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闲散青少年工作实践与探索——以F市为中心的考察

2017-04-15 13:38
关键词:青少年社区工作

王 萍



社区闲散青少年工作实践与探索——以F市为中心的考察

王 萍1,2

(1.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2.阜阳师范学院 商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终端,成为当前城镇化背景下开展青少年工作的重要平台,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的方法,对当前F市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实践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加强社区预防、提供有效资源供给、借助专业的社会组织力量对社区的支持,促进闲散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而思考城市化背景之下社区闲散青少年管理的有效方式,为相关部门开展青年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闲散青少年;社区;社会组织;城镇化

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处于家长管不好、学校管不了、社会管理无从下手的闲散青少年群体,对社会的安全稳定和青少年的成长,构成了严重的社会潜在隐患。结合我国的基础教育模式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特征,考虑到研究的可操作性,将闲散青少年界定为:“年龄处于14-24周岁之间,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在社会上游荡、家庭无力管束、学校放弃管教、社会难以管理的青少年。主要包括那些既没有在学校接受教育,又没有固定工作,游离于社会边缘和家庭控制之外的青少年。”[1]所有符合这一条件的青少年都属于我们的研究总体。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F市的城市化进程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在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中,青年群体是地区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探讨社区闲散青少年工作模式,能够为解决此类问题,寻找一定的突破口径,进而强化社区在闲散青少年管理与服务中的作用,对工作实效的提升大有裨益。

一、变迁与思考:城镇化背景下的闲散青少年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很多农民选择在城市购买商品房,较好的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是重要吸引力,外出务工人员成为近年来F市商品房购买的一个主力军,选择在城市落户的人数迅速提升,根据《2016年F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99.1万人,城镇化率40.24%,比上年末提高1.43个百分点。这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推进了本地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出现另一种独特现象,父母长期在外务工,隔代教育或者私人托管成为未成年人抚养的重要方式,父母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缺失,教育失范,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很多隐患。很多青少年犯罪行为发生以前,都有较长时间的闲散经历,如该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与解决,极易导致该群体由于缺乏管理而出现犯罪行为,青少年犯罪波及面的深度和广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弱势群体,近年来该群体人数规模有增加趋势。

家庭是青少年在流入地的生活和精神依托,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社区成为青少年重要的居住和社会活动之所,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的外部因素,探讨变迁期的社区闲散青少年工作对于城镇化时代背景下的F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F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社区逐渐成为广大青少年流动的主要区域,城市青少年群体的工作重点和基础都呈现在社区这个终端上,闲散青少年群体作为青少年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环,需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二、经验与探索:我国闲散青少年工作实施状况

闲散青少年工作是我国青少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上海、北京等地陆续开始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尝试,社区教育在闲散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已经获得学术界和青少年工作者的一致认可。

(一)社区预防是有效减少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重要途径之一

在社区平台开展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可以营造良好的社区互助氛围,专业化的青少年服务与青年志愿者的深入参与,是社区开展闲散青少年群体工作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社区预防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技能与职业培训、心理与行为矫正、生活辅导等内容。在开展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中,对社区互助、互动氛围的营造具有积极的意义,加上专业化服务和志愿者参与,可以形成集合力量,建立起闲散青少年管理的长效机制。当前“政府正在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保持政府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确立起社会的主体地位,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2]。

从近年来频发的师生冲突中可以看出:一方面社会表现出对教育的强烈期望和依赖;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又给学校教育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实现学校与社区的协调互动,成为当前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热点。针对特殊的闲散青少年群体,必须结合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特点,双方及时互动。

(二)社会组织开展青少年工作具有专业优势

首先,专业社会组织的工作灵活有弹性,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个性化的服务,弥补了其他部门在执法中过于刚性的不足;其次,社会组织以人的平等、尊严、价值、需要为理念的工作模式,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关怀优势;再次,社会组织弹性化、个性化、主动性、积极性的工作方式,有效地纠正了教育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以学习成绩为标准的一维化倾向;最后,社会组织的专业性特征,弥补了由于父母知识教养缺乏而导致的家庭教育盲目性。

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在闲散青少年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是以街道和社区为主,依托人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共青团、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综合治理办公室、公安机关、民政等多个部门配合,通过入户调查、采集官方数据等方式,对本社区内的闲散青少年基本情况进行排查,掌握群体规模及家庭背景,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教育打下基础。在掌握了基本情况之后,公安干警、基层共青团组织、社区干部、联合成立帮扶小组,对闲散青少年进行专门教育。综合运用各种组织力量,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就业问题,避免其卷入非法组织中。

