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对陶瓷装饰艺术的影响

2017-04-15 14:54季托
景德镇陶瓷 2017年1期
关键词:粉彩青花笔墨

季托

陶瓷绘画经历代的发展,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题材内容、表现方式等方面均已渗透了很深厚的中国绘画文化、艺术价值。人们说陶瓷绘画艺术它离不开中国绘画的艺术支撑,确实如此,陶瓷绘画艺术表现形式都渗透着中国画风味。

彩陶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可算是最为古老的彩陶图案,也是陶瓷与绘画最早的结合。仰韶文化的陶器中,彩陶虽然所占比例小,但文化与艺术价值很高。其造型、纹样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装饰美感。它既是生活用品,又是艺术欣赏品。随着陶瓷文化的发展,中国画的绘画基理不断渗透到陶瓷绘画艺术中来,使原始的装饰图案逐渐演变成如今的瓷上国画艺术品。

陶瓷绘画和中国画两者共同遵循着相同的美学思维,在精神意境上存在共同性。也就是说艺术如果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所产生的意境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意境可以极大地展现艺术的美感,它也是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中衡量美的最高标准。它们都是心灵与景物的结晶,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在《乡村叠翠》作品中则是借鉴自然景观的题材,画面上的远山、树木、农舍,表现一种宁静的韵律感,展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隐喻之美,穿红衣的小女孩为整个作品点燃了生气,活跃了画面。这幅粉彩作品与中国画的相通意境具有将现实生活的美体现在艺术作品上,唤起人们对美的感受。

在绘画的发展史上可以看出气韵在中国画中占有极强的艺术地位,无论在汉唐还是在宋朝,中国画对气势的推崇都被各个时期应用得淋漓尽致,以静气、逸气体现宁静优雅成为绘画的主流,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荆浩的《雪溪图》等都折射出绘画对象的内在神韵,将自我的精神反衬到对象中。而陶瓷绘画虽然与中国画在工艺和用笔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并不会影响陶瓷绘画所表现出的气韵。此外,陶瓷绘画带有民间世俗的娱乐情趣,如作品《天启青花人物碗》,画中动态的牛和牛背上的牧童以及顶风冒雨的人,这些物象给观者带来了无限趣味和遐想,整个绘画体现着气韵生动的审美情结。

中国画的自然神韵,依靠的是笔墨语言,笔墨语言运用的怎样从根本上体现出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和艺术审美,也就是说,笔墨即精神。中国画与陶瓷绘画在笔墨上共同讲究古朴淡雅和自然空灵的趣味,它是对万物体验后的艺术升华。而陶瓷绘画在用料用彩的技巧上与中国画的笔墨用法大致相同,不论是唐代之后的青花分水还是发展至今的粉彩艺术,都可以感受到中國画的笔墨味道,因此,可以说陶瓷绘画是中国画延续下新的转变,将中国画丰富的笔墨表现力与陶瓷绘画艺术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片新的艺术领域,充分体现出中国画在陶瓷绘画中的重要影响。

陶瓷绘画与中国画有很多共性,只不过是绘画颜料和载体的不同以及工艺的不同而已,中国画在宣纸上以水和国画颜料甚至是水墨单一色调就能挥笔作画,而陶瓷装饰艺术就复杂多了,它需要釉下和釉上彩、颜色釉等单个和多个艺术的结合运用,再经过窑火烧制后再现庐山真面目。哪一道工序出错便前功尽弃,因此难度可想而知。就以粉彩艺术的操作过程来说;从打图到拍图至墨线起稿,正式绘制时定稿叫“升图”,把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来叫“做图”。接着把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要正式绘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图”,以上繁杂工艺完成后方可绘制,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就吸取了中国画中的营养,只不过在工艺上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彰显中国画的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对比之下中国画比陶瓷粉彩绘画的创作工序就简单多了。

