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理筋手法治疗紧张性头痛40例

2017-04-18 02:35黄亮亮吴思语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紧张性头痛针刺

黄亮亮,尹 莹,吴思语,邓 超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2)

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是临床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以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又被称为肌收缩性头痛[1]。最近的流行病学显示,TTH的全球患病率为38 %,终身患病率为46 %,达到头痛患者总数的70 %~80 %[1]。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有限,且长期服用治疗效果减弱,副作用增加,停药后病情易反复发作。祖国医学对于头痛的认识较早,临床资料显示中医对于TTH有一定的疗效[2]。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针刺配合理筋手法治疗紧张性头痛80例,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紧张性头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见表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考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第二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中关于“紧张性头痛”的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参照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中有关“头风”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继发于颈椎、颈项部肌肉等病变引起的头痛;③伴有颅内高压、颅内感染、血管性头痛、枕神经痛、耳源性头痛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④患有精神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者;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先予以针刺,留针40 min,取针后再给予局部施加理筋手法。针刺取穴:阿是穴、风池、颈夹脊穴、太阳、合谷。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取一次性不锈钢毫针(规格为0.25 mm×40 mm的华佗牌毫针)常规针刺,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40 min,间隔5 min~10 min行针1次;理筋手法:先从风池至大椎两侧施以揉法,上下反复5 min;后于颈部膀胱经、督脉两侧施以一指禅推法,反复操作5 min;再拿风池、肩井两穴各1 min。每日1次,7次为1疗程。②对照组:予以盐酸乙哌立松(妙纳)50 mg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评定标准

①疗效标准:参照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具体如下:疗效百分数=(治疗前头痛指数-治疗后头痛指数)÷治疗前头痛指数×100 %。其分为:基本恢复:疗程结束后随访1 a,疗效百分数为90 %~100 %(含90 %);显效: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疗效百分数为55 %~91 %(含55 %);有效:疗效百分数为20 %~55 %(含20 %);无效:疗效百分数在20 %以下[4]。②头痛程度评价:采用VAS疼痛视觉标尺评价头痛程度,其范围为0~10;0为无痛;3以下有轻微疼痛,可忍受;4~6疼痛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强烈的疼痛,不能忍受。③生活质量评价:应用SF-12健康调查问卷(The 12-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包含两个部分:身体健康(PCS-12)和精神健康(MCS-12),范围在0~100之间,分别计算相应的平均分。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 %,对照组总有效率67.50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3.3.2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评分(VAS)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比较

由表3可知,治疗前两组VAS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完成后,两组VAS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3 两组治疗前后躯体健康部分评分(PCS-12)和精神健康部分评分(MCS-12)的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SC-12、MCS-12比较

由表4可知,治疗前两组PCS-12、MCS-12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完成后,两组PCS-12、MCS-12较治疗前均有所增长,且治疗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 论

紧张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代研究表明,其与颅周肌肉障碍、神经介质代谢紊乱、神经肽分泌异常、中枢调节异常、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病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病程长,西药可稍缓解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长此以往,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增加对患者精神与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

虽然中医学中并无紧张性头痛的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学“头风”、“脑风”、“首风”等较为相似。笔者认为,紧张性头痛的发病部位在头,其病因不外乎外感、内伤、饮食、虚劳等,其发病与脾、胃、肝、肾关系尤为密切,脑为髓海,依赖肝肾先天之精及脾胃后天水谷之精的滋养;头为诸阳之会,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清窍受扰而发为头痛;肾阳衰微,髓海空虚,脑失濡养而致头痛;头为清阳之府,肝气郁结,木失条达,清阳不升,可致头痛。病久劳伤致肝肾亏虚,脑窍失于濡养,而致头痛。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在镇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针刺和痛觉信息由传入神经传入脊髓,通过中枢系统的神经体液途径和痛觉调控中心的整理后,疼痛性质发生了改变,疼痛刺激导致的神经感觉被抑制[5]。此外,针刺信息传入中枢后,刺激神经元活动增强,释放5-羟色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乙酰胆碱等具有镇痛作用的神经介质[4]。针刺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刺激局部穴位可促进头和颈项部血管舒张,进一步加强镇痛之功。本研究选穴以局部为主,配合远端循经取穴,通过“舒筋活血”和“醒脑开窍”发挥其镇痛作用,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同时,针刺可以改善焦虑、抑郁、提高痛阈,以提高临床疗效;配合直接作用于颈项部肌肉的理筋手法,有效地缓解了颈项部肌肉的紧张和持续痉挛,调整肌肉解剖位置的异常,加强了针灸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刺配合理筋手法可以有效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和持续痉挛,同时改善大脑血供,使颈项部及大脑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从而起到“通而不痛”和“荣而不痛”的功效,缓解头痛。此外,针刺具有调和气血、安神定志等功效,可以治疗患者的其他相关伴随症状。针刺配合理筋疗法作为一种安全、自然的物理疗法,较常规西药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 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46-349.

[2] 韦启志,陈少玫.紧张性头痛中医药诊疗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246-247.

[3] 王纪佐.国际头痛学会的头痛第二版简介和临床应用[J].中国医刊,2006,12(41):11-15.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3):69.

[5] 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2.

猜你喜欢
紧张性头痛针刺
冬河孵化肆虐
中医汤药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头痛怎样保健
颈肩力量强,头痛少
浅谈小品中戏剧冲突的重要性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