(三)国内开展闲散青少年工作的社区实践

上海较早开展闲散青少年工作尝试,在政府主导之下,借助独特的区位优势,建立“闲散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培育专职的社会工作人员队伍,调动多方社会力量,积极融合社会资源,在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之下,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工作体系,有效帮助了闲散青少年群体的心理成长和社会成长。北京市海淀区从2011开始,成立专职与兼职社会工作队伍,对闲散青少年进行帮扶,通过提供学习机会、就业机会、实习实践等方式,培养闲散青少年重返学校和社会的信心和能力。并尝试应用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形式,借助专业社会团体的力量,实现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闲散青少年工作模式。

在城市社区管理中,青少年社区服务主要是依托相关单位,层级式的自上向下的工作体制。从管理工作的需求出发,以社会秩序和公共服务利益为目标,对闲散青少年进行教化和控制,呈现的是一种上下级的纵向教育关系,忽略了青年的实际情况和个体需求,对于处于青春期阶段的闲散青少年群体来说,反而引起青少年对于教育活动的抵触情绪。社区是社会治理结构的终端,由于其本身的特点,使其在整合社会资源、筹措资助资金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开展闲散青少年工作专项经费有限,且没有专门的人员编制,在实际工作中受其他事务影响,对工作效果也造成了不利影响。而开展闲散青少年工作又是一项资金投入大、系统性强的工程,涉及到政府、社会、学校等不同的层面,需要不同层面之间、同一层面的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分工,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来完成。

从当前一些社区开展的探索来看,基于社区平台之上、政府的主导和重视、专业的社会工作队伍、社会组织力量的积极参与是有效开展工作的条件,也是各地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的困难在于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是脱节的。作为当前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的社区,工作效果实施短板较多。当前社区承担的职能较多,服务管理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在笔者的调研中发现,很多社区没有专门负责青少年管理与服务事务的工作机构,而是让所属的各级团组织设立未成年人保护与预防工作机构来承担,再加上居民委员会办公室和预防小组办公室都集中在共青团组织所属部门,一般都不是专职机构,人员兼职较多,因此面临着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协调难、人员少的尴尬局面。这些现实问题和困难的存在势必影响其工作效果的发挥。

三、现实与困境:闲散青少年工作实效

研究小组在前期文献综述和理论整理的基础上,对当前学术界开展的社区青少年管理情况进行分类,编制出“阜阳市社会闲散青少年调查问卷(社区)”。由于青少年工作的内容涉及内容多,涉及的部门和相关社会群体多,所以在综合现有研究条件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出本阶段的研究是基于社区青少年工作人员为抽样框,来确定本次调查问卷的模块设置以及相关问题分类。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编制问卷,经过问卷的试调查、问卷修正、信度检验、效度检验之后,从2012年10月-2012年12月开始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64份,有效问卷151份。从对F市开展的调研来看,当前社区闲散青少年工作开展还存在诸多困境,如人员缺乏、专业性不足、筹资困难、缺乏外部监督,特别是在社区层面上的青少年组织较少,几乎都是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机构,而这些机构都是学校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在基层社区的延伸,针对闲散青少年群体管理的组织机构比较匮乏,很多结构性的问题突显。

(一)从事青少年工作的人力资源缺乏

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化程度低,学历普遍不高,缺乏青少年工作的理论指导,工作效果差。在调查对象总体构成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为34.4%,这其中还包括接受非全日制教育的成人学历和在职教育人员,这和国外的从事青少年工作的人员构成比较起来,有很大的差距,在学历层次上存在的问题,给专业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在调查中,有30.7%的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曾经对该群体进行关心和指导,很多人表示,不对其进行关心和指导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帮助,工作方式和方法都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经验不足。

人员年龄构成对工作开展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一定时期,社区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偏低、人员年龄偏大的现象长时期存在,所谓的“拄根拐杖,走街串巷”。为了满足新时期社区工作的需求,国家提出了“上岗要文凭,年龄要年轻”,作为对社区青年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但是从调查来看,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难以满足这一需求。除了年龄偏大之外,拥有正式编制的社区工作人员比例较少,占到调查对象的22.8%,其余均为聘用人员。由于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较低,很多工作人员都会寻找第二或者第三职业,增加物质收入,以提高个人收入水平,这导致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人员的流动性较强,工作内容缺乏持续性。

