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永久链路检测与修复技术

2017-04-18 05:42王登科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35期
关键词:修复技术计算机网络检测

王登科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良好的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非常迅速,在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中,怎样才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和测试是相关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应防止出现短期、重复的低质量网络建设,并通过综合布线不断对局域网络的速度进行提升,加快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和进步。在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存在信道和永久链路两种布线方式,本篇文章首先对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永久链路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永久链路特点上总结出其检测与修复技术的主要原理。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介绍,对永久链路检测与修复技术的流程进行了阐述,希望对相关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检测;修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048-02

永久链路是由ISO IEC 11801和EN50173标准定义的链路模型,而在ANS TIA EIA568-A标准中与之相近的测试模型是基本链路,这两个链路模型并不完全兼容。因为两个模型的不同,其过去在布线商与布线现场的实际操作人员之间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在针对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使用ISO和TIA标准进行分别检测得到的结果会时长出现不一样的问题,所以,在现阶段,相关人员都在分析和研究如何才能够使两种检测标准得到的结果相同,是否能够将两种模型进行同化。针对这种情况,美國的标准化组织TIA已经对基本链路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去除,只运用永久链路的检测方法,这样就能够确保结果符合人们的需求,进而对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进行良好的检测和修复。

1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永久链路的原因和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太网的传输介质在不断变化,在现阶段,使用的是双绞线,在此基础上,以太网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双绞线也逐渐从三类逐渐发展到现如今的五类、六类,促使以太网的速度不断加快。随着双绞线的使用性能不断加强,也导致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检测中的难度逐渐升高,而且其中的参数数据量也不断扩大,相关数据的要求也更加苛刻。比如说,在检测参数不断增加的方面来说,五类系统就需要针对4项数据进行检测,ISO需要对6项数据进行检测,对于六类系统而言,进行检测时就需要针对8项或者更多数据进行检测。在检测数据的指标方面来看,在五类系统中进行数据检测的时候,六十分就能够通过检测,而超五类就需要八十分才行,六类系统则需要九十分,其满分为一百分,系统越高级,通过的分数就越接近满分,这也就是说双绞线介质性能的发挥程度越来越强,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检测的过程中,就需要针对一些细小的误差进行重视和控制。

在以太网的六类系统之中,回波损耗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数据。应该重点关注的是回波损耗针对使用的是两对线,每对单向传输的十兆和一百兆以太网并没有意义,其对于当今时代下的一千兆以太网1000Base-T的意义非常重大,1000Base-T在进行以太网传输的时候使用的是四对线,每对线路都能够进行双向传输,并达到了一百兆赫兹带宽以内的千兆位网络。

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为在针对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五类和六类系统回波损耗数据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检测的结果容易发生变化,有时显示通过,有时显示不通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六类系统的相关要求非常苛刻,在进行实际检测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值,虽然误差值非常小,但是其能够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却是非常巨大的。

2 永久链路中水平电缆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永久链路中,水平线路是其中的关键构成。在现阶段,通常情况下都是使用超五类双绞线进行了水平线路建设。想要针对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永久链路进行良好的检测和修复,就应针对双绞线的特点和性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网络工程师在永久链路布线中普遍遵循EIA/T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远端通讯协会)制定的T568A和T568B标准(见图2)。除了A、B两个标准外,还有很多种不同的非标准连接标准,比如图2中第三个图所示,都是“换汤不换药”。其实质是在于:一、保证永久链路两端线序相同,采用同一标准;二、保证12是一对绕线,36也是一对绕线。永久链路遵循色序制作不过是表层的东西,其实质是为了保证上述的两个条件。换句话说,如果能保证这两个条件,也可以不遵循色序。这一点对于永久链路的修复非常重要,意味着在百兆桌面网中完全可以用蓝色对和棕色对来替换绿色和橙色对。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调查发现,其中有一部分文献中说明线是不能够进行随意替换的,蓝色对于棕色对中的绞次数低于绿色对与橙色对,抵抗外界的干扰能力也相对较差。

3 永久链路故障检测与修复操作方法实例分析

某学校新建一座图书馆,应用的就是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其中的三楼和五楼布置相应的配线架。其中的永久链路一共有二百五十六条,其中有一百零五条线路是不通的。相关工作人员利用普通测线仪以及其它辅助工具对永久链路进行检测和修复共计九十八条,在后期的使用非常正常。在进行永久链路检测和修复的时候,首先应针对信息插座以及配线架进行检查,在其中,两者具有相同的色标,并且能够进行反复的拔线操作,因此,应先针对这两个部分进行检测。在针对信息插座进行检查的时候,应将其中的八根线头进行拔出,之后将配线架中的八个线头也拔出,这样在两者之间就没有网络进行传输了。之后使用普通的网络测试仪进行测试,其中的灯要是由1依次跳到8,那么线路中没有任何问题,原因的所在就是信息插座中的线路接法错误或者接触不好,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应对信息插座进行更换或者对线路进行重新的连接。其次,应针对水平线路进行检测和修复。针对永久链路的两端使用相关仪器进行检测,如果存在灯不亮的话,就表明该线路出现问题,在进行更换的过程中,应针对引脚1、引脚2以及引脚3、引脚6进行成对的更换。在更换的时候,是使用蓝色对还是棕色对,应该通过一定的检测再做决定,如果检测的结果两对都是完好无损的,那么使用哪对进行更换都可以。更换时,要注意的是在网线盒和配线架上都用棕线替换橙线同时用白棕线替换白橙线。

4 永久链路检测修复指标分析及应用范围

本地速度测试:将两台设置有百兆网卡的电脑的网络线路进行剪断,并通过永久链路进行修复,再将其接在一台百兆交换机之上,这台交换机只连接着一台电脑,而且也不具备其他网络,避免因为这些因素和条件对本地速度测试造成影响。用其中一台ftp到另一台电脑上,下载一个文件,屏幕显示如下数据:“14738140 bytes received in 1.13 seconds12780Kbytes/sec.”。数据分析:修复后线速接近百兆(百兆位/秒=12800Kbytes/sec)。

数据分析:修复后的链路速度与原始链路没有多大差別,均值非常接近。按照超五类线千兆网标准,百兆网升级到千兆网中新增加测试参数如回波损耗、综合近端串扰等由于施工质量和环境的影响难以达到要求。此外桌面要真正达到千兆,核心层须达到万兆。目前百兆网骨干层一般是千兆光纤布线配千兆主交换机,要升级到万兆并非易事。另外,IEEE已确定把10GBASE-T的PHY定义为支持100米CLASSF或55-100米CLASSE的信道模型,这意味着万兆网中将会放弃五类线。因此,目前五类线百兆网要升级到千兆网代价太大,升级到万兆网更不可能。综上所述,千兆光纤接入、百兆到桌面的网络中完全可以采用本技术进行永久链路的故障检测和修复。

5 总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介绍,我们能够了解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在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的检测与修复技术为永久链路,其对于基本链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和特点。美国TIA组织在最新的标准中对基本链路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去除,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检测和修复的过程中,只使用永久链路的测试模型进行,这样一来,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应用的测试设施等都有了全新的需求和要求。另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也在快速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就更不能够采用非常传统的方式进行检测,因此,永久链路测试模型在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检测与修复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进而提高布线系统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曾明.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金爱顺,初丽徽.智能建筑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J].轻金属,2004(12):64-66.

[3] 王坚,王健.千兆Ethernet技术在企业局域网建设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3,34(1).

[4] 陶国芳.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室的设计和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3):178-179.

猜你喜欢
修复技术计算机网络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