的主要材质。

青花写意花鸟画与水墨花鸟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又有着一定的区别。我们首先来做个比较,二者材质分别是青花料和墨,承担“笔墨”的载体分别是干坯和纸张。另外青花的发色还需要施釉后经过还原气氛下的高温烧成。两者所呈现的“笔墨”效果的不同,与两者所采用的材质与媒介有着决定性的联系。中国传统写意画对墨的质量非常重视,好的墨研出的墨汁颗粒细腻清晰、行笔流畅、可以体现出笔触的先后次序,以及精微处的笔触痕迹,其笔墨形态有立体效果的。而青花料一般是经过拣选处理提高钴含量的钴土矿,再经过炼制加工而制成,不同时代所用的钴矿源不同。其发色也不相同,另外坯体、釉料和高温下釉的性质不同也会影响到青花的发色。还有一种是以化工原料为主料配制的青花料,由于青花瓷所呈现的蓝色,并非仅仅依赖纯氧化钴发色,而是钴、铁、锰等元素综合发色的结果,所以以不同配方配制的青花料,其发色的效果也会随之而不同。

青花与水墨花鸟画的一个共同点在于写意。二者相互交融,青花写意花鸟实质上是建立在中国画的基础上的,追求的目的与意义是共通的。写意画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在这一点上,水墨與青花是相同的,它们都有大小写意之分。所谓的小写意,更倾向于水墨画法写物象之实,上接元人墨花墨禽的传统。而所谓的大写意,更倾向于以水墨画法表现画家的内心情感,继承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戏传统。

第二个共同点就在于作画的工具都是毛笔。毛笔画画亦刚亦柔,亦浓亦淡,大部分在画法上都是一样的。比如在画竹的时候,一般先画竿。用一支短毛笔,调淡墨自下而上逆笔分节画成。每节的起笔和收笔都要顿一顿,以表现竹节的形态特征。画完第一枝,再换一支较小的短锋毛笔画第二竿竹,方法与第一竿竹一样。注意画出两竿竹不同的生长方向,特别是两竿竹的竹节要错开,不能并列起来。又在主竿旁边,撇上几支小竹枝,竹节要画得直而坚定,撇竹叶时用笔要干脆利落,重按轻提,一笔画成一片叶子,这是成败的关键,并且注意叶片之间的安排参错要处理得当。大致画出竹子的样子,下笔时带入竹子的气节,简单几笔,画出竹子的坚韧气魄。写意画的代表人物文同,就是画写意竹子的重要画家。文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享年六十二,著有《丹渊集》。其善画墨竹,首创画竹叶以浓墨为面,以淡墨为背,不勾勒线条,一笔画成的“没骨”之法。传说他在家乡太元观照壁上画了一幅竹林图,麻雀信以为真,纷纷飞去,碰壁而落,观者无不惊叹。文同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不能节节叶叶为之”,特别强调创作构思的重要性,其后学他的人多,形成了“湖州竹派”,这一画派一直影响至今。他的画竹理论后来引申为一句成语:“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

第三个共同点就是构图。构图可以说是一幅画的灵魂,第一眼看上去,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构图,一幅作品的形成是由众多矛盾体组成的,其中包含制造矛盾、体现对立的过程,也包含解决矛盾、将矛盾统一的过程。若只有对立而不统一,画面就会杂乱无章,若只有统一而缺少对立,画面则会呆板、凝滞。我一般从画中的某一部分画起,根据表现景物的需要和笔墨构图的形式美组织规律,由局部向整体不断生发、调整,逐步构成完整构图和意境。在构思成熟之后,就可进行艺术塑造,变“自然组合”为“人为组合”。要注意的是,一切艺术手段的运用都要符合主题内容的需要。

绘画作品只能表现大自然瞬息万变中的一刹那。而这些生动形象与意态的获得,需要画家经常深入大自然、敏锐观察生活、及时地发现和记录生活中最动人的“镜头”。

猜你喜欢
釉里红发色花鸟
写意花鸟
瓷器贵族
2018流行发色,总有一款适合你
瓷中贵族
青花釉里红瓷器研究
我与青花釉里红陶瓷艺术的不解之缘
太烧啦!质感雾面发色大集合
丝蕴至绚臻彩系列染发霜全新上市卓效显色 炫亮色彩
想当凤凰的金花鸟
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