为什么说,修养好陶瓷绘画艺术必先修养好中国画,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中国画才是陶瓷绘画艺术的基本功。因此在陶瓷艺术家中,涌现了许多中国画实力派艺术家,尤其是近代,像“珠山八友”就是明显的例子。他们把中国画的艺术修养与技法和陶瓷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诗作画,形成了那个年代陶瓷绘画艺术的新风貌。王大凡的《淮上渔者》瓷板画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该作赋诗:“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作品巧妙地运用诗书画为一体,再现中国以诗作画的画风,增强了画面话外之音。该作描绘的是渔家生活,江中白浪上有一位白发老人,船行到哪里,家也就移到哪里,水面有微风拂过,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更忙着在荻花丛中吹火待煮。他的画风古朴,用笔细腻,人物脸上髭须都根根可见。构思严谨、气势洒脱。特别是他能巧妙地把中国画中的“意兴”与陶瓷绘画有机结合起来,有较深的中国画艺术感染力。

粉彩是古彩发展而来的,中国画对古彩线描的影响较为突出,古彩的线描巧妙地融入了中国画白描的技法,再结合工艺美术的装饰技巧,使得陶瓷绘画中的古彩线描风格独特,浑然天成。古彩的线描方式虽然不像粉彩以圆润饱满和柔和秀逸著称,但它不失古朴典雅之感。陶瓷古彩构图疏密错落有致,在古彩装饰艺术不断改进的今天,在不失中国画的基础上,陶瓷绘画艺术更加有鉴赏性,突出了别具一格的陶瓷装饰艺术风格。

青花艺术是再现中国画的灵魂,对青花艺术影响极为鲜明,中国画中的水墨画是传统绘画中分离出的一种绘画形式,与青花水墨画艺术一脉相承,都是单一色调作画,具有象征性和自然性,而且与中国画的笔墨工具有众多相似之处,因此,很多陶瓷艺术家在陶瓷上绘制青花时,都会受中国水墨绘画的影响,注重借鉴古今名作中的绘画特征和线描特点。由于时代文人和审美意志的介入,使得陶瓷绘画者的素质潜移默化,从而使陶瓷绘画中的青花成为与中国画更为亲近的一种表现形式,不论是中国画还是陶瓷绘画,所表现出的青花绘画中都体现着绘画者的感情与生活相结合的精神产物,这种特有的釉下高温蓝色与独具特色的用笔和渲染造就了青花水墨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画中的人文、信仰、哲学与陶瓷绘画艺术息息相关。中国人信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中国绘画注重重“心”略“物”,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精神和理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的理念。尤其是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玄学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而恰恰这些道家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在陶瓷绘画艺术中。赏析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整体面貌,它们有个共同的审美特征,那就是静穆、浑厚的阴柔美,并不是说缺少刚猛之感。就是五代末北宋初代表山水画家荆浩、关仝及范宽之作,那大山大水的构图,虽有“远视则不离座外”之宏大壮美感,但它所真正展现出来的还是一种平和的静态之美。这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可见一斑。图绘雄峻高大的秦地山川,上部主山巍然,中有烟云锁其腰以增其高峻之势,一瀑流从右边石隙中飞流下,如银河落九天。近处为奇石土丘,林木蓊郁,亭阁俨然,中有溪流潺潺,右下一队行旅,渺小几不易辨,彰显山之雄浑巍峨之气象。真有悠悠天地,小物孤然之感不求形似,而意在表现宇宙精神的山水画,成为一种很好的体“道”的方式。于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直接影响了陶瓷绘画艺术的思维模式,以至传承至今。

最后说的是陶瓷绘画和中国画两者是共存的关系,都是国粹精华,共同承载着中国千年的文化厚土,具有历史意义和民族特色,它是二种文化形式却合二为一。因此,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陶瓷绘画艺术必定会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向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猜你喜欢
粉彩青花笔墨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青花志展览
追寻青花的东方之美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青花·木 产品设计
笔墨厨神
琵金顿珍藏的明青花将亮相苏富比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