(二)社区开展青少年工作的管理经费不足

在近一年内为辖区内闲散青少年提供的青年专项活动服务的频率指标项目中,能够经常性地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的只有10%,从来没有开展过的社区有53.3%,开展过几次的有32.0%,十几次的有4.7%,超过一半的社区在一年中从来没有开展过针对青少年的专项服务。在针对未就业青少年的职业培训等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实施过程中,有58.3%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国家有相关政策。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推广,在社区层面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居民对于很多政策是不了解的,更不要说接受和执行了。以职业介绍和就业技能培训为形式的社区活动,针对闲散青少年开展援助的次数非常少。在访谈过程中,研究人员也发现,很多社区工作人员认为,在社区开展就业能力培训,不是不想做,而是没有人力和物力资源。可以说在职业技能培养和就业援助方面,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这个最基础的环节是缺失的。

(三)社区家长学校工作亟待加强

近年来,农村地区中、小学的生源急剧下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孩子来到城市中求学,而父母又在外地经商和务工,这样一来,家庭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地位逐渐下降。家庭是最早、最重要、影响最直接的社会化单位,对于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影响至关重要,家长教育模式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家庭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化主体,在本地城市化的进程中,其功能也在发生变迁。F市由于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多,使得留守儿童群体占了青少年群体的大部分。调查数据显示,本地传统的联合式家庭教育模式比重下降,户均人口数3.07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亲缘为纽带的社交关系逐渐衰落,权威思想也受到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剧烈而持续性的影响。

社区家长学校是宣传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和推广家庭教育知识的有效载体,是对家长进行指导和服务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社会组织终端。这一新生事物在很多人看来,既然是学校,就应该交给教育局,分配给各个学校来实施,把家长学校和义务教育职能概念混淆。在调研中,60.9%的受访者表示本社区从来没有组织家长学校,每年组织过1-2次的有28.5%,只有7.3%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三次以上的家长学校培训活动。从对F市的调查中研究者发现,社区家长学校的理念和做法,在研究对象开展的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加之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固定的学习活动场所,使得家长教育在实际的社区工作中,并没有得到执行,即便有个别社区街道实施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调查中,针对所在社区对辖区闲散青少年的管理效果指标中,9.3%的受访者表示有效果,而90%以上受访者则认为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在走访的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受到工作条件的制约,社区提供的教育种类、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社区闲散青少年工作的现状很难满足群众的需求,这使得本来就很薄弱的工作环节更难尽如人意。

四、对策与建议:建立基于社区的闲散青少年管理模式

以社区作为工作终端,在此平台上通过社会组织的积极组织协调,形成合力,促使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育,使社区居民之间形成相互信任、互惠、合作性的普遍性信任关系,社区居民参与的有效机制才可以真正建立起来,闲散青少年群体的成员才能够消除因负面性的刻板印象引起的群际隔离和社会排斥。

(一)强化社区预防在闲散青少年管理中的职能

社区社会组织在开展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中处于第一线,具有平等性和专业性强的特点,可以协调各方面力量,而且兼具工作主动、积极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应坚持和加强由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执行主体的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思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西方城市化较为发达的国家来看,社区控制的核心在于预防,也是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其具体操作模式如下:明确专业人员在工作中的核心地位,通过专业人员和机构的引导,综合评估社区中的各种力量,联合这些资源和社区力量,通过持续的接触和深入互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认知的矫正带动行为矫正,重返学校和家庭,实现顺利的社会化过程。当前,社区矫正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效果方面,已经在一些试点社区中取得了成功经验。通过社区矫正服务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社区在预防、减少、控制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实现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大力度的有效治理,社区预防与矫正也正在成为世界各国青少年犯罪矫正方式改革的发展方向,这一点,目前在国内的理论界和社会管理职能部门之间也达成了一致意见。

(二)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同时也是政府责任所在。“单位制消解”之后,伴随城市化的发展,社区作为区域性的共同体地位日益提升,仅仅依靠地方基层组织来进行公共事务的管理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只有实现公民、社会、国家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保障社会的有序运行,提高政府社会管理的实际效能。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等各个领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之间的差异大,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提升慢,大量的社会问题涌现,阻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环境、思想观念、社会文化的变迁,都给社会组织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发展空间。社会组织迅猛发展,正逐渐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实践过程中一支强有力的推动力量。

