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篮球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7-04-17 21:57陈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学篮球探讨分析新课改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篮球教学得到了重视。篮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状态中得到放松。但是现阶段,我国小学篮球在教学模式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传统观念影响较大。而新课改下要求创新篮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關键词:新课改 小学篮球 小学模式 探讨分析

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进步,篮球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项目。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枯燥,与现代化体育教育发展背道而驰。因此,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当务之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趣味性,进而提升教学效率。[1]

一、小学篮球教学现状

1.教学场地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各小学开始注重篮球教学的发展,一些学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篮球教学场地;但是在多数小学中仍然存在不足,在篮球器材上存在明显的不足,通常情况多是小学篮球器材只能供给几个班级使用。第一,小学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在其身高、体重、体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篮球架高度基本是统一高度,进而出现低年级学生在投球过程中,身体动作掌握不标准,降低投中次数进而造成学生参与性下降;第二,篮球场地有限进而造成学生活动空间狭小,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造成制约。所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条件仍然是当下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重点。[2]

2.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篮球自身属于一种竞技类型的体育项目,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领导者,对学生技巧的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还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篮球技能,进而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当然,学校在教师数量配备上也要充足。但根据现阶段体育教师配备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缺少专业的篮球教师,教师综合素养平平。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教学形式极为单一、教师内容缺少趣味性,进而造成教学效果平平;第二,在教学时间上明显不足。小学阶段体育教学时间通常在一周1--2节,并且课堂时间有限,使得学生在篮球训练上得不到有效的提升。[3]

3.教学缺少多样性

小学阶段,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技能、基础知识即可,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进行分层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在该阶段的学习要求。比如:教师在对1--2年级学生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在3--4年级学生教学时,教师进行相关篮球技能引导,让学生接触有关篮球知识、篮球技术或者通过竞赛形式提升学生的技能掌握;而在5--6年级教学时,教师需要进行相关的内容拔高,围绕篮球技术展开教学,并且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篮球作为一种竞技类项目通常以小组形式竞赛,所以需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学所遵循的基本教学形式。但是根据现阶段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看,学校并且没有采取这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学缺少多样性;另一方面,在教学形式上,一些学校为了方便管理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但是这样教学形式对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制约,成绩高的学生并不一定对篮球学习有较高的热情,并且不同的学习兴趣爱好不一,加之教学人数较多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做到兼顾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造成教学效果平平,学生逐渐失去篮球学习兴趣。

二、新课改下小学篮球教学提升方法

1.增加篮球教学资源投入

对于一些资金投入有限的学校,学校需要与教师进行交流,对教学器材进行适当的维修或是更换,确保教学质量。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差异性,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不同进而出现明显的差异性。例如:体重、身高等。因此,学校需要配备能够适应全校学生的篮球架,进而满足教学需求,实现学生整体性提升。[4]

2.增加篮球教学比重

第一,学校需要适当增加篮球教学课时,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训练时间,一周3-4节篮球教学为佳;第二,确保篮球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了解篮球这项运动。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篮球技术水平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式教学方法,首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进行动作要领教学时,教师需要兼顾每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取分层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身体特点、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对于一些身体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基础性的指导,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学习难度;而对于有一些篮球技能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拔高内容,这样一来,有效的实现了学生整体性提升,增加学生自信。[5]

3.双向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有必要的,并且需要双向的,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教学评价能够推动学生学习进步,也是对教师教学的检验。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总结性评价、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进而起到相互推动效果,确保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果。

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篮球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有较大的帮助性作用。从小学阶段奠定基础,为学生今后篮球技能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让学生爱上篮球这项运动,并且具有较高的水平,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翟欢.“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体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11).

[2]马怡冰.浅谈篮球教学中教学法的应用及其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

[3]李海明.对怀柔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学生篮球课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J].华夏教师,2015(06).

[4]胡宏南.小学体育课中篮球内容教学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1).

[5]贾恩峰.体育专业卓越班篮球裁判课中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OL].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5).

作者简介

姓名:陈忱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51218 民族:汉 籍贯: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 学历:本科 工作单位:枣庄市台儿庄区运河街道西关小学 职称: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体育 科室:艺体组

猜你喜欢
小学篮球探讨分析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小学篮球教学的问题和方法
游戏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探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探析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