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注射胰岛素局部反应发生率的作用

2017-04-19 21:53杨琳周涛
今日健康 2016年8期
关键词:品管圈胰岛素

杨琳+周涛

【摘 要】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注射胰岛素患者局部反应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组建品管圈,分析长期注射胰岛素患者发生局部反应的原因,制定针对性对策并实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局部反应发生率从51.42%,下降至16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长期注射胰岛素患者局部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 品管圈 胰岛素 局部反应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于糖尿病治疗。长期注射胰岛素患者局部反应有皮肤红肿、发热及皮下有小结、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1]据统计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大约占63%,而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有局部反应的大约占56.9%,由于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及降底了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故我院针对此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将“降低注射胰岛素局部反应发生率”作为活动主题,详见QCC开展做以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干預前)78例,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干预后)94例我院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住院患者。入组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胰岛素治疗标准;②患者意识清楚,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③患者病情稳定,无其他并发症,采用胰岛素治疗3个月以上。排除标准:①患者年龄﹤18岁;②瘢痕体质,注射部位有瘢痕、皮肤破溃等干扰因素;③接受胰岛素治疗不足3个月。入组患者共172例,男88例,女84例,年龄在32~74岁,平均49岁;文化程度均在初中及以上;入院糖化血红蛋白均正常。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组建品管圈 从相关科室选取10名护士组成爱心圈,根据资历选出1名圈长,负责活动策划及工作协调,秘书1名,负责文字资料整理记录,全体圈员共同制作圈徽选定圈名。

1.2.2 主题选定 应用头脑风暴选定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4个主题,根据评估,选定降低注射胰岛素局部反应发生率为主题,绘制甘特图。

1.2.3 自制现状调查表,分析造成注射胰岛素发生局部反应的原因,对其原因进行要因分析,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进行分析,制定出正确合理的流程,轮换注射部位及有效按压。

1.2.4 对策拟定与实施

根据3个真因,检索文献,10名全员按分值选出3个对策,报护理部批准后实施。

1.3 评价方法 比较干预3个月前后患者局部反应的发生率,QCC小组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项X2,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实施干预后,医院进行1个月的效果评价,轮换注射部位并正确实施按压手法,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8.21%,干预后不轮换部位及随意按压手法,局部反应发生率为22.48%。将正确轮换部位方法及按压手法纳入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跟踪随访1个月,结果显示皮下注射胰岛素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6.56%,在目标值内,本次活动达成率为103.49%,进步率为61.42%。

2.2 无形成果 通过QCC活动,10名圈员在运用QCC能力,团队凝聚力,工作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参与患者管理的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皮下注射胰岛素局部反应发生率,提高我院整体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护理人员和患者必须正确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技术、注射部位和剂量等[2]。传统使用的腹部环形轮换定位法仅能进行7 d 的部位轮换,而且很多患者记不住自己前一次注射的部位,常常发生在同一位点重复注射的情况,从而不能有效的防止不良反应的产生[3]。总结皮下注射胰岛素局部反应发生率高的原因:①现有操作流程不规范,操作方法简单;②护士对注射部位的轮换方法掌握不熟练。③护士宣教部到位,科室无统一的宣教资料;④拔针后按压方法不正确。在有限的注射区域内,充分进行有规律的轮换,是避免注射局部发生不良反应最为有效的方法[4]。

3.2 品管圈活动制定了标准化的胰岛素注射流程,纳入护理部重点监测的质控指标。胰岛素注射技术是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作用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调节胰岛素剂量和剂型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地位不可忽视[5-6] 。

干预组患者根据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指导内容有胰岛素混匀方法、排气方法、调节计量、正确消毒方式及酒精待干时间、进针角度、捏皮方法、注射部位及注射部位轮换的方法、注射完毕后针头停留的时间、污染针头的规范丢弃等注射技术。所有指导工作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患者出院1 d 完成,并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胰岛素注射技术评估。

3.3 品管圈活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改进了科室质量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安全。,患者通过规范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能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维持长期治疗的自觉性,提升自我管理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控制 。综上所述,对存在问题采取针对性个体化强化指导,可显著减少皮下出血、脂肪增生、脂肪萎缩、局部感染等注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2]叶丹玲. 不同部位注射胰岛素疼痛程度观察[J]. 护理学报,2009,16(7):61-62.

[3]王惠琴. 腹部脂肪厚度与注射胰岛素后最佳进餐时间关系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22):2027-2028.

[4]李欣欣,周明慧,辛宇波,等.1 例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针造成腹部严重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4):1636-1637.

[5]陈鸿尔,颜萍,郑亚华.病友支持团队在初始胰岛素注射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 .护理学报,2012,19(10A) :74‐75.

[6]关小林.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健康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3):1663-1664.

猜你喜欢
品管圈胰岛素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护理品管圈运行常见问题与防范对策