当前,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之下,我国正在向创新性、服务型的发展模式转变,社会结构调整逐渐深入。全面推进社会转型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居民社会服务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社区发展水平日益提升。新社区带来新要求,原有的社区服务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早在1994年,民政部就提出了社区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明确社会组织建设是提升社区服务的必要条件。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一方面要理清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其他各种组织的工作关系,明确社区社会组织的角色和定位。同时也要加强各种组织形式在社区层面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互动合作的良好关系。社区居委会要给予社区社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支持,如场地提供、设备添置、经费支持等。

(三)多渠道对社区提供有效资源,合力解决闲散青少年问题

社会工作者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者,做好闲散青少年工作,必须要借助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力量。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就是“助人自助”,其核心内容就是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行动,去推动和促进人的转变,通过活动内容的设计,培养社区骨干,推动工作对象的积极转变。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工作法,帮助闲散青少年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模式,协助其父母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增加成员之间的良好互动,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促使闲散青少年群体回归家庭。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改善工作方法,提高闲散青少年工作的实际效果。例如通过加强闲散青少年档案建设,定期更新数据,及时把握该群体的人数规模和发展趋势、变化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也可以整合社区各种资源,帮助闲散青少年群体寻找就业、培训方面的政策信息,改善职业技能,为其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互动,改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实效。

地方高等院校是一定区域内人才集中的高地,其中汇集了社会工作专业、法律专业、心里咨询专业、就业指导专业等方面的人才,加强校地结合,实现资源整合,有助于加强闲散青少年工作队伍建设。地方高校应用自身的人才优势、专业优势、技术优势,促进社区建设是其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必然要求,可以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是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实现途径之一。一方面可以利用地方高校的综合专业优势,对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系统培训,提升社区青少年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改善工作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在社区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大学生到社区中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协助社区开展各种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制度化和经常化。

结语

开展新时期社区闲散青少年管理方式创新研究,探讨如何才能将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理念真正转变为可操作的实际青少年工作模式,对提升青少年工作水平与效果,促进其心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术界和专业人员对于青少年工作问题,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那就是在社会服务方面,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方向以服务为中心,强化社会参与政府事务,根据我国国情,逐渐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开展青少年工作的终端作用。但在现实工作中,需要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内容,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服务。对闲散青少年群体开展更好的社区服务,从实践中不断改进服务内容,从而帮助该群体更好地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实现个人角色发展,这也是推进地方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

注释:

(1)闲散青少年一词有污名化色彩,出于避免歧视、体现平等、有利保护等政治意义上的现实需要,上海市曾将原来的闲散青少年改称为社区青少年,但是在研究实践中难以找到更恰当的称呼方式,故而在本研究中,为便于问题研究的开展,在对象定义上仍沿用闲散青少年的称谓方式。

[1]苗伟明,社区青少年概念的再定义[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5):32-33.

[2]李璐.社会转型时期城市社区组织管理创新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145.

[3]陈文奕.城市失学失业青少年的社区服务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23.

[4]井世洁.社区矫正青少年社会排斥成因初探[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4):87-89.

[5]程梦怡,蔡标兵.“时间银行”模式应用于闲散青少年社会工作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3(6):192-193.

[6]谢夏莹.“村改居”社区闲散青少年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5):133.

Practice of Idle Teenager Work in the Community: A Case Study of F City

WANG Ping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41)

As the terminal of social governance, the commun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youth work in the context of current urbanization.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idle teenagers in the community, and focuses onthe typ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staff constitution, the activity content and effect question, the work idea and so on. It is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mmunity prevention measures, provide effective resources and professional support so as to offer some insight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modes of managing idle teenagers in the community.

Idle teenager;Community;Social organization;Urbanization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5.22

C916

A

1004-4310(2017)05-0114-06

2017-08-12

2012年阜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社会管理创新机制下的闲散青少年研究——以阜阳为中心的考察”(2012FSSK01ZD2016);2016年安徽省教育厅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女性农民工群体职业发展研究——基于F市的调研分析”(SK2016A0700)。

王萍(1981- ),女,安徽阜阳人,讲师,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社会组织发展、农民工与社会变迁。

猜你喜欢
青少年社区工作
青少年发明家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